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當五一檔票房下滑超五成,電影行業正在思考如何自救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當五一檔票房下滑超五成,電影行業正在思考如何自救

更低的成本?更短的時長?還是去培育下一個超級IP?

《大風殺》《水餃皇后》《雷霆特攻隊*》海報 圖源:豆瓣

界面新聞記者 | 張友發

界面新聞編輯 | 姜妍

這個五一檔過后,或許到了電影行業重新思考自我價值的時刻。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2025年五一檔(5月1日-5月5日)票房7.5億,同比去年下滑了51%。靜悄悄的五一檔,延續了春節檔后中國電影市場的基調。上個月的清明檔新片扎堆,但票房最后不及去年同期一半。今年4月票房為11.97億,同比去年4月的22.39億也有著接近50%的下滑。

在春節檔之后,再也沒有出現能夠承接《哪吒之魔童鬧海》熱度的電影,這導致了電影市場一直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態。去年的電影市場表現并不算出色,相比前年蒸發近百億,而今年電影的整體狀況甚至不如去年。

電影行業正在經歷一次結構性的轉變,從整體供給、內容形式甚至產業格局和商業模式,都到了重新被思考的時候。

類型片的風光還能再現嗎?

今年五一檔暴露出的行業問題并不新鮮。

多項數據都顯示出五一檔的頹勢,其中最重要的是觀眾還在持續地遠離影院。在總場次和平均票價變化不大的情況下,今年五一檔的觀影人次為1890萬,僅有去年的一半(3781萬),今年的上座率是6.6%,去年則是12.6%。

2025年五一檔(5月1日-5月5日)相關數據 圖源:燈塔專業版

假期之外,大眾的注意力被碎片化的短內容吸引,這帶來了紅果短劇平臺的日活不斷增長。在假期內,大眾的出行熱情持續高漲。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五一假期全國國內出游3.14億人次,同比增長6.4%;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1802.69億元,同比增長8.0%。 

電影行業似乎成為了大眾娛樂消費中被遺忘的選項,讓觀眾在春節后回到影院,變得十分困難。

觀影意愿的下降,最直接的原因還是優質供給的不足。今年沒有一部五一檔新片檔期內票房突破兩億,是三年來第一次。電影分析師吳優認為這次檔期,并沒有5到10億體量的電影投入市場,“這幾部新片其實預期都不高,所以在供給層面上就沒有誠意。大家手上可能是真沒有存貨了,(大片)不會輕易放在這種三到五天的檔期里。”

反映在大眾的觀影意愿上,貓眼研究院發布的《2025年五一檔數據洞察》顯示,今年五一檔新片映前總想看數(貓眼平臺)同比去年下降了48.6%,這證明今年的電影到上映前都沒有足夠吊起大眾的胃口,檔期的疲軟埋下了伏筆。

對新片的期待不足,也體現在首日票房上,五一檔首日票房只有1.85億,遠低于去年的4.1億和前年的3.1億。口碑的崩壞則影響了這些電影的后勁。如果以豆瓣評分為衡量尺度的話,今年五一檔的新片目前除了《大風殺》(7分)之外,其他電影的評分都在7分以下。缺乏口碑支持,讓五一檔首日后的日票房一路下滑,到最后一天時已經跌破1億。

到五一檔的最后一天,由宮崎駿執導的重映電影《幽靈公主》和已經上映97天的春節檔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分列日票房的第三和第四名,這充分體現了電影的供給無法消化已經存在的觀影需求。從后續票房走向來看,《哪吒之魔童鬧海》甚至有可能重奪日票房冠軍。

而供給的不足或許有一定的長期性,無法在未來的端午檔和暑期檔得到有效緩解。

在4月底舉行的融媒體活動《愛看電影嘉年華》上,主辦方曾發布了一份“2025愛看電影心愿片單”,各出品方都帶來了五一檔乃至未來幾年的待映作品,其中包括《流浪地球3》《志愿軍3》《刺殺小說家2》等IP續作。不過也有從業者告訴界面文娛,其中“真正能過10億”的電影屈指可數。

