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25年4月9日),A股主要指數探底回升,創業板指強勢翻紅,此前一度跌超3%;深證成指跌0.32%,滬指跌0.82%。北證50指數拉升漲近5%,此前一度跌約2.5%。
半導體板塊強勢拉升,其中,圣邦股份漲超13%,龍芯中科漲超10%,紫光國微10CM漲停,寒武紀-U漲近10%,芯原股份漲超7%,中芯國際漲近7%,中微公司、滬硅產業、北方華創漲超5%,海光信息、華虹公司漲超4%,華潤微、韋爾股份、長電科技漲超3%。
重倉寒武紀的科創AIETF(588790)早盤最深跌4.83%,隨后暴力拉升近10個點,現在漲幅近5%,盤中成交額已超2億元,盤中交易出現持續溢價。
消息面上,央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央匯金等齊齊發聲支持資本市場。此外,中國誠通、中國國新、“招商系”7家上市公司等紛紛宣布增持。其中中國國新表示,旗下國新投資有限公司將以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方式增持中央企業股票、科技創新類股票及ETF等,首批金額為800億元。
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美國對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其中,對中國實施34%的對等關稅,對歐盟實施的對等關稅為20%,對日本、韓國分別實施的對等關稅為24%、25%。4月4日,中國發起關稅反制,宣布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
信達證券指出,特朗普“對等關稅”短期加劇全球供應鏈不確定性,長期可能成為國內半導體產業升級的催化劑。我們建議關注國產替代主線。
國信證券指出,4月初中美宣布互加關稅,國際貿易摩擦加劇有望加速半導體國產替代進程,建議重點關注模擬芯片板塊,一方面,模擬芯片國產化率較低,且全球前兩大模擬芯片企業均為美國廠商,另一方面,我國模擬芯片企業近幾年加大研發投入,儲備了眾多新料號,且模擬芯片采用成熟制程,國內產能充足,具有國產替代的能力和空間。同時,4月進入2024年年報和2025年一季報密集披露期,業績變化趨勢受到關注,模擬芯片企業前兩年整體盈利水平偏低,2025年隨著新產品放量、下游去庫完成,以及2024年開始的毛利率修復和控費,業績改善趨勢明顯。
AI方面,近期互聯網廠商集中召開AI端側應用會議,如阿里“通情達義、智玩共生”AI火花會,字節火山引擎“AIoT智變浪潮”AI硬件會議等,聚焦AI玩具等端側AI硬件產品。另據海外相關機構等報道,螞蟻集團使用中國國產芯片并通過混合專家機器學習方法訓練模型,其結果與H800等芯片結果相似,我們認為國內大廠資本開支有望向國產鏈傾斜,繼續推薦受益AI基建和AI應用的企業。
科創AIETF(588790)緊密跟蹤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布局AI產業鏈核心環節,其成分股涵蓋了從芯片設計、制造到應用服務的全鏈條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