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喬遇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AI在各個領域的應用逐漸擴散開來。AI賦能醫療行業,早已不是新鮮事。近年來,將AI與中醫相結合的設想,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近日,問止中醫科技(簡稱:問止中醫或公司)遞交了赴港上市招股書,擬沖“AI+中醫概念第一股”,保薦機構為海通國際。
問止中醫自成立便獲多方投資,藍馳創投更是多次增持股份。其創始人崔祥瑞并非中醫科班出身,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的他早年由風投行業轉型,并在IPO前以極低價格增持大量股份,截至2025年1月1日,崔祥瑞能控制問止中醫約43.60%的投票權。
業務表現上,問止中醫是內地最大AI賦能中醫服務提供商,卻僅占1.5%的市場份額。雖招股書稱收入逐年增長,患者復診率高、多數患者反饋治療有效,但也存在療效不佳的投訴。
據招股書披露,公司專注癌重癥及疑難癥治療,依靠“中醫大腦”輔助醫師。不過,問止中醫研發投入較低,一年不足千萬,“AI +中醫”能得到市場認可嗎?
創始人無從醫經驗,IPO前低價增持股份
2010年6月,崔祥瑞獲得中山大學理學學士學位,對生命科學和醫學的興趣使他進入了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習,專業為生物技術,期間他也曾自修中醫。但他很快發現自己在實驗室待不住,有興趣但沒耐心。
崔祥瑞也為此糾結過,后來參考比爾·蓋茨的人生履歷,他就確定了未來要側重于商業部分。“以商業的方式去組織更有天賦更適合做科研的人,致力于成就一個強大的生命科學相關產業。”他曾公開透露。
畢業后,他參與了聯合利華的管培生項目,2013年,崔祥瑞先后在和君資本、灃盈資本擔任合伙人,主攻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與咨詢,在這個過程中,崔祥瑞萌生了將人工智能(AI)技術應用于中醫領域的想法。
2016年,他再次踏上了求學之路,遠赴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MBA。在2018年6月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后,崔祥瑞創立了問止中醫,并找到了校友張南雄,又聯系到了林大棟作為聯合創始人,張南雄、林大棟二人在中醫領域均非科班出身。加入問止中醫后,林大棟主要負責監督“中醫大腦”的開發,即中醫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問止中醫在2021年取得了互聯網醫療牌照,開始開展線上診斷服務。
擁有風投經驗的崔祥瑞對資本運作方式相當精通,成立當年,問止中醫就拿到了藍馳創投及真格基金以及ParmaWay的投資,具體來說,在A-1輪融資中,Parma Way投資了20.68萬美元;在隨后的A-2輪融資中,藍馳創投和真格基金分別投資了118.44萬美元和32.70萬美元。
隨后,ParamaWay和藍馳創投又分別在問止中醫A-3輪、A-4輪融資中增持股份,公司A-2輪融資時ParmaWay以代價90萬美元認購429.83億股優先股;藍馳創投以200萬美元認購955.19億股優先股。
值得注意的是,問止中醫成立后林大棟、崔祥瑞均被授予“創始人權利”,2024年5月21日,崔祥瑞及林大棟創始人權利得以行使,問止中醫分別向TCMTech Holdings(由崔祥瑞全資持有)及TCMAI(由林大棟全資擁有的投資控股公司)配發1500萬股普通股及1030萬股普通股,按照決議,二人有權以每股普通股0.0001美元的價格獲得,因此增資成本僅1500美元和1030美元。
2024年11月22日,問止中醫再獲投資,聚利基金和LCV Pioneer Fund各以600萬美元的代價認購了公司306.76萬股。
截至2025年1月1日,崔祥瑞通過過其全資擁有的公司TCMTech Holdings持有問止中醫已發行股本約43.41%,同時崔祥瑞及TCMTech Holdings有權控制TCMInnov(張南雄博士全資擁有的投資控股公司)所持0.19%的股份投票權的行使。因此,崔祥瑞通過TCMTechHoldings有權在公司股東大會上控制行使約43.60%的投票權。
療效曾被投訴,不到三年虧4億
根據灼識咨詢報告,按2023年人工智能賦能的收入計算,問止中醫是中國內地最大的人工智能賦能的中醫醫療服務提供商,但所占市場份額僅為1.5%。
報告期各期(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9月),問止中醫的收入分別為6216.9萬元、1.89億元和1.73億元,公司收入主要來自中醫醫療服務、中醫生活產品和中醫大腦訂閱服務。報告期各期,問止中醫醫療服務創造收入分別為5042.1萬元、1.67億元、1.55億元,占各期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1.1%、88.5%、89.4%,是最核心的收入來源。
中醫醫療服務包含預診準備、人工智能輔助臨床問診、中醫處方、開藥及煎藥服務。報告期內,每名在問止中醫就診的患者平均消費額有所攀升,2022年為817.9元,2024年1-9月則提升至943.5元。
業務方面,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各期問止中醫患者復診率分別為61.2%、69.1%、71.6%。灼識咨詢數據顯示,行業平均患者復診率通常介于30.0%至40.0%之間。
招股書稱,在問止中醫最常治療的50種病癥中,平均93.8%的患者在報告期的隨訪評估中表示有效。
盡管問止中醫在復診率及治療效果方面展現出亮眼數據,但患者體驗并非全然一致。
一名曾經在問止中醫就醫的腎結石患者表示:“自己已經吃了幾個月的藥了,前后花了六七千塊錢,目前還沒有任何跡象。”問止中醫也時有收到客戶投訴,黑貓投訴官網也有消費者反饋服藥后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