“其實大家手里面的存貨一定是比幾年前要少很多,虧不起了。”吳優認為。

叫獸易小星執導的人生開門紅》和 陳孝良指導的《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兩部影片在五一檔的表現不佳,則展現了喜劇的失效。吳優告訴界面文娛,“這個五一檔的成績會給很多頭部公司沉重的一棍竟然以前市場看好的喜劇片在這個檔期是吊車尾,人生開門紅和《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肯定不是高口碑喜劇片,但是按照以往經驗,大家圖個樂的心態會讓這兩部電影有機會進到前三。

類型失靈對市場是個危險信號,尤其是能吸引觀眾的類型本就不多的情況下。吳優認為,五一檔會讓所有的從業者重新琢磨觀眾到底喜歡看什么,為什么按照之前的路子拍作品得不到期待中的反饋?之后可能不是說拍一個及格的喜劇片就能賺錢了,從業者會重新再找其他類型。

去年女性電影的崛起曾經給市場帶來一些信心,尤其是《好東西》在冷檔期能夠收獲7億票房,可以說打破了行業既有的認知。今年馮小剛執導的《向陽花》、以及五一檔馬麗主演的《水餃皇后》同樣以女性故事為主體,但口碑和票房并沒有十分亮眼。

找類型是找什么?其實大家現在是茫然的。”吳優認為。

電影還需要兩個半小時嗎?

眾多跡象表示,流媒體及短視頻的發展,微短劇對于長內容的沖擊,都讓電影這種傳統的藝術形態正在處在拐點時刻。在春節檔等超大型檔期,《哪吒之魔童鬧海》這樣的電影仍然存在創造紀錄的機會,但在大量的日常時間,中腰部電影已經難以喚起大眾的觀影情緒。在這一變化下,不少從業者已經在思考電影行業的未來。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最近接受《中國經營報》采訪時表示電影市場正在發生深刻的、不可逆轉的結構性變化,電影唯有以變應變,以變求變,找到有效應對的方法和路徑,才能夠不斷增強電影的活力和動力,實現可持續繁榮發展。”

在大量院線電影票房難以破億甚至破千萬的情況下,重新思考電影的成本是一個方向。之前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曾提到,要重視低成本電影的創作,在非周末時段推出符合市場需求、成本可控的作品,來滿足觀眾在不同時段的觀影需求。

在大量院線電影票房難以破億甚至破千萬的情況下,重新思考電影的成本是一個方向。之前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提到,要重視低成本電影的創作,在非周末時段推出符合市場需求、成本可控的作品,來滿足觀眾在不同時段的觀影需求。

但吳優認為,在走出蠻荒時代后,利用低成本電影以小搏大已經很難實現,“國民的文化審美早就不是那個時代的文化審美了觀眾的口味已經被提升到很高,現在好萊塢電影進來都賣不動。辣條就是辣條,再好的辣條上不了桌。”

甚至對電影時長乃至內容本體的反思也已出現。在上個月舉行的2025北影節論壇上,導演黃建新談到了電影需要應對媒介和社會急劇變化帶來的沖擊,“我覺得電影人或許需要思考,電影還需要兩個半小時嗎?或者說,我們如何確保讓來到影院的觀眾覺得花這個時間值,如果觀眾覺得不值,電影院就會縮減——而且已經在縮減。

電影越拍越長是個全球性問題,美國資深電影媒體人湯姆·布魯格曼(Tom Brueggemann)也在最近發文指出,北美電影市場疲軟的背后,電影片長的加劇是隱性但不容忽視的問題電影時長加上來回影院、映前映后的零碎時間,觀眾為看電影而搭進去三個小時司空見慣。此種現象只會令如今疲軟的電影市場更舉步維艱,乃至陷入惡性循環。

接受界面文娛采訪的幾位受訪者都認為行業內需要重新思考電影時長的問題,而有話語權的創作者將會率先進行實踐。吳優甚至認為可以將類似唐探這樣的IP做成70分鐘的電影,每兩個月上映一部,來讓觀眾有一種期待感,“(這)應該有人早就想到了,且可能已經有人在做。”

影院還需要維持現有規模嗎?

