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陸家嘴在很多人眼中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不過,陸家嘴似乎并不滿足于這個稱號。未來五年,陸家嘴將在加快主導產業金融、航運、商貿的同時,提升文化影響力,建設與紐約百老匯、倫敦西區、巴黎左岸齊名的“陸家嘴東岸”文化城。
上海自貿區陸家嘴管理局綜合協調處處長袁冶峰說,陸家嘴是由農田轉型的新型城區,“一直以來,上海的文化地標都集中在浦西,浦東文化底蘊相對欠缺。”經驗證明,文化可以形成空間凝聚力,陸家嘴正是希望通過文化城的建設,拉近同業交流和產業匯聚。
世界船級社的鼻祖——英國勞氏船級社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勞氏船級社成立于1760年,起源于英國倫敦泰晤土河畔一家咖啡館。由于他家的咖啡很出名,許多海運保險商、商人及與航運相關的人士經常在此聚會,老板勞埃德于是將其聽到的新聞印于紙上供大家傳閱。此后,逐漸發展起印制船舶登記資料、出版船舶標準設置規則,一步步成為國際公認的船舶界權威認證機構。
“金融城既是金錢之地,又是有溫度的文化之地。”袁冶峰表示,“十三五”期間,陸家嘴將陸續推出具有國際水準、深度契合陸家嘴白領需求的文化設施,籌建小型專業博物館、藝術畫廊、大師工作室和文學咖啡館等,推出一批各具特色的“陸家嘴藝術街區”,以文化帶動產業聚集。
位于上海中心37層的寶庫藝術中心就將是陸家嘴首個文化新地標。寶庫藝術中心內的半畝園是一個全球最高的蘇式園林,窗外是陸家嘴的高樓大廈,窗內是清代磚瓦、明代竹簾、亭臺假山、上百歲的古藤,不定期舉辦昆曲表演,以中國傳統文化結合陸家嘴的“國際范”,塑造獨特的陸家嘴文化。
寶庫藝術中心內的觀復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的地方館,由著名收藏家、古董鑒賞家馬未都創辦,館內收藏有大量瓷器、金器、造像等藏品,展示了中國古代美學高峰,以及東西融合、東風西漸的歷史文明。
在整個陸家嘴金融城,根據規劃,未來幾年其空間發展側重于“一核、一帶、兩道、兩浜”共六大區域。“一核”即小陸家嘴核心區,“一帶”即濱江旅游休閑產業帶,“兩道”是指世紀大道和浦東大道沿線及周邊,“兩浜”是指張家浜和洋涇浜沿岸及周邊區域。
其中,濱江旅游休閑產業帶分為北濱江文化音樂展演帶和南濱江藝術休閑帶,包括浦東文化館、上海船廠地區改造、民生碼頭文創基地、老白渡濱江綠地、翡翠藝術岸線等。張家浜則定位為創意水岸群落,與軟件園,南濱江藝術休閑帶聯動;洋涇浜定位為演藝時尚水岸群落,與北濱江文化展演帶聯動。
未來,陸家嘴將新建一批滿足白領需求的高端娛樂場所和體育健身設施,推行濱水慢行以及智能化、多元化的交通體系,增強自然空間、工作空間、商業空間、生活空間的有機聯系,建設陸家嘴全生態閉環系統,建立量化社區。
為引進高水平、創新型人才,陸家嘴還將推動本土醫院與國際商業醫療保險接軌,完善涉外保險結算網絡,興辦國際學校,滿足外國人和歸國人員子女教育需求。
最新一期的全球最具權威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指標指數GFCI顯示,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城市中排名第13位,與去年9月的排名相比上升了3位,基礎設施、金融業水平、人力資本等三項指標進入前十,有望進一步提升影響力的金融中心排名第一。
陸家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作為國內唯一以“金融貿易”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已成為中國金融機構集聚度最高的區域。截至2016年底,陸家嘴集聚了近800家銀、證、保持牌金融機構,12家金融要素市場,以及全國80%外資法人銀行、全國1/3公募基金、300多家跨國公司總部、近千家金融專業服務機構。
根據GFCI同期報告,倫敦依然是排名首位的全球金融中心城市。倫敦金融城以一平方英里的狹小面積,創建了英國乃至世界的經濟中心,其產值占英國GDP的3%,每天的外匯交易額達6000多億美元,是華爾街的兩倍,管理著全球4萬多億美元的資產。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浦江金融論壇秘書長李國旺曾經指出,高度自治權和開放市場、優質的基礎設施條件、充沛的人力資源集群,是倫敦金融城成為世界最強大金融中心之一的背后力量。
中國的自貿區開放政策給陸家嘴躋身國際前列的金融中心帶來了極大提升。GFCI報告顯示,僅從去年9月至今年3月,上海作為金融中心,人力資本的競爭指標在全球上升了18位,金融業水平上升4位,均首次進入前十。
根據陸家嘴“十三五”規劃,未來五年,陸家嘴將進一步強化高端要素集聚和整合能力,例如,將支持上交所、中金所等設立國際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搭建面向國際的金融資產交易平臺,推動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
適應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陸家嘴金融城將繼續加快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跨境使用、金融服務業開放和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建設,推動區內各類市場以人民幣進行計價、交易、清算,代表國家積極爭取全球資源產品的定價權,推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陸家嘴價格”和“陸家嘴標準”。
此外,將大力培育互聯網金融、財富管理、文化貿易、珠寶玉石、再保險、融資租賃、電子商務等新興市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