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披露的機構調研信息2025年4月28日,泉果基金對上市公司國能日新進行了調研。基金市場數據顯示,泉果基金成立于2022年2月8日。截至目前,其管理資產規模為168.38億元,管理基金數6個,旗下基金經理共5位。截至2025年4月28日,泉果基金近1年回報前6非貨幣基金業績表現如下所示:
基金代碼基金簡稱近一年收益成立時間基金經理018329泉果思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8.272023年6月2日剛登峰 018330泉果思源三年持有期混合C7.842023年6月2日剛登峰 019624泉果嘉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6.792023年12月5日錢思佳 019625泉果嘉源三年持有期混合C6.362023年12月5日錢思佳 016709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5.572022年10月18日趙詣 016710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C5.142022年10月18日趙詣附調研內容: 關于 2024 年報及 2025 年一季報相關情況介紹在我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大背景下,新能源電力將逐漸替代傳統能源成為主力支撐電源。此外,受益于報告期內新能源新增并網裝機規模的持續增長,國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各主要產品的市場景氣度均保持較高水平。報告期內,公司堅持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不斷提升以功率預測產品為核心的主營業務產品能力及服務水平,穩固領先市場地位,完善產品布局,不斷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5.5億元,同比增長20.5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358.84萬元,同比增長11.0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8,242.84萬元,同比增長15.67%。 2025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1.45億元,同比增長40.1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60.75萬元,同比增長34.5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1,499.50萬元,同比增長104.81%。 公司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主營業務的經營成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客戶數量及服務費規模持續穩健增長受益于新能源新增裝機市場的快速發展、較高的用戶留存以及良好的商業模式,公司功率預測業務在2024年整體保持穩健增長態勢。截至2024年底,公司服務電站客戶規模達到4,345家,對比去年凈增長755家,同比增速為21.03%。其中,公司在新增裝機市場中,依舊保持了較高的市場份額。 2024年,功率預測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09億元,同比增長15.55%,該業務占全公司業務營收占比的56.29%,業務綜合毛利保持接近70%。 從具體分類來看,功率預測設備收入7,873.48萬元,同比增長23%;服務費規模占比持續提升,收入規模約1.93億元,同比增長20%;但因周期性需求問題,升級改造3,783.17萬元,同比下降13%。 2、新能源并網智能控制:受益于快頻業務及分布式群控群調業務的快速增長,公司并網智能控制業務條線在2024年呈現增長態勢。針對新能源集中式場站提升產品調節性能和穩定性的需求,公司相關產品針對控制核心策略進行了全面迭代升級,細化實際運營需求下的電源、通道、服務、設備冗余切換邏輯的定制化;此外,針對各省對分布式控制的相關管理要求,公司也迅速完成分布式并網融合終端產品及解決方案的持續優化完善。 2024年,并網控制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約1.24億元,同比增長28.01%,該業務占全公司業務營收占比的22.55%,業務毛利約55%。 3、電網新能源管理系統:持續助力新能源精細化管控針對電網公司對新能源管控的整體要求,公司結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一方面進一步提升新能源預測水平,支持電網新型調度體系建設;另一方面針對分布式“四可”的相關管理要求,加強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統建設,同時為電網提供承載力評估及多元協同管控系統,從而整體實現供需能源優化平衡和新能源綜合管理水平的躍升。 2024年,電網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249.29萬元,同比增長約18%。 4、創新業務:推進縱深發展,持續深化產品布局在我國持續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及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浪潮下,公司充分發揮核心競爭力并借助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深入打造新能源電力管理“源網荷儲”一體化服務體系,在推進公司電源端產品化縱深布局的同時,加強公司在儲能端、負荷端的產品及服務研發能力。報告期內,公司就電力交易、儲能智慧能量管理、虛擬電廠、微電網等產品進行持續創新迭代。 2024年,公司創新業務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080.98萬元,同比增長約24%。 