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Wind數據顯示,A股三大指數今日集體小幅上漲,截止收盤,滬指漲0.15%;深證成指漲0.23%;創業板指漲0.24%。滬深兩市成交額小幅放量364億,今日達到11907億。
漲幅方面,新經濟ETF(159822)尾盤漲停
具體來看,新經濟ETF(159822)漲幅達9.96%,恒生醫療ETF(159506)、恒生創新藥ETF(520500)漲超6%,港股創新藥50ETF(513780)、港股創新藥ETF基金(520700)、港股創新藥ETF(513120)、港股創新藥ETF(159567)、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恒生生物科技ETF(513280)、港股醫藥ETF(159718)漲超5%。
中郵證券對創新藥板塊2024年業績進行梳理得出,板塊總體業績呈現高增長趨勢。從營收端看,總體呈現明顯增長趨勢,8家實現了30%以上的增長,其中,百利天恒實現了936.3%高增速。從利潤端看,2024年數家創新藥企實現了扭虧,包括神州細胞、百利天恒、科興制藥等,榮昌生物、百濟神州、諾誠健華、康寧杰瑞制藥、再鼎醫藥、君實生物等均實現虧損收窄。
最新行業動態方面,2025年3月27日,信達生物制藥集團宣布,將在 2025年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ACR)年會上公布多項最新臨床前數據,包括公司旗下一系列雙抗、多抗及抗體偶聯藥物(ADC)腫瘤管線。
不僅如此,3月25日,恒瑞醫藥宣布與跨國藥企默沙東達成重磅合作,將其在研的Lp(a)口服小分子抑制劑HRS-5346在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開發、生產和商業化權益授權給默沙東。根據協議,默沙東將向恒瑞支付2億美元首付款,后續開發、監管及商業化里程碑金額最高可達17.7億美元,同時恒瑞還可獲得海外銷售提成。
光大證券表示,建議增加港股醫藥板塊配置,積極關注高質量的低估值標的。創新國際化是中國制藥產業升級換代的必由之路,應當重點關注新藥已在海外上市且有優于海外創新藥臨床數據支持或新藥會在海外上市的創新藥企業。
跌幅方面,美股相關跨境ETF集體大幅回調
國信證券認為,特朗普貿易戰加深了市場對滯脹的擔憂。但回顧歷史,我們發現歷史上顯著的滯脹需要集齊兩個條件:1)來自美國政府的流動性傾瀉(現在沒有);2)外生性的供給沖擊(貿易戰,但歷史上促成滯脹的多為熱戰)。只有充裕的貨幣,吃緊的供應,結合低迷的情緒才足以促成大級別的滯脹。如果沒有來自美國政府端的流動性傾瀉,“看不見的手”會很快將潛在關稅帶來的價格壓力轉換成量價齊落的衰退。因此,我們暫時不擔心滯脹。
活躍度方面,國債相關ETF備受關注
成交額方面,30年國債ETF(511090)成交額居首,達115.27億元;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成交額居股票類產品首位。
換手率方面,新經濟ETF(159822)居首,達825%,新興亞洲ETF(520580)、沙特ETF(520830)、教育ETF(1513360)換手率居前。
ETF發行市場方面,萬家航天航空ETF(159208)明日起開始募集
具體來看,航天航空ETF(159208)緊密跟蹤國證航天航空行業指數。
國海證券表示,低空經濟從戰略布局邁向規模化、規范化發展的新階段,其從新興產業定位升級為消費增長的核心抓手。政策層面,《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加快完善低空經濟監管體系,有序發展低空旅游、航空運動、消費級無人機等低空消費”。隨著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的加速落地,將推動飛行器、空管系統以及相關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