界面新聞記者 | 盧奕貝
界面新聞編輯 | 牙韓翔
好利來要在華南大干一場。12月24日,好利來華南首店在深圳福田星河COCO Park商場正式營業。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不少消費者發出現場人頭攢動的情況——即使是工作日的下午依然有數圈人排隊進店,購買那些半熟芝士、哈利波特聯名蛋糕等好利來標志性的產品。
此外,好利來東莞首店將于12月27日試營業,選址位于東莞民盈國貿城。而它的廣州首店也正在路上,將開在廣州塔廣場。
對華南的消費者而言,這個創始于1992年的連鎖烘焙品牌仍是新鮮物種。
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12月13日,好利來全國門店數量為956家,覆蓋23個省份62座城市。華北和東北是好利來重倉的區域,其中北京、遼寧、天津門店破百,西南地區以四川為核心門店數也超過百家。至于華南區域,好利來則少有布局,廣東、廣西、福建等城市門店數量均為個位數。
按城市等級劃分,好利來一線城市門店占比僅16.75%,新一線及二線城市開店最多,占比高達75%,此外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占比約8%。
雖然因創始人二代的娛樂八卦以及爆款頻出的跨界聯名,好利來在社交網絡上一直充滿存在感,但在門店擴張方面,好利來并沒有非常激進。窄門餐眼數據顯示,今年截至11月好利來開店數量為76家,2023年則開出108家新店。事實上,早在2019年的好利來門店數量便已達到800家,但至今這這家頭部品牌目前仍未達到千店規模。
擴張進度緩慢的部分原因是5年前的一場“分家”。
2014年,好利來進行全面品牌升級,所有好利來在全國的烘焙連鎖店都必須執行新的店門裝修、產品服務等標準。但新標準體系不可避免帶來了綜合成本以及產品價格的提升,由于地區經濟發展存在差異性,有些地區在執行新標準時難免虧損。
2019年,好利來宣布解除了已經實行了19年的聯合創始人內部加盟制,各創始人可以自主建立完全獨立于好利來的新品牌。最終,好利來的800多家門店中,有340家左右紛紛更名為“好芙利”、“蒲公英”、“甜星”等名,直接導致好利來門店規模銳減。

按照當時的規劃,由好利來總部進行直轄的城市為沈陽、哈爾濱、北京、成都、上海等十個。此外,內部加盟片區符合好利來新標準的蘇州、濟南、太原、重慶四個城市也保留了好利來連鎖店。而此次進軍華南,則為好利來的版圖補上缺失已久的一塊拼圖。
事實上,自進入2024年以來,好利來動作頻頻。今年2月,好利來推出了寵物烘焙品牌Holiland Pet,主營業務是做寵物蛋糕;5月13日,好利來官宣推出全新中式茶飲品牌“好茶(Holiland TeA)”,在門店內售賣像霸王茶姬一樣,不加小料、強調中式與原葉真茶的輕乳茶。
此外,好利來也在折騰副業,比如6月好利來在北京開出了一家LACKSWAN黑天鵝法餐廳,宣傳頁面上顯眼的標注,由好利來&黑天鵝執行總裁羅昊與主廚合作打造;10月初,好利來首家新中式創意酒吧“叁月肆·龍”在北京三里屯機電院內開業。此外,羅昊還在上海開了高端米其林餐廳EHB。
這些動作是好利來在烘焙業務的競爭下,尋找增量的一個出口。
烘焙行業整體壁壘不高且復制性強,爆款產品很容易在推出后迎來不少“復制款”追隨,而聯名帶來的短期營銷,也難為業績帶來長久拉動。典型表現就是當下“半熟芝士”幾乎成了大小烘焙店的標配,而在上述產品之后,近兩年的好利來自己都未能再制造出同等聲量的爆款。
此外,烘焙行業近幾年的發展態勢也不容樂觀。
因投入門檻相對低且競爭大,烘焙行業的淘汰率也相當高。據紅餐大數據報告,截至2023年10月,面包烘焙賽道新增門店12.2萬家,但關店數就有12.01萬家。同時,也正因為與消費者關系之密切,價格、口味、服務、綜合運營能力也隨時考驗著每一家烘焙店,過去幾年,該賽道已經先后出現新中式烘焙與高價烘焙的集體退潮。
美團數據統計,全國烘焙門店平均存活時長32個月,有57.7%的門店在兩年內倒閉,只有23.8%的烘焙店能活4年以上。除門店經營難外,產品更迭速度快、生存周期短也是烘焙品牌面臨的共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