5、持續研發投入,創新驅動發展:公司2024年研發投入合計9,533萬元,占營業收入比例17.34%。研發成果方面,公司于2024年三季度正式正式發布“曠冥”新能源大模型,該大模型應用在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極端天氣預測和電力現貨市場預測等領域相比于傳統數值天氣預報方式,在諸多維度精度和效率方面均有顯著提升,公司將AI大模型技術應用于垂類行業業務場景方面,繼續保持行業領先。 6、2025年第一季度,受益于分布式“四可”管理要求及新能源全面入市等相關政策的提振,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行業保持較高的景氣程度,公司營收規模和凈利潤均呈現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 7、股東回報方面:基于公司2024年的整體經營情況并充分考慮股東回報及利益合理訴求,公司董事會提出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為: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4.70元同時轉增2股,共計將派發現金股利近4,700萬元通過合理分紅積極回饋廣大股東。以上方案尚需2024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敬請廣大投資者理性投資,注意投資風險。 投資者問答交流環節 1、請介紹分布式光伏功率預測在政策更新情況。此外存量分布式電站的改造趨勢如何? 答:分布式光伏逐年增長的并網規模,對于電網在潮流流向和電能質量方面造成較大影響,根據 2025 年 1 月 17 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正式稿,明確提到分布式新能源未來“可觀、可測、可調、可控”的“四可”管理要求。此外,根據 2024 年 4 月國家發布的新國標文件要求,分布式光伏電站接入電網應具備功率預測數據提報要求。基于此,分布式光伏配置功率預測系統將有國家標準可依,但未來實施需以各省份電網正式發布的具體要求為準。據不完全統計,部分省份已陸續下發要求分布式光伏“四可”功能的相關文件,要求分布式工商業新建電站具備功率預測功能,這使得公司功率預測業務陸續新增分布式光伏類客戶。關于存量的分布式電站的改造方面,目前華東、山西能源監管局分別于 2025 年 3 月發布關于提升新能源并網主體涉網安全能力的相關通知,其中涉及存量新能源分布式場站的改造要求,但具體需以電網后續相關管理要求細則的發布實施為準。未來,公司將緊密跟進各省電網對于分布式電站的相關管理要求并做好分布式相關產品推廣工作。 2、公司針對分布式電站類客戶有哪些產品布局? 答:針對分布式產品布局方面,公司圍繞分布式“四可”核心管理要求,重點基于對分布式發電預測和精準調控目標,推出全套國產化并網技術解決方案,提高分布式電站電能質量和并網可靠性。具體而言:公司推出的分布式功率預測系統在自研“曠冥”新能源大模型精準氣象預測數據加持下,對包括園區、整縣、大范圍散點式的各類分布式光伏電站,基于多維建模技術,全面適配不同分布式電站需求,實現對分布式電站的精準功率預測與發電量預測,達到對分布式光伏高效發電的精準把握。此外,公司提供分布式并網融合終端產品來實現功率平滑調節控制,提高分布式光伏響應電網負荷變化和頻率波動等關鍵能力。 此外,伴隨著分布式電站資產規模化躍升的同時,行業內因運營粗放產生的發電量損耗,疊加未來電力市場化改革所帶來的交易復雜度升級,行業亟需從“裝機驅動”轉向“價值運營”新格局。公司針對分布式電站資產運營痛點,并結合不同場景及客戶多樣化需求還可提供全方位的分布式光伏運營解決方案,如光伏儲能協同運營、分布式光伏電力交易策略及托管解決方案、輔助服務市場運營等綜合解決方案。 3、請介紹分布式功率預測目前的市場競爭格局情況。 答:鑒于分布式客戶較集中式客戶而言呈現規模小、數量多、項目單價較低且分布零散等突出特點。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原先功率預測行業內的大型綜合類集團公司對于分布式功率預測市場的參與意愿較低,目前針對分布式預測市場的參與者多為中小功率預測廠商。針對分布式功率預測的現有競爭格局,公司將努力拓展市場以取得更高市場份額。 4、公司如何展望2025年新能源裝機市場的變化情況?公司對于新能源集中式場站功率預測市場方面的預期。 答:2025年一季度,我國風電及光伏發電合計新增裝機7,433萬千瓦,同比增長超過20%,行業景氣程度較高。此外,依照2025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精神,預計2025年全國風電、光伏新增裝機2億千瓦左右,全年維度來看新能源行業將維持良好運行態勢,新增裝機市場的穩定擴容對于公司集中式功率預測市場而言景氣度依然較高。此外,公司堅持通過技術創新、提升服務運維質量及具有性價比的產品價格,持續提升在存量市場的替換力度。綜上,公司未來將積極推進集中式預測市場服務規模的持續提升。 5、請簡述新能源入市新規對公司業務的主要影響。另外針對于電力交易市場談談公司對未來的看法及應對措施。 答:2025 年 2 月 9 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旨在推動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市場、上網電價由市場形成,配套建立可持續發展價格結算機制,區分存量和增量,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后續各省份電力交易政策細則發布實施后,隨著新能源上網電量入市比例的持續提升,將對新能源企業在投資決策、高質量運營方面提出更加嚴苛的要求。鑒于各省份交易政策市場化程度的提升以及新老劃斷分類施策等多重影響,將使得市場對于功率預測、電力交易等相關產品需求量逐步提升;此外,針對售電公司、新型儲能等用戶逐步參與電力交易市場,也將使得電力交易產品的市場需求更加多元化。 新能源企業、售電公司等電力市場參與主體未來將面臨諸多市場挑戰。面對波動的電力市場,各類主體自身對結算規則、市場信息的把控不足,增加電力交易時間和人員成本,風險識別和防控壓力較大。隨著各省份電力市場建設步伐加快,加之新能源裝機比例的不斷擴大,電力交易的發展將更加依賴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數字化、信息化技術,以助力新能源場站、發電集團或售電公司等市場主體實現高效管理、提升交易收益。 