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曾令俊
隨著4月21日晚間螞蟻消金業績公布,2024年消金公司的經營情況基本浮出水面。
據界面新聞記者梳理,興業、招聯等一些頭部消金機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業績下滑,中郵消金、海爾消金、杭銀消金等中部消金機構業績則普遍大漲,兩極分化。
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稱,2024年持牌消金業績可以評論為“頭部縮表、腰部趕超”的態勢,整體業績兩極分化特征明顯,部分頭部公司出現營收凈利“雙降”,資產質量持續惡化,而中尾部公司則實現了業績增長。
4家機構營收過百億
從業績情況來看,有頭部消金機構增速放緩甚至負增長。
從中國聯通發布的財報看,招聯消金2024年總資產、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首次“三降”。其中,總資產1637.51億元,同比減少126億元,縮水7.18%;營業收入173.18億元,同比下滑11.65%;凈利潤30.16億元,同比下滑16.22%。不過,招聯消金仍領銜營收第一梯隊。
興業消金遭遇營收、凈利潤、資產規模等核心指標的全面收縮。從營業、凈利潤來看,2024年興業消金實現營收100.67億元,凈利潤4.3億元。2023年,興業消金營收、凈利分別為112.3億元、20.72億元。
由此計算,2024年興業消金營收下滑10.36%,凈利潤規模降幅則高達79.25%,這一數字幾乎回落至2018年的水平。
王蓬博分析稱,部分消金機構傳統上依賴大額貸款和線下業務,這種模式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顯得不夠靈活,加之資產質量下降,長尾客群違約風險增加,不良貸款率上升,核銷不良資產增加了成本,壓縮了利潤空間。
他進一步表示,頭部公司在市場份額爭奪中面臨更多競爭者,包括新興的金融科技公司和中小型消費金融公司,導致市場份額被分流。過去依賴的“高收益覆蓋高風險”模式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逐漸失效,需要進行戰略調整和模式轉型。
不過,同為第一梯隊的螞蟻消金和馬上消金則表現得較為穩健。螞蟻消金營業收入152.13億元;馬上消金營業收入151.49億元,凈利潤22.81億元,營收分列行業二、三位。
螞蟻消金作為行業頭部公司,2023年利潤僅為1.52億元,曾引起外界疑惑。年報顯示,2024年螞蟻消金凈利潤為30.51億元,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有消金行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解釋稱,這一變化是由于增資后,依照行業通用的相關會計準則,其必須增加一次性撥備計提,因此當年利潤會顯得很低,幾乎每家消金公司在開業初期都會出現這一情況。在次年,撥備計提影響消失后,利潤會回到正常水平。
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螞蟻消金以兩倍于招聯消金的總資產,營收仍不及招聯消金,源于其核心產品花唄,產品形態類似信用卡,屬于非現金貸的業務,ROE水平處于行業中游。
從盈利情況看,螞蟻消金ROE水平在第一梯隊的消金公司里并不靠前,其2024年ROE為12%左右,同時期,招聯消金ROE為14%左右,馬上消金ROE為18%左右。
上述消金行業人士分析,這與螞蟻消金的業務模式和普惠策略有關,其花唄等產品具有較長免息期。因此,雖然資產規模明顯領先,但利潤水平卻并沒有這樣的領先優勢。
中尾部機構增長迅猛
與頭部機構感受到的壓力不同,營收在第二梯隊、10億-100億元規模范圍內的中小型消金公司,過去一年普遍實現了業績的快速增長。
中郵消金、寧銀消金去年總資產均突破“600億”大關。得益于線上貸款業務占到8成以上,杭銀資產規模僅次于上述兩家公司,規模超過515億元。
三家機構的營收和凈利潤,均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其中,中郵消金凈利潤增長達到54.02%,寧銀消金營收增長更是達到了65.96%。
海爾消費金融2024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31.68億元、4.45億元,實現兩位數增長。海爾消金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依托股東資源,海爾消金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聚焦家電、家居、教育、醫美等細分消費場景,為各類群體提供小額、分散的金融服務。
建信消金交出了成立以來首個完整年業績。2023年成立的建信消金,盡管營收不到10億規模,體量還處于起步階段,但也實現了凈利潤115.38%的增長。
中尾部消費金融業績為何普遍上漲?王蓬博表示,第一,業務本身基數小,在業務拓展和業績增長方面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空間,也更容易控制運營和風控成本;第二,部分中尾部機構通過加強股東協同,與其他機構合作等方式,拓展業務渠道,提升了經營效益。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稱,部分表現較優的腰、尾部機構過于倚重助貸擔保甚至是“雙融擔”模式,雖短期內業績靚麗,但在助貸新規落地后或受到較大影響。此類機構需要及時進行業務調整,以長遠眼光盡早打造過硬的自營風控與貸后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