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偶
蹲點搶券、精準湊單,在二手平臺上淘好貨、找平替,年輕人開始對消費主義祛魅,“可以買貴的,但不能買貴了”是他們最真實的寫照。
QuestMobile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的二手交易用戶規模接近4000萬,在移動互聯網的滲透率僅為3.6%,到了2024年4月,中國閑置電商月活用戶總規模已達1.78億,近50%為30歲以下年輕人群。
其中閑魚月活用戶規模達1.62億,位列閑置交易行業第一,同比增長19.1%;轉轉、找靚機分別位列二三名。
而在小紅書、豆瓣小組、百度貼吧等社區,也有越來越多用戶自發出閑置,不管是咖啡店二手咖啡機,還是95新辦公椅,或是衣柜里吃灰的愛馬仕包包,都成了當下撿漏潮的“時髦貨”。
作為行業龍頭的閑魚是終于等到了喂到嘴里的時代紅利,還是將迎來洗牌時刻?
閑魚對手,從轉轉愛回收拍拍到紅布林得物
薛良想買一臺官方質檢的“vivo x200 pro16g+512g”,時常在二手平臺上對比產品價格,目前閑魚上售價多在4300元-4500元之間,愛回收上售價多在4000元-4500元之間,拍拍上的價格則在4100元-4900元之間,整體上都低于拼多多和京東等平臺5000元以上的報價。
而像索尼PS5 光驅版,閑魚上實物與描述不符包退,轉轉上使用指定信用卡可立減100元,愛回收3期白條免息,但愛回收和轉轉的均價會略低于閑魚,轉轉還將二手品質做了“A”“S”“SS”的分級。
還有許多海外產品,傳統電商平臺海外都未必有,卻可以在二手平臺找到。
從購買趨勢上來看,用戶對二手優品的接受度顯著增長。
三季度,包括線上京東拍拍和愛回收官網、線下愛回收門店等場景的自營嚴選toC零售業務總收入為9.7億元,同比增長超120%。
截至2024年底,嚴選二手商品在京東拍拍渠道、愛回收官網和門店的自營渠道、新媒體零售渠道的銷售收入則分別實現了87.4%、301.3%和114.6%的同比提升。
在小紅書上搜“一件回本”有超萬條筆記,幾乎內容是清一色的“物品+價格+面包表情”,這個表情表示包郵,如果用戶有意向一般導流到閑魚或微信上進行交易。
用戶梅紅表示,“現在閑魚上賣品牌二手競爭太大,你在小紅書上發閑置,很快就被推到目標人群那里,基本上幾分鐘就會有人來咨詢,活躍度很高。而非標品的小物件,閑魚一兩天能賣一個,小紅書用戶就沒這種需求,受眾人群不一樣”。
不過梅紅也表示,在小紅書上交易更多是靠信任,對品牌的真偽,價格的合理,還有售后保障都是未知數。
2025年3月,小紅書將正式上線“交易卡”功能,這一功能的發布,不僅解決了跳轉合規性難題,還通過AI技術實現精準觸達,降低用戶跳轉流失率,這也反映了小紅書更進一步做私域的想法。
2024年以來,二手電商市場更呈現著“垂類化”競爭態勢。紅布林、胖虎等二手奢侈品平臺通過C2B2C模式構建鑒定和履約體系,切入二手時尚商品交易;孔夫子舊書網則依托垂直供應鏈,占據古籍交易市場80%以上份額。
相比之下,閑魚的“全品類”定位導致用戶認知模糊。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4年閑魚用戶日均使用時長下降12%,用戶流失率同比上升18%,垂類平臺正以專業化服務分流其核心用戶。
同時,得物與京東正以垂直化、精品化戰略重塑二手市場格局。得物憑借“先鑒別,后發貨”的競爭優勢,推出二手平臺“95分”,將二手交易從潮鞋、服飾拓展至奢侈品、3C等高客單價品類。
2025年,得物GMV過億商家數量增長70%,銷售額超5000萬的商家增長50%,其用戶規模突破3億,95后占比超80%,退貨率僅10%,平臺流量紅利吸引大量商家涌入。
比如美妝商家入駐后3個月單月GMV破千萬、 瑪氏德芙獨家專供禮盒狂賣了6.8萬單、可口可樂入駐后日均量破1萬單、GMV翻倍增長。
愛回收通過整合京東流量和質檢體系,聚焦二手3C領域,形成C2B(回收)-B2B(分銷)-B2C(零售)全產業鏈閉環,2024年Q3營收達40.5億元,連續9個季度盈利,其標準化檢測流程將交易糾紛率壓至1.2%,遠低于閑魚的6.99%。
不過95分近期被曝實物與鑒別報告不符、退貨規則不統一、轉賣服務費偏高等問題,在黑貓投訴上投訴量近4萬。而京東旗下拍拍和愛回收并沒能形成合力,在數碼3C上做深產品池,雙方在平臺規模和產品類目上還不具備護城河。
想要分食“閑魚”的市場,目前來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閑魚發力一手好物,“差異化”還是自我“異化”?
