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何柳穎
界面新聞編輯 | 王姝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斌今年帶來的提案也包括發揮香港綜合服務優勢,助力內地科創企業出海。

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專訪時,李民斌強調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其透露,東亞銀行未來將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包括未來將繼續加大對民營企業信貸支持,每年信貸投放量將超過500億元,民營企業授信占比持續提高,預計將從目前的30%提高到50%左右。
同時,李民斌還特別留意到各類企業最近積極探索東南亞市場,部分把香港作為出海的基地。
“東亞銀行正好為它們提供各類境外金融服務方案,例如為在東南亞設廠的企業安排銀團貸款、固定資產貸款、匯率利率風險管理方案、貿易融資等等。”李民斌表示。
以跨境服務優勢助力民營企業出海
界面新聞:今年帶來的兩會提案主要關于哪些內容?
李民斌:今年我作出了四個提案。第一,關于發揮香港綜合服務優勢,助力科創企業出海,我建議香港發揮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專業服務中心的優勢,成為內地科創企業出海的“超級服務商”,助力科創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第二,著眼于深化人工智能賦能,促進金融高質量發展,我建議加強云算力建設、逐步放開大模型對客服務,以及完善金融業大模型相關監管。
關于高質量建設香港離岸人民幣樞紐,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我建議應進一步借助推動人民幣國際結算、拓寬離岸人民幣投資渠道,以及探索給予跨境經營企業自主選擇在岸離岸匯率通道,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第四,圍繞支持前海金融業創新發展,我建議在前海試點深港“總部企業內部資金通”,允許符合條件的“雙總部”企業在一定額度內,在集團內部自由劃撥資金,實現資金閉環流動,支持企業更好利用資金發展境內和境外市場。
界面新聞:香港作為“超級聯系人”,對于內地企業走出去可以提供哪些支持?
李民斌:香港作為“超級聯系人”,在“一國兩制”下一直發揮著“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在國家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擔當重要的橋梁角色。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商業服務中心,擁有中英文雙語優勢,金融市場、法律、以及會計準則均與國際接軌,可以成為內地企業拓展海外業務的第一站。
香港成熟的資本市場及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更可為內地企業通過上市及發債籌集國際資金,提升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并透過香港作為其全球或區域總部管理境外資金、投資和業務。香港國際化的專業服務體系,可就海外市場運營、并購和合規提供既專業又實用的建議,助力內地企業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于國際市場穩健前行。
近年特區政府正積極拓展新興市場,包括中東、東南亞及“一帶一路”等地區,加強與他們在金融、創新科技、以及商務交流等經貿關系,有利于內地企業在各個新興市場進行招商引資。
界面新聞:以東亞銀行為例,金融機構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李民斌:作為一家長久立足內地的港資銀行,在助力民營企業出海方面,東亞銀行具有兩方面的獨特優勢。
首先,全球跨境網絡與渠道優勢。東亞銀行集團總部位于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并在新加坡、紐約、倫敦等金融中心設有分行,熟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法規和市場環境;東亞中國則在內地38個城市設有61家分支機構,憑借廣泛的全球渠道網絡以及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本行可為民營企業出海提供點對點的一站式金融服務;
以及,東亞銀行擁有豐富的跨境產品組合與實踐服務經驗。從貿易融資、內保外貸、境外貸款、跨境資金池等單一產品到跨境投融資、離在岸貿易融資一體化方案組合;再到為民營企業出海設立海外總部、財資中心、貿易平臺、項目建設等訂制金融解決方案,本行均已積累豐富的金融服務經驗。比如,為更好服務企業出海,東亞中國去年推動“環球賬戶服務”(Global Account Aggregation Service, GAAS),企業客戶可通過網上銀行的新增環球服務功能,查詢東亞香港的本公司或其關聯公司賬戶的實時信息,未來該功能將進一步運用在香港,并推動資金調動功能。
東亞銀行會繼續充分利用跨境服務優勢,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在全球市場發展。我們特別留意到各類企業最近積極探索東南亞市場,部分把香港作為出海的基地,東亞銀行正好為它們提供各類境外金融服務方案,例如為在東南亞設廠的企業安排銀團貸款、固定資產貸款、匯率利率風險管理方案、貿易融資等等。
此外,為民企出海提供金融服務,也包括服務民企在境外的員工。民企出海,同時也是高管、員工以及家屬出海,他們到境外工作、生活,必然產生本地和跨境金融服務需求。
香港是內地民企出海的第一大站。作為扎根香港超過一個世紀的本地銀行,東亞銀行有完善的分行零售網絡,可以為出海企業員工提供一整套的個人金融服務,包括向高凈值客戶提供的財富管理、資產配置等。同時東亞銀行在內地也有廣泛的網絡,跨境金融是服務強項。通過公私客戶聯動,不但為企業提供對公服務,更為員工提供財富管理服務,確保員工在財務方面安心放心。
繼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
界面新聞:你認為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取決于什么?
