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廣東21市2024年GDP:廣州和深圳差距拉大至近6000億,湛江、汕頭增速全省墊底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廣東21市2024年GDP:廣州和深圳差距拉大至近6000億,湛江、汕頭增速全省墊底

深圳都市圈的深圳、東莞、惠州包攬GDP增速前三名,廣州都市圈的廣州、佛山拖了全省后腿。

圖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張熹瓏

2月8日,廣東省21個地級市2024年經濟數據公布完畢。

其中,以GDP增速來看,10個地級市的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3.5%),深圳都市圈的深圳、東莞、惠州包攬前三名,廣州都市圈的廣州、佛山拖了全省后腿,增速分別位列全省倒數第四和第三名,增速最低的是汕頭市,僅為0.02%;從GDP總量看,深圳、廣州、佛山、東莞4個萬億級經濟大市,經濟總量占全省達到六成,“第五城”惠州GDP突破6000億元,大灣區城市中山GDP突破4000億元,重新超越粵西城市茂名,位列全省第八。

深圳和廣州GDP差距進一步拉大,東莞GDP增速全省第二

在廣東4個萬億級經濟大市中,深圳GDP遙遙領先,2024年達到3.68萬億,難能可貴的是,其GDP增速在去年取得全省第一的成績,達到5.8%。這主要受益于工業和出口拉動。

過去幾年,深圳市政府一再強調“工業立市”,穩住制造業基本盤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的主基調。2024年,深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增速是全省的兩倍多,有望連續三年保持“全國工業第一城”地位。

主要行業大類中,處于支柱地位的電子信息行業表現依舊亮眼,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0%。

同時,深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經過近年來的發展,也逐步進入收獲期。深圳市工信局預計,2024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1.5萬億元,占GDP比重進一步提升至近45%。

比如,作為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的總部所在地,深圳2024年以293.53萬的新能源汽車產量躋身“中國汽車第一城”。新能源汽車成為推動深圳GDP增長的一支關鍵力量。

同時,作為外向型經濟城市,深圳GDP受外貿表現的影響也很明顯。

2024年,深圳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4萬億元,進口、出口均創歷史新高,時隔9年后重返內地“外貿第一城”,出口實現內地城市“32連冠”。外貿,無疑成為去年深圳經濟的最大亮點之一。

作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重鎮,機電產品向來是深圳出口的“大頭”。2024年,電子信息行業經過長達兩年的下行周期后,主力產品貿易正在逐步復蘇,深圳出口也因此獲益。數據顯示,2024年,深圳機電產品出口2萬億元,增長12.1%,占同期深圳出口總值的71%。

同理,受益于電子信息行業的回暖,東莞的工業生產和外貿也取得了相對不錯的增長,對其GDP拉動明顯。2024年,東莞GDP增長打了個翻身仗,其GDP增速從2023年的倒數第一躍升到全省第二,達到4.6%。

具體來看,2024年,東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支柱產業中,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4.8%。從產品產量看,智能手表、路由器、充電樁、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智能手機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61.5%、46.8%、41.1%、35.8%、21.7%、10.9%。

另一方面,東莞的外貿進出口正持續回暖。

2024年,東莞外貿進出口總額13880.4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8897.0億元,增長5.2%,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2.7個百分點;進口4983.4億元,增長14.5%。12月份,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2.6%。

相對深圳和東莞而言,廣州和佛山2024年的GDP增長則遜色很多,這也直接導致廣東去年整體GDP增速不及全國平均水平,反映出廣東當下經濟“冰火兩重天”的縮影。

2024年,廣州GDP為3.1萬億元,增速僅2.1%,與深圳的差距進一步拉大至近6000億,而佛山的GDP增速僅有1.3%。兩個城市的增速分別是27座“萬億城市”中的倒數第二和倒數第一名。

對比深莞惠,廣州、佛山的經濟發展動能截然不同,以燃油車、泛家居等傳統產業為主,在新舊動能轉換之際,傳統產業對經濟的拉動逐漸乏力,而規模尚小的新興產業尚未成為支柱,產業調整對這兩個城市的沖擊也更明顯。

2024年,廣州第二產業增加值僅增長0.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尚未回正,同比下降3.0%。支柱產業中,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8.2%。廣州市統計局提到,廣州正“面對新舊動能轉換陣痛凸顯、有效需求釋放不足、市場預期趨向疲弱等多重挑戰”。