而在產業層面,也需要重塑電影行業的格局。財報顯示,萬達電影、歡喜傳媒、中國儒意、金逸影視等多家電影上市公司2024年由盈轉虧,而中國電影、貓眼娛樂、光線傳媒(未計入《哪吒2》收益)等公司的利潤也大幅下滑。

吳優認為,“這么多年頭部玩家其實已經固定,市場給了他們頭部的位置,他們沒有力量去持續產生出賣座的作品。

相比北美的電影公司,中國國內電影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并沒有形成足夠強的抗風險的能力。即使是頭部的電影公司,也會因為一兩個項目失利而導致產出的暫時空白。比如博納影業在經歷春節檔《蛟龍行動》的票房失敗后,已經連續缺席了清明檔和五一檔。

這些結構性問題一直存在,但在今年因為《哪吒2》的破紀錄表現給不少觀眾甚至從業者帶來了誤判。

在疫情之前,電影行業普遍的觀念是中國電影不應該只做節假日消費,還應該發掘數量龐大的周末消費。在2023年時,“周末檔”的概念也被從業者和媒體廣泛討論,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就曾在采訪中提到,“要用好的作品讓觀眾每個周末都能走進電影院,把周末看電影當成一種儀式感,這是我們電影人應該做的事情。”

但今年,吳優認為或許可以探索另一種思路,將電影當作一種季節性時令性的生意,“現在影院應該要堅定一個信念,就是早點關門,等到國慶或者賀歲檔的時候再開。因為大盤一旦過了檔期立馬回落到3000萬以下,很多影城只要開門就虧錢。

而在影院端,除了思考是否要變成時令性的生意,是否還要維持如今的影院規模也是一個問題。

導演賈樟柯曾在去年談到國內銀幕閑置的問題,“去年(2023年),中國內地8.6萬塊銀幕,上映了506部影片;中國香港306塊銀幕,上映了267部影片;日本3600塊銀幕,上映了1232部影片。”

賈樟柯當時給出的解法是擴大國際影片的進口,并進行市場的細化建設。而在吳優看來,影院行業或許也需要進行進一步整合和“瘦身”,過于龐大的放映端為片方帶來了更高昂的宣發成本,“這是一個無形之中為了讓下游吃飽,所以要讓上游賣的奇高無比的方式。”

文娛產業分析師張書樂認為電影行業要做的是拓展新的商業化機會,其中衍生品是一個重要的方向,“電影無論票房怎么樣,終歸產業規模就只有那么大。如果用衍生品將檔期延長,增加產品的存在感,去獲得更廣闊的收益,增加線下消費的場景和頻次,反哺到電影的制作中去,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他認為在這個過程中,電影公司應該拋棄上一個階段較重的模式,比如華誼兄弟對主題樂園的重注投入,“不能把自己變成一個重公司,他們更多的要去做合作。”

張書樂將《哪吒2》視為中國電影的第一個超級IP,下一個《哪吒2》肯定需要時間去培育,但這個過程,中間行業需要去做各種合作嘗試,“去做跨界的聯名也好,或者作為實物產品去促銷也好,都是可以去考量,可以擴大電影的影響力和受眾范圍。”

相比時長、成本和影院數量,培育IP是一個更加長期和艱難的過程,但或許也是電影行業能夠尋找想象力的唯一方法。

(文中吳優為化名)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當五一檔票房下滑超五成,電影行業正在思考如何自救

更低的成本?更短的時長?還是去培育下一個超級IP?