李民斌: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極為重要的力量。民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對于我國整體經濟成長,乃至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都有重大意義。
我認為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有賴于民營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市場觸覺,另一方面要依靠國家的積極引導,從法治和政策層面,破除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經濟的各種障礙,切實保障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合法權益,以法治穩定預期,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我期待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以立法的方式把促進民營經濟的各項政策措施固定下來,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法治環境。
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東亞銀行一直積極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特別是近年結合國家高精尖技術發展戰略,對八大行業提升到戰略層面重點支持推廣,當中絕大多數客戶都是民營企業。八大行業包括:信息科技與新媒體和通信、汽車及汽配、清潔能源、醫藥健康、化工、糧油與食品和消費品、儲能、高端裝備制造等。
未來,東亞銀行計劃從三方面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第一,未來將繼續加大對民營企業信貸支持,每年信貸投放量將超過500億元,民營企業授信占比持續提高,預計將從目前的30%提高到50%左右。
第二,通過交易銀行產品,尤其是供應鏈業務,為核心企業上下游的民營企業提供結算和融資便利。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交易大數據,為民營企業融資提供增信手段,降低融資成本。此外,提供一攬子的綜合金融服務,包括清算和現金管理等。
第三:通過合理優化定價、貸款流程等方式,縮短民營企業融資鏈條。提升差別化利率定價能力,根據民營企業的風險狀況和經營情況,合理確定貸款利率。
建議進一步豐富跨境理財通產品種類
界面新聞:近日,東亞銀行與廣州農村商業銀行合作,進一步拓展跨境理財通2.0(南向通)業務。請你分享一下東亞銀行目前的跨境理財通業務取得了哪些進展?
李民斌:跨境理財通2.0試點一周年成效顯著,參與機構和投資產品范圍擴大,投資者參與度也進一步提高,為大灣區居民提供了更便捷的跨境投資理財渠道,促進了區域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試點也為香港金融業在推動跨境業務融合,理解內地與香港兩地客戶理財投資差異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為未來業務擴大做好準備。
東亞銀行積極參與跨境理財通試點,自去年初跨境理財通2.0實施以來,我們迅速擴大了合格理財產品范圍,目前已提供超過260只合格基金產品。在拓展客戶群體方面也取得進展,去年跨境理財通賬戶數增長超過五成。
在客戶體驗方面,簡化了開戶和交易流程,不斷優化線上線下跨境理財服務。去年,東亞銀行手機App新增功能,客戶可直接在App查詢境內外東亞銀行賬戶余額。
為進一步優化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我們建議加大跨境理財通業務宣傳,提升投資者對跨境理財產品的投資知識和風險認知,普及金融知識;同時進一步豐富產品種類,例如提供不同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以滿足多元化投資需求,并鼓勵開發更具創新性的跨境投資產品,例如ESG相關投資產品,并簡化開戶和交易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利用科技優化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