根據廣汽集團產銷快報,2024年公司汽車產量同比下降24.21%至191.66萬輛,汽車銷量同比下降20.04%至200.31萬輛,創下近五年來的新低。燃油車市場式微,也讓廣州丟失汽車產量冠軍的寶座。2024年,深圳憑借293.53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產量,問鼎“中國汽車第一城”。 

佛山在去年同樣面臨工業負增長的困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9%,其中重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4.1%,這也導致第二產業僅增長0.2%。

“有家就在佛山造”,佛山31個制造業大類中,一半以上與房地產關聯,包括家電、家具、陶瓷和建材等產業,泛家居產業集群和裝備制造產業規模均突破萬億元,對房地產的依賴程度偏高,且沒有足夠體量的新經濟來對沖房地產下行影響。佛山市統計局表示,全市仍處于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爬坡過坎期。

同時,作為外貿型城市,出口是拉動佛山經濟的重要引擎。但當前國際環境復雜,佛山傳統產業面臨較大外需壓力。根據廣州海關數據,2024年,佛山出口額下降了20.5%,其中機電產品出口額下降9.4%、家具及其零部件下降21.1%、陶瓷產品下降29.4%、塑料制品下降43.4%。

加上終端消費市場不振,也影響了汽車、家電的需求。去年,廣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僅0.03%,占比較大的汽車、石油及制品類消費仍然低迷,同比分別下降15.3%和6.5%;而佛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為0.9%。

惠州GDP首次突破6000億,中山重新超越茂名排名全省第八

廣東經濟“第五城”惠州2024年GDP首次突破6000億元至6136.39億元,增速達到4.2%。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3188.68億元,同比增長7.6%。惠州毗鄰深圳,兩個城市在產業上有諸多協同之處。惠州也是深圳都市圈的副中心。

2021年,惠州成為廣東第五個“萬億工業大市”。2024年,惠州繼續在“制造業當家”和“大項目加持”的基調下,規上工業增加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在進一步增長。“2+1”產業中,電子行業增長13.6%,石化能源新材料行業增長17.9%。

據初步測算,2024年惠州工業總產值突破1.5萬億元,對全市GDP增長貢獻率近九成。隨著工業經濟總量站上新臺階,工業“挑大梁”的作用日益增強。

2024年,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惠州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意見》,支持惠州提升制造業發展能級,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萬億元級產業集群。

不過,作為外向型經濟城市,惠州的石化、電子信息兩大支柱產業的國際關聯度高,受到“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等因素的干擾較為明顯,這給惠州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

2024年,中山GDP達4143.25億元,增速3.7%,重新超越茂名(4072.04億元)成為第八名,與第七名江門(4210.18億元)的距離也進一步拉近。這是繼2023年中山GDP超過湛江后,名次再一次提升。

中山在近年來大力推動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即工改。三年來,累計拆除整理低效工業用地超4.6萬畝,新招引企業1028家,預計推動新增投資近1862億元。

202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0.9%,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升至44.8%。這也帶動中山第二產業增加值2124.14億元,同比增長6.0%。

中山在產的34個工業行業中,增長面為70.6%,其中,增長較快的包括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22.4%),橡膠和塑料制品業(11.3%)。

2024年年中開通的深中通道也給中山帶來新的機會,比亞迪、彩迅電子等一批深圳鏈主企業先后落戶中山實現了增資擴產。去年上半年,中山計劃新動工深圳重點工業項目13個、計劃投資總額54.8億元。中山市委書記郭文海在該市“新春第一會”提到,中山的機遇在于深中通道帶來的乘法效應,龐大的傳統制造業需要加快轉型的同時,也要重點部署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光學光電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湛江、汕頭GDP增速全省墊底

2024年,湛江地區生產總值3839.93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在全省倒數第二。

“三駕馬車”中,湛江固定資產投資長期依賴房地產。房地產市場調整,也使當地投資乏力問題凸顯。湛江市統計局此前稱,近年來全市約七成的民間投資集中在房地產領域。2024年,湛江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37.6%,導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1.3%。這也進一步傳導至規上工業,去年湛江家具制造業降幅高達35.5%。

另一方面,產業結構單一,導致湛江抵御風險能力較差。石化產業是湛江工業的主要組成。由于中科煉化、寶鋼湛江鋼鐵在年內進行了停工大修,而總投資額約100億歐元的巴斯夫一體化項目預計在今年年底才實際投產,明顯影響工業產值表現。