招股書顯示,過往公司為解決與煎藥中心有關的客戶投訴及其他客戶投訴而支付的金錢賠償總額約7.70萬元。一位不愿具名的前員工透露,問止中醫對醫師有績效要求,且對出診率、復診率均有要求。
問止中醫還成立了精一書院作為中醫社區,截至2024年9月30日,精一書院已累計擁有超過22萬名注冊社區成員。打開精一書院小程序,里面有學習專區及各類班級,以及林大棟的個人課堂。林大棟師從倪海廈,在精一書院小程序中還能看到“跟診倪師”系列視頻。不過,前述患者表示:“沒有林大棟的號了,他似乎不坐診了。”

中醫生活產品領域,問止中醫推出一系列中醫生活產品,例如銷售可食用草本藥粉產品、原生草木產品、草本個人護理產品等養生品。截至2024年9月30日,問止中醫的中醫養生產品的庫存單位總數超過90種,平均售價約為83.60元。
知識傳播方面,公司借助“大醫小課”頻道提供線上錄播課程,還發行一系列中醫刊物。此外,問止中醫還通過售賣中醫大腦訂閱服務,以收取訂閱費的方式確認收入。
問止中醫的銷售成本主要是醫藥及其他產品成本、人工成本以及線下診所、煎藥中心租賃費用及設備折舊、物流成本等。因此,公司錄得較高毛利率,報告期綜合毛利率分別高達56.3%、59.8%和60.7%,其中中醫醫療服務毛利率最低,生活產品其次,中醫大腦訂閱服務最高。

高毛利率卻未能實現盈利,問止中醫報告期內虧損分別為1.54億元、1.94億元和5572.1萬元,三年累計虧超4億元。公司稱主要由于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虧損。
一年研發投入不足千萬
問止中醫小程序顯示,公司提供包括癌重癥、疑難癥在內的合計13個科室的問診服務,癌重癥、疑難癥被重點圈出,其中醫師掛號費在200-300元之間。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有83名畢業于知名中醫大學或中醫院校的全職醫師,其中24人專治癌重癥以及疑難癥,59人為全科醫生。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問止中醫在小紅書、BOSS直聘等平臺上招聘青年醫師,所給的薪資待遇都比較高,有部分崗位對醫師要求僅限于“大專及以上”,甚至不限工作經驗,不過均要求必須具備執業醫師資格證。

問止中醫將中醫大腦廣泛應用于中醫醫療服務中。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中醫大腦配備全球最大的中醫臨床知識圖譜,具有超過億級參數,超過1萬首方劑,治療方案涵蓋超過3000多類病癥。通過實時分析癥狀、藥對、處方及劑量,其可用于協助醫師處理疑難癥。
自2019年首次應用以來,問止中醫已為超過10萬名客戶提供中醫醫療服務,通過中醫大腦隨訪數據標記的處方累計超過一百萬個。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各期公司分別產生研發開支539.4萬元、903.7萬元和839.9萬元,分別占公司相關期間總收入的8.7%、4.8%、及4.9%,年研發開支均不足千萬。
本次IPO,問止中醫還計劃募集資金用作升級現有中醫大腦軟件及增強技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