《大風殺》《水餃皇后》《雷霆特攻隊*》海報 圖源:豆瓣

界面新聞記者 | 張友發

界面新聞編輯 | 姜妍

這個五一檔過后,或許到了電影行業重新思考自我價值的時刻。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2025年五一檔(5月1日-5月5日)票房7.5億,同比去年下滑了51%。靜悄悄的五一檔,延續了春節檔后中國電影市場的基調。上個月的清明檔新片扎堆,但票房最后不及去年同期一半。今年4月票房為11.97億,同比去年4月的22.39億也有著接近50%的下滑。

在春節檔之后,再也沒有出現能夠承接《哪吒之魔童鬧海》熱度的電影,這導致了電影市場一直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態。去年的電影市場表現并不算出色,相比前年蒸發近百億,而今年電影的整體狀況甚至不如去年。

電影行業正在經歷一次結構性的轉變,從整體供給、內容形式甚至產業格局和商業模式,都到了重新被思考的時候。

類型片的風光還能再現嗎?

今年五一檔暴露出的行業問題并不新鮮。

多項數據都顯示出五一檔的頹勢,其中最重要的是觀眾還在持續地遠離影院。在總場次和平均票價變化不大的情況下,今年五一檔的觀影人次為1890萬,僅有去年的一半(3781萬),今年的上座率是6.6%,去年則是12.6%。

2025年五一檔(5月1日-5月5日)相關數據 圖源:燈塔專業版

假期之外,大眾的注意力被碎片化的短內容吸引,這帶來了紅果短劇平臺的日活不斷增長。在假期內,大眾的出行熱情持續高漲。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五一假期全國國內出游3.14億人次,同比增長6.4%;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1802.69億元,同比增長8.0%。 

電影行業似乎成為了大眾娛樂消費中被遺忘的選項,讓觀眾在春節后回到影院,變得十分困難。

觀影意愿的下降,最直接的原因還是優質供給的不足。今年沒有一部五一檔新片檔期內票房突破兩億,是三年來第一次。電影分析師吳優認為這次檔期,并沒有5到10億體量的電影投入市場,“這幾部新片其實預期都不高,所以在供給層面上就沒有誠意。大家手上可能是真沒有存貨了,(大片)不會輕易放在這種三到五天的檔期里。”

反映在大眾的觀影意愿上,貓眼研究院發布的《2025年五一檔數據洞察》顯示,今年五一檔新片映前總想看數(貓眼平臺)同比去年下降了48.6%,這證明今年的電影到上映前都沒有足夠吊起大眾的胃口,檔期的疲軟埋下了伏筆。

對新片的期待不足,也體現在首日票房上,五一檔首日票房只有1.85億,遠低于去年的4.1億和前年的3.1億。口碑的崩壞則影響了這些電影的后勁。如果以豆瓣評分為衡量尺度的話,今年五一檔的新片目前除了《大風殺》(7分)之外,其他電影的評分都在7分以下。缺乏口碑支持,讓五一檔首日后的日票房一路下滑,到最后一天時已經跌破1億。

到五一檔的最后一天,由宮崎駿執導的重映電影《幽靈公主》和已經上映97天的春節檔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分列日票房的第三和第四名,這充分體現了電影的供給無法消化已經存在的觀影需求。從后續票房走向來看,《哪吒之魔童鬧海》甚至有可能重奪日票房冠軍。

而供給的不足或許有一定的長期性,無法在未來的端午檔和暑期檔得到有效緩解。

在4月底舉行的融媒體活動《愛看電影嘉年華》上,主辦方曾發布了一份“2025愛看電影心愿片單”,各出品方都帶來了五一檔乃至未來幾年的待映作品,其中包括《流浪地球3》《志愿軍3》《刺殺小說家2》等IP續作。不過也有從業者告訴界面文娛,其中“真正能過10億”的電影屈指可數。