2024年,湛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7%。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壓延加工業下滑4.8%,非金屬礦制品業下滑4.9%,化學原料及化學制造業下滑4.4%。第二產業增加值1237.24億元,同比下降1.0%,拖了GDP增長的后腿。

2024年,廣東21個地級市中GDP增速最后一名是汕潮揭都市圈的汕頭市,增速僅為0.02%,其經濟發展幾乎原地踏步。這主要由于汕頭的工業增長乏力,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下降6.8%,說明汕頭的產業結構急需進一步優化。

近幾年,汕頭產業的發展方向正從原來的“4+4”調整為現在的“321”,即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三個新興產業,紡織服裝、玩具創意兩個特色傳統產業,一個大健康產業。

2024年,汕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95.03億元,同比下降23.5%。“三新兩特一大”產業合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4.84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64.7%。

不過,宣稱要走“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的汕頭,正在加大產業投資力度。2024年,汕頭“三新兩特一大”產業投資增長24.2%。工業投資、制造業投資均連續18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工業投資增長19.0%,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9.6%,分別高于全國6.9個、全省12.3個百分點。

汕潮揭都市圈中,揭陽2024年的經濟發展與汕頭形成鮮明對比。2024,揭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7%。工業經濟發展良好,使得揭陽去年GDP取得了3.9%的增速,位列全省第六。

揭陽傳統產業家底厚實,去年17家企業入選“省制造業500強”。當前,揭陽正推動形成綠色石化、海洋經濟兩大新興支柱產業,服裝制鞋、五金機電、食品加工、物流電商、大健康五大優勢特色產業的“一化一海五優特”產業新格局。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等有望為當地經濟增長提供持續助力。

整體來看,在粵東粵西粵北,清遠、揭陽、云浮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在10%左右,3市經濟增速均在各自所在區域實現領跑,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湾区经济观察
关注湾区政经动向,解读珠江东、西岸城市和港澳的重大政策

在哪些领域寻找工业增长动力?

下載界面新聞

廣東21市2024年GDP:廣州和深圳差距拉大至近6000億,湛江、汕頭增速全省墊底

深圳都市圈的深圳、東莞、惠州包攬GDP增速前三名,廣州都市圈的廣州、佛山拖了全省后腿。

圖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張熹瓏

2月8日,廣東省21個地級市2024年經濟數據公布完畢。

其中,以GDP增速來看,10個地級市的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3.5%),深圳都市圈的深圳、東莞、惠州包攬前三名,廣州都市圈的廣州、佛山拖了全省后腿,增速分別位列全省倒數第四和第三名,增速最低的是汕頭市,僅為0.02%;從GDP總量看,深圳、廣州、佛山、東莞4個萬億級經濟大市,經濟總量占全省達到六成,“第五城”惠州GDP突破6000億元,大灣區城市中山GDP突破4000億元,重新超越粵西城市茂名,位列全省第八。

深圳和廣州GDP差距進一步拉大,東莞GDP增速全省第二

在廣東4個萬億級經濟大市中,深圳GDP遙遙領先,2024年達到3.68萬億,難能可貴的是,其GDP增速在去年取得全省第一的成績,達到5.8%。這主要受益于工業和出口拉動。

過去幾年,深圳市政府一再強調“工業立市”,穩住制造業基本盤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的主基調。2024年,深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增速是全省的兩倍多,有望連續三年保持“全國工業第一城”地位。

主要行業大類中,處于支柱地位的電子信息行業表現依舊亮眼,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0%。

同時,深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經過近年來的發展,也逐步進入收獲期。深圳市工信局預計,2024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1.5萬億元,占GDP比重進一步提升至近45%。

比如,作為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的總部所在地,深圳2024年以293.53萬的新能源汽車產量躋身“中國汽車第一城”。新能源汽車成為推動深圳GDP增長的一支關鍵力量。

同時,作為外向型經濟城市,深圳GDP受外貿表現的影響也很明顯。

2024年,深圳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4萬億元,進口、出口均創歷史新高,時隔9年后重返內地“外貿第一城”,出口實現內地城市“32連冠”。外貿,無疑成為去年深圳經濟的最大亮點之一。

作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重鎮,機電產品向來是深圳出口的“大頭”。2024年,電子信息行業經過長達兩年的下行周期后,主力產品貿易正在逐步復蘇,深圳出口也因此獲益。數據顯示,2024年,深圳機電產品出口2萬億元,增長12.1%,占同期深圳出口總值的71%。

