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新一批入選的院士,共計150人,包括120名院士和30名外籍院士,以表彰他們在原創性研究方面取得的杰出和持續的成就。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屠呦呦教授當選外籍院士。
屠呦呦主要的科學貢獻是發現青蒿素。2015年10月,由于她從中醫藥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并研發了新型抗瘧藥物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開創瘧疾治療新方法,與另外兩名科學家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她也是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公開資料顯示,屠呦呦于1930年12月出生,浙江寧波人,1955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系,隨后被分配到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至今。
20世紀60年代,在氯喹抗瘧失效、人類飽受瘧疾之害的情況下,在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的屠呦呦于1969年接受了國家瘧疾防治項目“523”辦公室艱巨的抗瘧研究任務。
1978年,由屠呦呦領導的中醫研究院中藥所“523”研究組受到全國科學大會的表彰,1979年“抗瘧新藥青蒿素”獲得國家發明獎二等獎。2011年獲美國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在獲得諾貝爾獎的同一年獲美國華倫·阿爾波特獎,2017年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勛章。60多年來,她從未停止醫藥研究實踐。
美國國家科學院成立于1863年,其主要工作包括:向政府?提供科學咨詢和建議、?促進科學研究和發展等。該私人機構擁有來自各個領域的知名學者和專家,其成員由被選為院士的杰出科學家、工程師和醫學專家組成。院士的選舉是基于他們在各自領域所做出的貢獻和對整個領域的重要性。
截至目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共有2662名院士,556名外籍院士,后者在該機構中沒有表決權。該機構于每年4月進行年會投票選舉新成員,最多可以選舉120名會員,會員必須是美國公民;非美國籍的當選為外籍成員,每年最多可以選舉30名外籍會員。今年的年會于4月25日至4月27日以網絡形式舉行。
除了屠呦呦,圖靈獎得主約書亞·本吉奧,諾獎得主、世界級數學家林芳華等全球頂尖科學家此次也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