“其實大家手里面的存貨一定是比幾年前要少很多,虧不起了。”吳優認為。

叫獸易小星執導的人生開門紅》和 陳孝良指導的《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兩部影片在五一檔的表現不佳,則展現了喜劇的失效。吳優告訴界面文娛,“這個五一檔的成績會給很多頭部公司沉重的一棍竟然以前市場看好的喜劇片在這個檔期是吊車尾,人生開門紅和《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肯定不是高口碑喜劇片,但是按照以往經驗,大家圖個樂的心態會讓這兩部電影有機會進到前三。

類型失靈對市場是個危險信號,尤其是能吸引觀眾的類型本就不多的情況下。吳優認為,五一檔會讓所有的從業者重新琢磨觀眾到底喜歡看什么,為什么按照之前的路子拍作品得不到期待中的反饋?之后可能不是說拍一個及格的喜劇片就能賺錢了,從業者會重新再找其他類型。

去年女性電影的崛起曾經給市場帶來一些信心,尤其是《好東西》在冷檔期能夠收獲7億票房,可以說打破了行業既有的認知。今年馮小剛執導的《向陽花》、以及五一檔馬麗主演的《水餃皇后》同樣以女性故事為主體,但口碑和票房并沒有十分亮眼。

找類型是找什么?其實大家現在是茫然的。”吳優認為。

電影還需要兩個半小時嗎?

眾多跡象表示,流媒體及短視頻的發展,微短劇對于長內容的沖擊,都讓電影這種傳統的藝術形態正在處在拐點時刻。在春節檔等超大型檔期,《哪吒之魔童鬧海》這樣的電影仍然存在創造紀錄的機會,但在大量的日常時間,中腰部電影已經難以喚起大眾的觀影情緒。在這一變化下,不少從業者已經在思考電影行業的未來。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最近接受《中國經營報》采訪時表示電影市場正在發生深刻的、不可逆轉的結構性變化,電影唯有以變應變,以變求變,找到有效應對的方法和路徑,才能夠不斷增強電影的活力和動力,實現可持續繁榮發展。”

在大量院線電影票房難以破億甚至破千萬的情況下,重新思考電影的成本是一個方向。之前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曾提到,要重視低成本電影的創作,在非周末時段推出符合市場需求、成本可控的作品,來滿足觀眾在不同時段的觀影需求。

在大量院線電影票房難以破億甚至破千萬的情況下,重新思考電影的成本是一個方向。之前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提到,要重視低成本電影的創作,在非周末時段推出符合市場需求、成本可控的作品,來滿足觀眾在不同時段的觀影需求。

但吳優認為,在走出蠻荒時代后,利用低成本電影以小搏大已經很難實現,“國民的文化審美早就不是那個時代的文化審美了觀眾的口味已經被提升到很高,現在好萊塢電影進來都賣不動。辣條就是辣條,再好的辣條上不了桌。”

甚至對電影時長乃至內容本體的反思也已出現。在上個月舉行的2025北影節論壇上,導演黃建新談到了電影需要應對媒介和社會急劇變化帶來的沖擊,“我覺得電影人或許需要思考,電影還需要兩個半小時嗎?或者說,我們如何確保讓來到影院的觀眾覺得花這個時間值,如果觀眾覺得不值,電影院就會縮減——而且已經在縮減。

電影越拍越長是個全球性問題,美國資深電影媒體人湯姆·布魯格曼(Tom Brueggemann)也在最近發文指出,北美電影市場疲軟的背后,電影片長的加劇是隱性但不容忽視的問題電影時長加上來回影院、映前映后的零碎時間,觀眾為看電影而搭進去三個小時司空見慣。此種現象只會令如今疲軟的電影市場更舉步維艱,乃至陷入惡性循環。

接受界面文娛采訪的幾位受訪者都認為行業內需要重新思考電影時長的問題,而有話語權的創作者將會率先進行實踐。吳優甚至認為可以將類似唐探這樣的IP做成70分鐘的電影,每兩個月上映一部,來讓觀眾有一種期待感,“(這)應該有人早就想到了,且可能已經有人在做。”

影院還需要維持現有規模嗎?

