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位于涿州市的模式動物重大設施遺傳樓實驗樓內,實驗工程師目不轉睛地監控著數十套大型自動化設備運行,進行著DNA自動提取、自動化建庫、高通量基因測序和高通量基因分型工作,利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精準畜禽育種技術方案,解決育種時效性問題。
中國農業大學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蓬工程”),是保定市發布的7個重大科技創新平臺之一。“天蓬工程”是國家“十二五”重點項目,也是全球首個對豬進行全尺度研究的科學平臺,項目總投資75914萬元,總占地127畝,總建筑面積29982平方米,由中國農業大學在涿州建設,目前核心功能平臺已搭建完成,正在開展測試。該工程充分發揮基因編輯、人工智能與生物制造等顛覆性技術的協同效應,重點發展“一豬兩用”新質生產力,推動異種器官移植與再生醫學、人類重大疾病模型制備與應用、種質資源與育種技術創新等前沿領域的系統研究、成果轉化和產業變革。
“大設施建設的標準化SPF醫用小型豬培育平臺,可滿足生物醫學臨床需求。我們世界領先的豬基因編輯技術體系和世界最大的豬生物樣本庫,能夠保存1000萬份樣本,為專用豬種質資源創新提供有力支撐。我們的豬‘三甲醫院’是全球最大的異種器官移植供體及人類疾病大動物模型創制轉化中心,可開展多維度、全尺度、全生命周期的豬表型檢測。”“天蓬工程”建設辦副主任、總工程師姚新宇介紹說,“目前,該工程已經開發豬多重基因組編輯技術、異種器官移植供體豬凈化技術、動物基因組選擇人工智能精準育種技術,具備了一批異種器官移植供體豬資源、人類疾病模型突變體豬、抗藍耳病和口蹄疫等模型豬資源。”
據悉,“天蓬工程”還將通過國際合作與開放共享機制吸引高端創新資源,打造涵蓋生物醫藥、醫療器械、農用醫用豬等多環節的全產業鏈,引領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提升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來源:河北省科學技術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