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戲茶館 竹夭
導語
誰能想到,十年磨一劍的《文明7》竟會遭遇口碑滑鐵盧。
細數《文明》IP的前作,口碑要么是“好評如潮”要么是“特別好評”,唯有七代的“褒貶不一”如此扎眼。難道神作也免不了“爛尾”的結局?
從先行發布到如今也有一周時間了,明日,《文明7》就要正式發售,經過一周的提前試玩,筆者想聊聊自己對這部游戲的看法——《文明7》果真跌下神壇了嗎?
01 誤入開發商后廚?
一周前,當我第一次看到《文明7》的首發口碑是“多半差評”時,我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大致翻了眼評論,UI廉價、優化災難、閃退bug...嗯?好像唯獨沒有噴游戲不好玩的?那或許還好?于是我頂著鋪天蓋地、觸目驚心的紅色差評,花了四百多買了豪華版,帶著一種“明知山有虎”的悲憤感打開了游戲,想親自上手體驗一下,看看為何這一代的口碑崩得如此嚴重。
(首發評價)
然后我就被卡在過場動畫閃退了四次,大概用了半個小時還沒進入主界面...
(沒錯,就是這個界面,在這里卡退了無數回...)
終于,在嘗試了無數次后,我如愿以償地進入游戲,而體驗下來的結果也與評論所言別無二致——PPT一般的字體、混亂不清的UI、各種被閹割的視聽細節,還有不少Bug,體感仿佛是顧客去飯店吃飯誤入后廚,看到自己的食材還半生不熟地擺在桌上一樣。
舉幾個例子,視聽方面,各種廉價的細宋體泛濫,與游戲的畫風完全不搭。在游戲加載界面,領袖介紹的文字和文明介紹的文字甚至不是一個字體,令人哭笑不得。游戲中各類UI的排版也是毫無美感可言,在選擇政體時,本作的選擇界面像是大學生應付了事的課程作業。
(眼前一黑)
在六代中,加載游戲界面氣勢磅礴的介紹朗讀非常抓耳,“從水下的第一個萌芽開始...”也成為了玩家們津津樂道的趣梗,但這樣的配音體驗在七代中不復存在。如上圖所示,在一長串介紹中,只有第一句那寥寥幾字有語音朗誦,稱得上是寡淡無味。
(這個字體是認真的嗎?)
不僅如此,七代中的動畫表現也不如前作,當你選擇轟炸機轟炸時,飛機不會再真實地沿著路線一路飛行,而是單純在轟炸目標上方播放一段孤立的動畫。奇觀落成后的慶祝動畫也從一磚一瓦逐步搭建的多幀動畫變成了四張“PPT”組成的靜態動畫。
看著花出去的四百多塊錢和這半成品一般的呈現效果,我瞬間感覺自己的鼻子似乎更紅了一些,也理解了這海量的差評從何而來——誰愿意當花大價錢替開發商當小白鼠???
從先行版發售至今,已經有一周時間,這一周里,《文明7》有了一萬多條評論,好評率從開分的37%逐步上升至52%,有在逐步回升,但還是一樣的炸裂。制作組也推出了兩個補丁,試圖趕在正式發售之前盡可能抱一下佛腳。
憑心而論,雖然筆者和玩家都罵的很兇,但《文明7》目前的低分更多是“虛低”——并非游戲真的很爛,而是四百多的豪華版性價比太低、玩家心里不平衡做出的發泄。在真正花了十幾個小時體驗了完整的一局后,我發現《文明7》依然有那種“再來一回合”的魅力。
02 在“好玩”的路上邁進一步
一款游戲做到第七代可謂是非常不容易的,每一次更新換代都要在繼承與創新之間做取舍,稍有不慎,滿盤皆輸。再加上《文明6》算說是整個系列最出圈、最經典的一部作品,這就給了《文明7》很大的壓力——沿襲上一部的特點,那還不如多出個DLC;大刀闊斧的創新,又很容易脫離根基。在這種困境中,Firaxis Games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向前邁出一步,做出了一些可能不會讓所有人都喜歡的創新。
最大的改變,是《文明7》引入了時代系統,可以看作是六代中DLC的升級版。通俗來說,就是把一局完整的、連貫的游戲劃分為了三小局,分別對應三個時代——古典時代、探索時代、近世時代。每一個時代開始時,所有玩家會被拉到同一起跑線,許多游戲中的資產也會被重置,上一個時代中所取得的領先優勢將會以“傳承點”的方式保留下來,讓玩家在新的時代獲得起跑線上的優勢。
Firaxis Games曾經解答過為何要做如此的創新,因為《文明6》的滾雪球現象十分夸張,只要玩家相比AI取得了優勢,那么后續基本就是必贏的局面,不會有太多的變量。這就導致許多玩家沒有耐心完成一整局游戲,而游戲的勝負也被局限在遠古和古典時期,后期的游戲體驗大幅下降。
而在時代系統中,玩家與AI之間的差距會在時代更迭時被強制抹平,而上一世代繼承的傳承點又可以讓玩家獲得一定的優勢,從而解決了滾雪球所帶來的問題。與此同時,三個時代也讓玩家有了“中場休息”的時間,相對來講更符合當下玩家碎片化游玩的特征。
在時代系統的機制下,衍生出了第二個大創新——文明與領袖分離。簡單來說,就是讓領袖與其對應的文明之間不再綁定,并且每個時代開始時,你都需要選擇新的文明。比如你可以扮演孔子來領導高棉;扮演卡特捷琳娜來領導法蘭西王國,也可以尊重史實,體驗在孔子率領下,從漢朝發展到清朝的歷史進程。這個機制可以說是犧牲了沉浸感來增強游戲性,不同文明和領袖之間的“亂燉”確實很滑稽,但會帶來玩法上的更多可能性,給玩家帶來類似肉鴿的快感。
