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依文
備受美妝商家苦惱的“僅退款”功能將正式落幕。
近日,淘寶、抖音電商、拼多多、快手、京東等電商平臺集體更新售后規則,擬全面取消“僅退款”。隨后,#電商平臺全面取消僅退款#話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并曾一度登上熱搜榜一的位置,話題閱讀量高達2.5億。
有分析認為,取消無序的“僅退款”有助于電商行業從低價競爭回歸良性競爭,保障商家的經營公平,釋放消費活力,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那么,取消“僅退款”對化妝品行業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電商平臺集體調整“僅退款”
所謂“僅退款”,是指消費者在電商平臺購物后,如對商品不滿意,可向平臺發起無需退貨的退款申請,在平臺支持下實現極速退款。相關規則由拼多多在2021年率先推行,此后淘寶、京東、抖音等電商平臺陸續跟進。
“僅退款”從誕生到退出歷史舞臺,不過短短四年。對此,青蛙王子電商總經理高元鑫在接受青眼采訪時表示,拼多多最初推出“僅退款”功能主要是為了促進消費者轉化。“這一功能對消費者更有利,因為平臺會介入其中,可能在商家處理之前就已經形成了僅退款。”
同時,也有美妝品牌方告訴青眼,在消費者發起僅退款申請后,商家有權申訴,但成功率不高。“之前有用戶聲稱使用我們的產品導致過敏,但她提供的照片看不出任何過敏跡象。我們向平臺提出申訴,第一次平臺確實駁回了對方的申請,但在對方第二次和第三次申請后,平臺仍然進行了僅退款。而且,平臺還會催促我們盡快處理僅退款申請。”
近期,淘寶、京東、抖音、拼多多等多家電商平臺對售后規則進行了調整和征詢意見,其中“僅退款”是主要修改部分。據此,青眼梳理了各平臺修改前后的售后規則,發現目前主流電商平臺都已對“僅退款”規則進行了調整,并將其改為“退款”和“退貨退款”。
譬如,已于4月30日生效的《京東開放平臺售后服務管理規則》及相關規則的公示通知中即提到,在自助售后處理流程中,將“僅退款、不退貨僅退款”改為“退款、退款不退貨”,去掉了“平臺有權執行退款不退貨”文案,以及修改了“平臺執行僅退款”文案等。
青眼注意到,從整體規則變化來看,各電商平臺并非是完全取消了“僅退款”。實際上,消費者依然可以發起退款不退貨的申請,但相關申請將由商家自主處理,或與消費者協商處理,平臺不再主動介入。換言之,平臺將退款權限更多地移交給了商家,商家將擁有更多的自主決策權。
“用戶申請退款時,平臺不會介入處理,而是等我們自行處理。但如果產品涉及輿論或存在司法曝光的問題,平臺仍會直接處理。”米加品牌相關負責人告訴青眼。不過,目前除京東平臺開始實施新售后規則外,大部分電商平臺對僅退款新規還處于意見征集階段,尚未正式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近日仍有品牌方表示,快手仍未取消僅退款,“有消費者在快手提交過敏照片,平臺依舊是秒退款處理,我們根本來不及改為退貨退款。”
“退貨率確實有所好轉”
行業和大眾之所以對“僅退款”十分關注,是因為該規則的濫用,不僅嚴重損害了商家的正當權益,還擾亂了電商交易秩序。典型現象如薅羊毛、惡意退貨等行為,導致品牌退貨率和差評增加,干擾了部分商家的正常經營。有公開調查統計數據顯示,大概有1/4左右的人是出于薅羊毛的目的而使用僅退款。
對此,有不少美妝商家曾在社交平臺上表達了他們的困擾,“有時候明知道是羊毛黨來薅羊毛,但我們也無法不發貨”,“很多人惡意損壞產品后申請僅退款”。美妝行業對此也飽受困擾。“平均一個月就有100單僅退款”,“一大堆的僅退款消費者”,“(僅退款政策)幾乎要把品牌逼死了”(詳見青眼文章《僅退款,逼死美妝商家?》)。
九辨美妝創始人Nod稱,“雖然薅羊毛黨確實存在,但較整體消費者而言仍是少數。平臺取消僅退款還是綜合了多方面原因的考量。”青眼了解到,在本次各電商平臺僅退款規則調整前,淘寶早在去年7月就率先松綁了“僅退款”規則,并且在本次規則變更前,就已經有平臺率先將APP售后中的“僅退款”改為了“退款”。