公司認為電力交易市場未來將呈現如下特征:一是市場化交易電量的比例將逐漸上升;二是隨著新能源并網裝機量的提升,新能源發電將在市場中占據愈發重要的位置;三是電力交易的整體運營將更加依賴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以達到對存量新能源資產的高效管理;四是電力交易托管需求會逐步增加。基于上述判斷,公司未來將一方面進一步提升公司相關產品的服務質量和服務能力,另外密切關注政策帶來的市場端變化并積極應對客戶需求,研發方面也會進一步持續提升自研“曠冥”新能源大模型的預測能力,科學助力電力交易各主體優化交易策略。 6、2025 年以來新能源電力交易業務市場需求如何?公司電力交易業務模式及收費模式? 答:2025年2月9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政策發布后,各類市場主體咨詢公司電力交易產品及服務的頻次較往期有顯著提升,但鑒于目前絕大多數省份的電力交易規則尚未進入實施階段,因此相關產品的簽約量未有明顯變化。后續公司將持續跟進各省份電力市場規則的發布及實施情況,積極推進相關產品的銷售推廣。 電力交易產品方面,基于公司在氣象和算法等方面的核心能力進行延展,依據新能源進入長周期運行各省份的電力交易規則,一方面向客戶提供氣象、發電量、電價等多維度核心底層數據的預測服務及交易策略建議服務來輔助電力交易各交易主體更好的參與電力交易。數據服務及策略服務均以收取軟件年費的方式結算;另一方面通過公司的電力交易團隊為客戶提供交易全流程托管服務,按照基礎服務費及超額收益分成的方式結算。 7、分布式光伏入市的節奏如何,公司在分布式聚合交易方面計劃將如何布局? 答:2025年2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明確了新能源未來將全面參與市場化交易,而分布式作為新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亦將參與入市。2025年4月南方電網發布了《南方電網新能源參與電力現貨市場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計劃將于2025年6月起執行現貨長周期結算試運行的相關計劃,推動集中式、分布式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參與現貨市場,電力監管部門將按照統籌規劃、逐步推進的原則,引導不同類別新能源發電主體分批次參與電力現貨市場,未來將以后續正式意見稿及相應實施細則文件的發布為準。 公司將根據各地相關政策細則及市場需求,規劃提供分布式聚合交易服務的相關服務,具體的聚合方式將通過渠道合作、功率預測客戶轉化等多元化推廣方式獲得。收費模式后續需根據政策細則、市場需求等多方面情況進行設計,現階段暫未明確。 8、公司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 答:根據公司內部數據統計,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下降主要系產品收入結構出現變化所致。受益于新能源功率預測市場景氣度尤其是分布式功率預測需求的快速增長,設備收入占比有所提升進而影響了該業務的綜合毛利率,未來隨著功率預測軟件服務費的陸續確收,業務毛利水平也或將發生變化。 9、公司發布AI大模型后將對業務產生哪些影響? 答:公司在研發的垂類氣象預測大模型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并已于2024年10月正式發布公司“曠冥”新能源大模型。公司通過AI大模型技術加持后,對于業務的影響重點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曠冥”新能源大模型通過預測精度的優化將有效促進公司在新增裝機市場功率預測份額提升以及存量市場替代,從而持續提升公司功率預測業務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在電力交易領域,“曠冥”新能源大模型助力公司在極端天氣預測和中長期預測準確率等方面取得進展,這將使得公司通過更好的交易策略為客戶帶來交易收益的躍升。未來公司將持續推進“曠冥”新能源大模型的迭代升級和業務融合,通過新能源電站功率預測、電網新能源管理及電力交易等多個業務條線的應用,持續提升產品綜合競爭力及性價比,從而為客戶帶來更大價值。 10、結合《關于加快推進虛擬電廠發展的指導意見》,未來公司虛擬電廠業務商業模式預計是怎樣的? 答:國家能源局于2025年4月發布了針對虛擬電廠的首份專項政策文件,即《關于加快推進虛擬電廠發展的指導意見》,為虛擬電廠相關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文件明確到2027年全國虛擬電廠調節能力達到20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達到5000萬千瓦以上。政策還明確中長期市場價格形成、輔助服務市場、優化需求響應等諸多機制。綜上,雖然我國虛擬電廠整體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本次政策文件的發布將有助于各地結合實際制定虛擬電廠發展方案,加快培育虛擬電廠主體及市場化機制,后續公司將緊密跟進各省份相關細則政策的發布、落地情況并推進業務拓展。 公司在虛擬電廠業務領域主要通過資源簽約合作模式、投資建設及代運營模式來開展。資源簽約合作模式方面,公司子公司持續拓展并簽約優質可控負荷資源用戶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目前簽約的可控負荷資源類型主要包括工業負荷、電采暖、中央空調、電動汽車充電樁等。投資建設及代運營模式方面,公司子公司重點拓展分布式光伏、工商業儲能等資源類型的投建運營或代運營業務。未來公司將根據各省份細則及相關規則持續探索資源聚合及市場化交易服務等相關業務方向。 11、公司目前在海外市場有哪些產品布局? 答:公司將海外市場需求與公司能源數據服務產品相匹配,除主營業務功率預測及控制類產品外,目前重點推進儲能、微電網產品在海外的布局。具體產品有儲能能量管理系統、微電網能源管控系統,在保障用電穩定的基礎上,實現節能降耗,為用戶創造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