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楊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4月10日,藥明康德舉行2024年業績說明會,對近期美國加征關稅、美國新興生物技術國家安全委員會報告等問題做出回應。
此前,美東時間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祭出針對全球的對等關稅,此后還于4月8日發表講話稱,美國將對藥品征收關稅。換而言之,進入美國的境外藥品將不在豁免之列。
當被問及關稅對醫藥行業和藥明康德的影響時,公司副董事長、全球首席投資官胡正國回應稱,關稅對公司肯定會有影響,但影響多少現在還極不明朗;公司過去幾年不斷優化采購供應鏈體系,同時抓精細化管理和運營,提高效率;在大環境不確定的狀態下,公司抓住客戶對賦能需求的確定性,最大程度降低關稅帶來的影響。
胡正國表示,目前暫維持公司全年指引,并會密切關注關稅政策的進展和對指引帶來的影響。
此前,藥明康德于3月17日披露的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預計2025年持續經營業務收入重回雙位數增長,同比增長10%-15%,整體收入達到人民幣415-430億元。公司將持續聚焦CRDMO核心業務,在新產能逐步投放的情況下,不斷提高生產經營效率。
從業績上看,2024年,藥明康德營收392.41億元,同比下降2.73%,剔除特定商業化生產項目同比增長5.2%;歸母凈利潤94.50億元,同比下滑1.36%。截至2024年末,公司持續經營業務在手訂單493.1億元,同比增長47.0%。
這其中,來自美國、歐洲、中國、日韓及其他地區的客戶收入分別為250.2億元、52.3億元、70.7億元、19.3億元;分別同比變動7.7%(剔除特定商業化生產項目)、14.4%、-3.5%、-11.4%;分別占總營收的64%、13%、18%、5%。
同期,境內、境外客戶毛利率分別同比下降5.87個百分點、上升2.41個百分點。前者主要受市場價格影響,后者主要得益于生產工藝持續優化和經營效率不斷提升。
超過半數收入來自美國市場也是藥明康德在此次關稅問題中備受市場關注的原因。實際上,基于國內的成本優勢,藥明康德此前多數產能集中在國內。
據子公司合全藥業官網,其在江蘇常州、泰州、上海金山均有原料藥開發和生產基地,江蘇無錫設有制劑開發生產基地,上海外高橋基地同時涉及原料藥和制劑開發生產。另外,美國圣地亞哥基地于2016年投入運營,提供用于早期臨床研究的原料藥和制劑的工藝研發與生產。
加征關稅即意味著增加國內產能最終進入美國市場的成本。此外,在美國擴產和轉移生產也需要一定時間和資金投入。不過也需要提出的是,這些成本最終也會轉嫁到美國市場上的消費者。
不過,在全球疫情、地緣政治、國際貿易摩擦等風險下,近幾年藥明康德也在擴充海外產能、調整業務布局,以降低單一地域風險、提高供應鏈韌性。
在全球產能布局上,藥明康德提到,公司持續投入瑞士庫威基地,2024年口服制劑產能翻倍;持續推進美國米德爾頓基地建設,計劃于2026年底投入運營;2024年5月,新加坡研發及生產基地正式開工建設,基地一期計劃于2027年投入運營。
另外,藥明康德還在2024年底分別簽署協議,出售WuXi ATU業務美國和英國運營主體股權、美國醫療器械測試相關業務股權。
前一交易是為了確保需要WuXi ATU細胞治療服務的客戶和患者得到不受中斷的服務和及時救治,后一交易則是為聚焦公司的CRDMO業務模式。
對于公司未來是否還有境外資產出售計劃,藥明康德執行董事、聯席首席執行官陳民章在前述說明會上稱,公司持續審視和評估各業務發展和公司戰略,聚焦核心CRDMO業務模式,不斷強化各環節業務板塊之間的協同效應,更好滿足全球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
另外,當地時間4月8日,美國新興生物技術國家安全委員會(NSCEB)向美國國會提交了一份報告。其中稱,中國正在迅速崛起至生物技術領域主導地位,為保持競爭力,美國必須在未來三年內迅速采取行動,否則可能會處于落后,且難以恢復。
對此,在前述說明會上,胡正國稱,最近美國新興生物技術國家安全委員會報告有若干涉及公司的牽強附會且毫無根據的指稱。公司此前已公開說明,公司從沒有過任何未經授權將美國客戶的數據或知識產權轉移給第三方的情況,也已就此與美國相關政府機構進行了溝通以澄清事實。
4月10日,藥明康德收盤價報52.30元/股,漲2.05%,相較3月中下旬高點跌去約25%,當下市值15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