同理,受益于電子信息行業的回暖,東莞的工業生產和外貿也取得了相對不錯的增長,對其GDP拉動明顯。2024年,東莞GDP增長打了個翻身仗,其GDP增速從2023年的倒數第一躍升到全省第二,達到4.6%。

具體來看,2024年,東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支柱產業中,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4.8%。從產品產量看,智能手表、路由器、充電樁、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智能手機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61.5%、46.8%、41.1%、35.8%、21.7%、10.9%。

另一方面,東莞的外貿進出口正持續回暖。

2024年,東莞外貿進出口總額13880.4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8897.0億元,增長5.2%,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2.7個百分點;進口4983.4億元,增長14.5%。12月份,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2.6%。

相對深圳和東莞而言,廣州和佛山2024年的GDP增長則遜色很多,這也直接導致廣東去年整體GDP增速不及全國平均水平,反映出廣東當下經濟“冰火兩重天”的縮影。

2024年,廣州GDP為3.1萬億元,增速僅2.1%,與深圳的差距進一步拉大至近6000億,而佛山的GDP增速僅有1.3%。兩個城市的增速分別是27座“萬億城市”中的倒數第二和倒數第一名。

對比深莞惠,廣州、佛山的經濟發展動能截然不同,以燃油車、泛家居等傳統產業為主,在新舊動能轉換之際,傳統產業對經濟的拉動逐漸乏力,而規模尚小的新興產業尚未成為支柱,產業調整對這兩個城市的沖擊也更明顯。

2024年,廣州第二產業增加值僅增長0.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尚未回正,同比下降3.0%。支柱產業中,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8.2%。廣州市統計局提到,廣州正“面對新舊動能轉換陣痛凸顯、有效需求釋放不足、市場預期趨向疲弱等多重挑戰”。

根據廣汽集團產銷快報,2024年公司汽車產量同比下降24.21%至191.66萬輛,汽車銷量同比下降20.04%至200.31萬輛,創下近五年來的新低。燃油車市場式微,也讓廣州丟失汽車產量冠軍的寶座。2024年,深圳憑借293.53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產量,問鼎“中國汽車第一城”。 

佛山在去年同樣面臨工業負增長的困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9%,其中重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4.1%,這也導致第二產業僅增長0.2%。

“有家就在佛山造”,佛山31個制造業大類中,一半以上與房地產關聯,包括家電、家具、陶瓷和建材等產業,泛家居產業集群和裝備制造產業規模均突破萬億元,對房地產的依賴程度偏高,且沒有足夠體量的新經濟來對沖房地產下行影響。佛山市統計局表示,全市仍處于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爬坡過坎期。

同時,作為外貿型城市,出口是拉動佛山經濟的重要引擎。但當前國際環境復雜,佛山傳統產業面臨較大外需壓力。根據廣州海關數據,2024年,佛山出口額下降了20.5%,其中機電產品出口額下降9.4%、家具及其零部件下降21.1%、陶瓷產品下降29.4%、塑料制品下降43.4%。

加上終端消費市場不振,也影響了汽車、家電的需求。去年,廣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僅0.03%,占比較大的汽車、石油及制品類消費仍然低迷,同比分別下降15.3%和6.5%;而佛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為0.9%。

惠州GDP首次突破6000億,中山重新超越茂名排名全省第八

廣東經濟“第五城”惠州2024年GDP首次突破6000億元至6136.39億元,增速達到4.2%。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3188.68億元,同比增長7.6%。惠州毗鄰深圳,兩個城市在產業上有諸多協同之處。惠州也是深圳都市圈的副中心。

2021年,惠州成為廣東第五個“萬億工業大市”。2024年,惠州繼續在“制造業當家”和“大項目加持”的基調下,規上工業增加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在進一步增長。“2+1”產業中,電子行業增長13.6%,石化能源新材料行業增長17.9%。

據初步測算,2024年惠州工業總產值突破1.5萬億元,對全市GDP增長貢獻率近九成。隨著工業經濟總量站上新臺階,工業“挑大梁”的作用日益增強。

2024年,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惠州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意見》,支持惠州提升制造業發展能級,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萬億元級產業集群。

不過,作為外向型經濟城市,惠州的石化、電子信息兩大支柱產業的國際關聯度高,受到“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等因素的干擾較為明顯,這給惠州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