幸好,這種搭配不是強制的,像我這種注重沉浸感的玩家,完全可以使用配套的領袖與文明完成游戲。
(羅馬孔子,恐怖如斯)
最后一個值得稱道的創新,就是局外成長的加入。在《文明7》中,玩家通過游戲進度可以升級領袖和賬號等級,從而解鎖各類紀念品,這些紀念品可以為領袖提供各種強力的Buff,擴展策略深度,讓玩家在面對高難度AI時更有底氣。而局外成長也可以有效增進玩家粘性——以我自己為例,就很想試試孔子9級解鎖的《論語》。
(肝有些隱隱作痛)
總的來看,很明顯《文明7》更為注重游戲的“可玩性”而非“歷史感”。對于這個現象,玩家評價褒貶不一,大多數支持如此改動,但也有些玩家認為這樣就偏離了《文明》系列的核心樂趣——無窮盡的“再來一回合”,并且讓一局游戲變得十分割裂。這或許就是創新的代價——你無法取悅所有玩家,但向前邁一步,總勝過待在原地徘徊。
03“ 先行開玩”是罪魁禍首嗎?
Take-Two總裁Karl Slatoff在2024年三季度財報上表示,《文明7》創造了“新的預售記錄”。根據目前Steam的評論量和上線前在愿望單的排行來看,預購《文明7》的玩家群體非常龐大。這樣的成績離不開“先行開玩”政策的刺激。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文明7》的口碑災難也正是因為“先行開玩”政策的影響,讓預購豪華版的玩家們感覺自己當上了“付費測試員”。那么,“先行開玩”這種營銷模式到底有何利弊呢?
根據Steamworks的文獻庫信息,“先行開玩”是一種區別于“搶先體驗(EA)”的預購激勵措施,讓預購游戲“豪華版”程序包的顧客比預購“標準版”(最基礎的)程序包的顧客更早玩到游戲。
有趣的是,Steam官方對這樣的預購模式持一種謹慎、相對不支持的態度。除非一件作品備受期待、得到大力推廣,并進行了預購,否則進行先行開玩的實質效益不大?!凹幢汩_發者的作品符合上述條件,我們也建議他們真正弄明白自己在 Steam 上開展先行開玩是為了實現什么目標?!?/p>
Steam平臺認為,簡短的游戲、重敘事性的單人游戲,以及先上手會帶來競爭優勢的游戲都尤為不適合采用這種預購模式,因為會給玩家帶來強烈的負面影響。
“基于以上原因,我們除了會對已建立成熟合作關系、且在 Steam 上往績良好的合作伙伴破例外,將不支持采取先行開玩?!?/p>
很明顯,《文明7》符合先行開玩的條件,或許這也是為何2K自信地采用了這樣的方式。實際上,采用類似方式的大作還挺多,比如《FIFA》系列、《NBA 2K》系列、《刺客信條:英靈殿》等等。
相信大家還記得《賽博朋克2077》當時的首發災難,與現在《文明7》的現況幾乎別無二致,都是首發玩家花錢充當付費測試員,導致游戲評分被瞬間沖垮。然而《賽博朋克2077》并沒有采取“先行開玩”的預購模式,或許這說明了一件事——《文明7》的暫時失敗歸根到底還是開發商態度不夠誠懇,準備不夠充分,與“先行開玩”的商業模式沒有必然聯系。畢竟,就算《文明7》沒有采取這樣的商業模式,正式版發售之后依然會有大量玩家不滿優化和UI的問題,口碑一樣不會好看。
至少在《文明7》的案例上,“先行開玩”的商業模式只起到了一個放大器的作用,讓原本存在的缺陷變得更為不堪。
但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有這樣的預購模式,《文明7》又怎會打破系列的預購記錄呢?與同一時期上線的《天國:拯救2》這樣的敘事驅動型游戲相比,大戰略SLG首發數據往往不好看,因為這類游戲需要后續的各種DLC和補丁才能撐起體驗,這就導致了只有核心玩家會第一時間正價入手,大多數玩家們也已經習慣了觀望到后續打折之后再買的現實。
04 明天正式發售,《文明7》值得一玩嗎?
在一眾“小白鼠”的努力下,Firaxis Games還是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所在,并且在今天上午發布了一個2號補丁,修復了大量Bug,并對一些UI界面做出了調整,成果還是顯著的——至少筆者不會再閃退了。當然,各種繁復錯綜的垃圾細節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一一美化,也就是說,正式版玩家也要做好被各類奇怪視聽表現“暴擊”的心理準備。
拋開這個不談,作為《文明》IP的續作,《文明7》的游戲性絕對可圈可點,大部分的評價都是正向的,但也正如前文所說,大刀闊斧的創新必然會帶來一部分玩家的排斥。那么,對于熱愛《文明》系列前作的玩家來說,《文明7》到底是好是壞,還是值得一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