當垂類平臺深耕細分市場時,閑魚卻反向發力“一手好物”賽道,試圖打破傳統二手邊界。
不管是正在搶購的小米SU7 ultra,還是新發售的steam正版游戲“雙影奇境”,閑魚上的預售服務愈發多了起來。
這一策略背后是用戶增長的瓶頸:2022年閑魚月活用戶約1.45億,職業賣家GMV貢獻率從2020年的12%升至37%,糾紛率增長210%,而個人賣家因0.6%服務費政策流失,消費者對商品質量投訴激增。
為重塑信任,閑魚于2024年上線“奧萊頻道”,引入品牌折扣新品,并啟動線下“閑魚循環商店”,已經在杭州、上海、成都等城市開設,提供“一手+二手”混合服務。
不過線下店扮演的功能,與其說提供交易保障,更像是一個品牌形象展示的窗口。畢竟開設線下門店之后,對用戶來說最直接的改變是閑置商品的買賣更加便捷,有了多元化的品牌業態后,也可以為后續探索其他增值服務打下基礎。
除了傳統的物品交易,閑魚還進一步拓展了其在服務領域的業務。
根據“閑魚簡歷”和“搞副業”頻道的數據,目前有950萬賣家提供各類技能服務,其中00后占比達到40.84%,這些賣家的平均收入為3660元。這種擴展不僅使閑魚成為一個多元化的交易平臺,還滿足了年輕群體對兼職收入的需求。
平臺數據顯示,其一手商品GMV占比從2023年的12%升至2025年的35%,奢侈品品類客單價突破5000元,潮品客單價超1000元,毛利率顯著高于傳統二手交易。
然而,閑魚的轉型面臨雙重挑戰。
一方面是用戶心智還未轉變:閑魚長期以“閑置交易”定位深入人心,一手化戰略導致用戶認知混亂。
去年8月,閑魚又提出重大變革:自9月1日起,將面向全體賣家收取0.6%的基礎軟件服務費,單筆最高不超過60元,開始用流量權重扶持職業賣家,說明閑魚已不再是個人玩家的舞臺。
個人賣家許靜表示心累:“因為現在平臺上的一手尾貨越來越多,客戶對用過的二手產品要求越來越高,要么發鏈接來質問賣得比別人貴,要么說不包郵不送贈品摳門,拜托我只是出個人閑置物品,又不是在網上做生意。”
另一方面是生態協同不足:閑魚雖背靠阿里生態,但未能有效整合淘系供應鏈資源。得物憑借“貨單匹配”工具和自有鑒別師團隊,實現商品流轉效率比閑魚高40%;小紅書則通過社區內容自然引流,用戶決策鏈路比閑魚縮短一半。
譚天上周打算把自己的iPad 10出掉,閑魚給的初步報價是1750元, 但等到專員來驗收,認定平板有掉漆和設備折彎的問題,最終認定值1268元。于是他在轉轉上也申請了回收,選擇輕微使用痕跡,最后預估價是1300元,不過人工上門后認定物品保持程度較新,最終以1476元成交。
“雖然這不能代表閑魚就比轉轉收得低,但是轉轉默認郵費確實比閑魚低,交易可以當場打款,在一些細節處會讓人感覺更安心。”
平臺戰略分野的本質是用戶價值的爭奪。95分與紅布林等平臺通過垂類深耕,鎖定高凈值年輕用戶和差異化需求;閑魚則試圖以一手好物擴大市場邊界,從“興趣社交”轉向“促銷場”,雖然拓寬了盈利結構,也使原有的平臺社區屬性被削弱。
在二手電商迎來黃金時代的當下,若無法平衡用戶體驗與商業利益,“既失二手基本盤,又難敵垂類專業化”的雙重困境,將會是閑魚可預見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