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4月財報月已經讓資金相當謹慎,又疊加了關稅黑天鵝,導致場內資金紛紛投靠黃金、銀行等避險賽道。但節前最后一天的盤面也看到了好的跡象,尤其是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科技板塊又“支棱起來”了。
財報預喜,為人形機器人提供堅實基礎
當前科創人工智能已經在兌現產業景氣度了,絕不單純是炒概念了,而機器人在量產前還是主打一個未來預期的概念。
隨著一季度財報的陸續公布,諸如匯川技術、科大訊飛等機構重倉的科技龍頭股,算是比較穩定的。
尤其匯川技術一季度業績亮眼,但增長的還是自動化和新能源汽車業務,人型機器人還是布局階段。有機構指出,后續政策端與資金端的支持不斷落地,行業或將擁有更大的潛力,這才是科技板塊的價值所在。
匯川技術一季報預喜
數據來源:富途證券 截至:2025.05.06
此外諸如全志科技這樣的硬核機器人強關聯的上市公司,盡管目前人型機器人沒有量產,也拿到了智能產業的紅利,整體表現較為穩健。而像拓斯達這類傳統制造類上市公司在把業務向AI、機器人方向轉移。盡管受成本拖累業績增速并不亮眼,但是機器人領域的增長開始顯現。
人形機器人相關基金瘋狂吸金
回到產品方面,盡管許多基金產品的業績并不遜色于人形機器人賽道,但基于高彈性和市場話題熱度,人形機器人賽道基金幾乎成為本輪市場的最大的吸金產品。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鵬華碳中和基金、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基金、前海開源嘉鑫混合基金位列全市場基金年內業績前三,收益率分別達64.87%、59.77%、58.23%。這其中除了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基金主要憑借其在港股創新藥行業的布局外,排名第一與第三的產品均以人形機器人賽道為核心倉位。
而從吸金能力來看,人形機器人相關基金吸金能力也較強。鵬華碳中和基金披露的2025年一季報顯示,其資產規模已暴增至116億元,使得基金經理閆思倩成為一名百億基金經理,該基金的巨大成功,對鵬華基金旗下權益類產品而言顯然賦能巨大。
而在今年1月初,該基金產品的資產規模僅有11億,這意味鵬華碳中和基金在短短三個月內實現資產規模10倍的驚人增長。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05.06
這也于市場對人形機器人的樂觀預期有關。機構預測,2025年人形機器人全球規模將要突破4000億元;而芯片作為人形機器人的“大腦”,控制著機器人的一舉一動,并拓展應用場景,所以,芯片的需求或將愈演愈烈。
而前文提到的另一只重點布局人形機器人的產品,前海開源基金旗下的前海開源嘉鑫混合基金同樣受益于人形機器人的超強熱度。截至今年1月初,該基金的資產規模約5200萬元,但截至2025年3月末,該基金的資產規模已達到27億元,實現了51倍的瘋狂增長。
高盛的預測顯示,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高達2050億美元;花旗銀行預測到204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銷量將達到6.48億臺;去年首屆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大會發布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中預測,到203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0億元。隨著人形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快速擴張,應用落地進一步加速,中國供應鏈在人形機器人產業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