而在產業層面,也需要重塑電影行業的格局。財報顯示,萬達電影、歡喜傳媒、中國儒意、金逸影視等多家電影上市公司2024年由盈轉虧,而中國電影、貓眼娛樂、光線傳媒(未計入《哪吒2》收益)等公司的利潤也大幅下滑。

吳優認為,“這么多年頭部玩家其實已經固定,市場給了他們頭部的位置,他們沒有力量去持續產生出賣座的作品。

相比北美的電影公司,中國國內電影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并沒有形成足夠強的抗風險的能力。即使是頭部的電影公司,也會因為一兩個項目失利而導致產出的暫時空白。比如博納影業在經歷春節檔《蛟龍行動》的票房失敗后,已經連續缺席了清明檔和五一檔。

這些結構性問題一直存在,但在今年因為《哪吒2》的破紀錄表現給不少觀眾甚至從業者帶來了誤判。

在疫情之前,電影行業普遍的觀念是中國電影不應該只做節假日消費,還應該發掘數量龐大的周末消費。在2023年時,“周末檔”的概念也被從業者和媒體廣泛討論,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就曾在采訪中提到,“要用好的作品讓觀眾每個周末都能走進電影院,把周末看電影當成一種儀式感,這是我們電影人應該做的事情。”

但今年,吳優認為或許可以探索另一種思路,將電影當作一種季節性時令性的生意,“現在影院應該要堅定一個信念,就是早點關門,等到國慶或者賀歲檔的時候再開。因為大盤一旦過了檔期立馬回落到3000萬以下,很多影城只要開門就虧錢。

而在影院端,除了思考是否要變成時令性的生意,是否還要維持如今的影院規模也是一個問題。

導演賈樟柯曾在去年談到國內銀幕閑置的問題,“去年(2023年),中國內地8.6萬塊銀幕,上映了506部影片;中國香港306塊銀幕,上映了267部影片;日本3600塊銀幕,上映了1232部影片。”

賈樟柯當時給出的解法是擴大國際影片的進口,并進行市場的細化建設。而在吳優看來,影院行業或許也需要進行進一步整合和“瘦身”,過于龐大的放映端為片方帶來了更高昂的宣發成本,“這是一個無形之中為了讓下游吃飽,所以要讓上游賣的奇高無比的方式。”

文娛產業分析師張書樂認為電影行業要做的是拓展新的商業化機會,其中衍生品是一個重要的方向,“電影無論票房怎么樣,終歸產業規模就只有那么大。如果用衍生品將檔期延長,增加產品的存在感,去獲得更廣闊的收益,增加線下消費的場景和頻次,反哺到電影的制作中去,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他認為在這個過程中,電影公司應該拋棄上一個階段較重的模式,比如華誼兄弟對主題樂園的重注投入,“不能把自己變成一個重公司,他們更多的要去做合作。”

張書樂將《哪吒2》視為中國電影的第一個超級IP,下一個《哪吒2》肯定需要時間去培育,但這個過程,中間行業需要去做各種合作嘗試,“去做跨界的聯名也好,或者作為實物產品去促銷也好,都是可以去考量,可以擴大電影的影響力和受眾范圍。”

相比時長、成本和影院數量,培育IP是一個更加長期和艱難的過程,但或許也是電影行業能夠尋找想象力的唯一方法。

(文中吳優為化名)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都县| 万盛区| 咸宁市| 鄯善县| 延寿县| 民和| 涪陵区| 潮州市| 旬阳县| 科技| 上栗县| 聊城市| 西峡县| 邓州市| 湖南省| 孟津县| 武鸣县| 平原县| 河东区| 康马县| 盐源县| 桂阳县| 吉安市| 闻喜县| 霍城县| 潞西市| 英山县| 新闻| 吉首市| 寿光市| 友谊县| 鄯善县| 岳池县| 当涂县| 德惠市| 页游| 宁南县| 任丘市| 梁平县| 河西区| 漳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