2024年,中山GDP達4143.25億元,增速3.7%,重新超越茂名(4072.04億元)成為第八名,與第七名江門(4210.18億元)的距離也進一步拉近。這是繼2023年中山GDP超過湛江后,名次再一次提升。

中山在近年來大力推動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即工改。三年來,累計拆除整理低效工業用地超4.6萬畝,新招引企業1028家,預計推動新增投資近1862億元。

202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0.9%,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升至44.8%。這也帶動中山第二產業增加值2124.14億元,同比增長6.0%。

中山在產的34個工業行業中,增長面為70.6%,其中,增長較快的包括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22.4%),橡膠和塑料制品業(11.3%)。

2024年年中開通的深中通道也給中山帶來新的機會,比亞迪、彩迅電子等一批深圳鏈主企業先后落戶中山實現了增資擴產。去年上半年,中山計劃新動工深圳重點工業項目13個、計劃投資總額54.8億元。中山市委書記郭文海在該市“新春第一會”提到,中山的機遇在于深中通道帶來的乘法效應,龐大的傳統制造業需要加快轉型的同時,也要重點部署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光學光電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湛江、汕頭GDP增速全省墊底

2024年,湛江地區生產總值3839.93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在全省倒數第二。

“三駕馬車”中,湛江固定資產投資長期依賴房地產。房地產市場調整,也使當地投資乏力問題凸顯。湛江市統計局此前稱,近年來全市約七成的民間投資集中在房地產領域。2024年,湛江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37.6%,導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1.3%。這也進一步傳導至規上工業,去年湛江家具制造業降幅高達35.5%。

另一方面,產業結構單一,導致湛江抵御風險能力較差。石化產業是湛江工業的主要組成。由于中科煉化、寶鋼湛江鋼鐵在年內進行了停工大修,而總投資額約100億歐元的巴斯夫一體化項目預計在今年年底才實際投產,明顯影響工業產值表現。

2024年,湛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7%。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壓延加工業下滑4.8%,非金屬礦制品業下滑4.9%,化學原料及化學制造業下滑4.4%。第二產業增加值1237.24億元,同比下降1.0%,拖了GDP增長的后腿。

2024年,廣東21個地級市中GDP增速最后一名是汕潮揭都市圈的汕頭市,增速僅為0.02%,其經濟發展幾乎原地踏步。這主要由于汕頭的工業增長乏力,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下降6.8%,說明汕頭的產業結構急需進一步優化。

近幾年,汕頭產業的發展方向正從原來的“4+4”調整為現在的“321”,即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三個新興產業,紡織服裝、玩具創意兩個特色傳統產業,一個大健康產業。

2024年,汕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95.03億元,同比下降23.5%。“三新兩特一大”產業合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4.84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64.7%。

不過,宣稱要走“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的汕頭,正在加大產業投資力度。2024年,汕頭“三新兩特一大”產業投資增長24.2%。工業投資、制造業投資均連續18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工業投資增長19.0%,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9.6%,分別高于全國6.9個、全省12.3個百分點。

汕潮揭都市圈中,揭陽2024年的經濟發展與汕頭形成鮮明對比。2024,揭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7%。工業經濟發展良好,使得揭陽去年GDP取得了3.9%的增速,位列全省第六。

揭陽傳統產業家底厚實,去年17家企業入選“省制造業500強”。當前,揭陽正推動形成綠色石化、海洋經濟兩大新興支柱產業,服裝制鞋、五金機電、食品加工、物流電商、大健康五大優勢特色產業的“一化一海五優特”產業新格局。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等有望為當地經濟增長提供持續助力。

整體來看,在粵東粵西粵北,清遠、揭陽、云浮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在10%左右,3市經濟增速均在各自所在區域實現領跑,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祥云县| 布尔津县| 汉源县| 东港市| 健康| 武城县| 阿克| 环江| 洞头县| 江源县| 陆川县| 本溪| 富裕县| 明光市| 永州市| 盐城市| 孝感市| 东安县| 会泽县| 桑日县| 乡宁县| 富裕县| 平阴县| 延吉市| 金昌市| 施秉县| 大连市| 崇州市| 东台市| 成武县| 牙克石市| 宁海县| 泉州市| 惠安县| 勐海县| 永新县| 班戈县| 高密市| 彰武县| 广灵县| 拉孜县|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