而平臺持續優化調整這一政策,似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部分國貨美妝品牌負責人告訴青眼,目前品牌的退貨情況比此前有所好轉。某國貨品牌創始人Alex就表示,“之前可能一個月有100多單僅退款,現在就不到一百單申請退款、退貨退款。”
米加品牌相關負責人也表達了類似的情況。據其介紹,米加此前確實遇到過僅退款的現象,但通常會與消費者協商,將僅退款改為退貨退款,同時向消費者贈送試用裝,以減少使用不適或拆封正裝等情況的發生。她告訴青眼,“就退貨率來看,品牌近期的退貨率確實有所下降。”
上述負責人認為,調整僅退款對于平臺和品牌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拼多多客單價低,或許用一點損失換取體量還是值得的。但抖音、淘寶這種平臺用戶體驗感較好,既有的規則運行順暢,僅退款會讓部分商家競爭更激烈,品牌會有一定的失衡。”
事實上,在“僅退款”規則調整后,不少美妝商家都長舒了一口氣。“這主要是因為惡意競爭的商戶會減少。消費者下單時會更加謹慎,流量也會回到那些踏實做產品和品牌的商家身上。”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如是說道。
在冰泉品牌創始人程英奇看來,取消“僅退款”絕非權益保護的倒退,而是構建新型平衡和商業文明的破局之舉。“平臺將糾紛裁決權交還經營主體,本質是重構‘消費者-商家-平臺’三角關系的權責邊界。”
取消僅退款不一定能為美妝品牌減負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不少品牌承認“僅退款”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惡意退款行為,并改善了退貨率,但也有部分品牌方認為,取消“僅退款”不一定能為美妝品牌減負。
在高元鑫看來,當平臺將“僅退款”的處理權限交給商家后,會對品牌運營成本造成一定壓力,“我們可能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來判斷和處理此類情況。”同時,他還分享了青蛙王子在售后團隊方面的布局,“對于青蛙王子而言,我們在客服板塊中引入了機器人客服,99%的用戶在咨詢相關問題時首先會得到機器人的解答。此外,我們還通過AI技術或自動規則設置來進一步提升服務效率。”
另有美妝品牌服務商告訴青眼,“政策調整后,商家面臨的客戶咨詢和售后肯定會有所增加,但應該在可控范圍內,因為每月出單量相對穩定,客訴量也不會激增。”
程英奇表示,可以通過沉淀退貨數據反向優化供應鏈,將消費者反饋轉化為產品升級的動力。他以冰泉為例,“冰泉通過分析退貨原因,不斷優化供應鏈體系,大幅減少包裝破損率,提高收貨時效,持續提升服務能力,從而贏得更高的消費者滿意度。”
此外,也有品牌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來比喻平臺規則和一些惡意“羊毛黨”的關系。Alex提到,雖然平臺規則升級了,但羊毛黨的套路也隨之升級。
受此前僅退款的影響,為了降低品牌損失和投訴,Alex所在品牌開始贈送試用裝。“現在不是僅退款了,而是退貨退款。有些人會留下試用裝,退回正品,或者使用正裝后再以與主播宣稱不符為由申請退款。”他表示。
Alex告訴青眼,近期發現有消費者在不同平臺的旗艦店下單后申請退貨退款,但經過核查,發現不同平臺的退貨單號是相同的。“即使我們把他所有賬號拉黑,他也可以重新申請小號來‘薅羊毛’。對于這種人我們確實無能為力,客服也經常感到為難。”
盡管Alex提到的案例屬于少數,但這也顯示出取消“僅退款”后,美妝品牌在享受退貨率降低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正因如此,調整“僅退款”規則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只有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才能構建平臺、商家和消費者之間更公平、健康的生態,從而真正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