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爾街科技眼 Leon
編輯 | cc孫聰穎
2025年1月至今,AI領域最出圈的除了DeepSeek,就是號稱首個“通用AI Agent”(智能體)的Manus了,其邀請碼一度被炒到8萬元。很快,通用Agent就成為互聯網大廠、AI獨角獸們的新方向,迅速地“卷”了起來。
國外市場,Open AI、Claude、微軟等迅速推出Agent產品或構建平臺,國內企業也在4月迅速跟進。
4月,字節跳動、阿里巴巴、百度紛紛入局通用Agent市場,主打復雜的多任務、工作流功能,并對個人用戶免費。騰訊則迅速更新騰訊元器的API接口和工具,助力開發者創建智能體并部署到微信、QQ等平臺。同時,聯想在其春季新品發布會帶來“天禧個人超級智能體”,成為首個在硬件終端上集成通用Agent的PC OEM廠商。(詳情見:AI數智人進入下半場,揭秘騰訊云的底氣與野心)
由于目前大多數產品尚處于邀請測試階段,公眾感知還不算高。較為廣泛的質疑是:相比傳統的AI對話應用,通用Agent究竟是“真正能干活的AI”,還是AI產業的又一次炒作呢?
什么是通用 Agent?
所謂“通用 Agent”,可以簡單理解成:一個擁有自主規劃能力、上下文傳遞能力,可調用工具處理多任務并自動化執行的綜合AI工具,更像是一個助手;而DeepSeek、豆包之類的AI Talkbot(AI對話應用)的定位更像是參謀,能夠搜索答案、給出建議,但不參與執行。
舉個簡單的應用案例:如果你讓DeepSeek調研一個產業并生成含有詳細數據的報告,基本上只能得到一篇長文本;但如果使用Agent,它能生成一份帶有詳細文字和復雜圖表(如餅狀圖、曲線圖)的綜合報告,并且能夠保存為HTML或PDF文件。另外,兩者在硬件要求、成本結構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具體入下表:
需要指出的是,一款出色的通用Agent并不一定需要自研大模型。以Manus為例,聯合創始人季逸超曾公開表示其調用的模型是Claude和微調后的阿里Qwen模型。對于初創企業來說,開發通用Agent的門檻相對低一些,但并非簡單“套殼”。還是用Manus舉例,其技術架構由三大核心部分組成:Claude的MCP協議應用、專用RL小模型和自研工具包生態。通過精心設計深度融合,才有了Manus在該領域較為領先的地位。
通用Agent的另一個重大意義,是推動了MCP協議(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協議)的普及,使其成為行業主流標準。MCP是一種專為人工智能模型設計的通信協議,可實現標準化的協同、資源管理,用于提升效率,相當于 “AI生態的USB接口”。
百度CEO李彥宏在Create 2025大會上這樣形容MCP:“基于MCP開發智能體,就像2010年開發移動App?!笨梢娖渲匾?。目前,谷歌、微軟、阿里云、騰訊、百度等國內外巨頭以及眾多初創企業的Agent產品,均已支持MCP協議。(詳情見:百度AI戰略生變,背后是舉棋不定的李彥宏)
有了全球爆款+通用協議背書,通用Agent的市場無疑即將起飛。據相關調研顯示,中國AI Agent行業市場規模2023至2028年的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72.7%,達到約8000億元規模。對于創業者們來說,這是一個融資上市、實現財富自由的新風口;而之于互聯網大廠們,則是不得不爭奪的流量入口,承擔著轉化、賦能的重任。
字節通用Agent,剛過及格線
在AIGC市場,不缺錢的大廠們能夠在爆款出現后,以最快速度整合資源實現像素級復制,那么實際使用效果如何呢?為此,《華爾街科技眼》簡單測試了一下兩家大廠的通用Agent,分別是字節跳動的“扣子空間”和阿里巴巴的“心流”。
字節的“扣子空間”使用豆包1.5 Pro為主的多款模型,目前處于內測期,需要申請排隊才能使用。它的定位更像是“全技能實習生”,可以做PPT、生成行業報告等,亮點是接入了不少主流MCP工具,比如飛書、高德地圖和Github等,對于互聯網打工人來說很友好。
扣子空間的商業模式相對清晰,贏利策略由訂閱服務(45%)、技術授權(25%)和企業解決方案(20%)三個部分構成。其中,個人基本版免費,進階版、團隊版和企業版的價格分別為9.9元/月、178元/月和4980元/月。目前,扣子空間已完成7500萬美元融資,估值2億美元。
阿里的“心流”則主打高級研究,在該模式下處理時長至少20分鐘,適合做深度調研、寫報告或是代碼,消耗的Token資源更多。同樣,心流目前也處于測試階段,需要申請并通過審核才能使用。
筆者下達的具體任務是:統計一下全網通用AI Agent,做一個表格,需要統計每一個AI Agent的特色、目前是否上線,訂閱價格等信息。先來看測試結果:
扣子空間的任務執行速度很快,幾分鐘便完成了統計。相對來說,扣子空間對“通用”這個關鍵字的理解比較準確,羅列了羅列了包括Manus、扣子(Coze)、釘釘AI助理等;不太準確的部分是將BetterYeah、亞馬遜Lex等也歸結為通用Agent,而實際上它們是一站式AI智能體開發平臺,并非具體產品。另外,扣子空間可以將結果保存為MD表格和PDF文件。
圖:扣子空間生成結果
心流方面,在高級研究的模式下,耗時29分52秒完成了任務,其瀏覽的數據明顯更多,所以處理時間較長。貼心的是,在完成任務后心流會通過郵件通知使用者。心流生成的報告非常詳細且圖文并茂,使用曲線、六維圖來豐富報告內容,支持HTML下載,PDF功能暫時為開放。然而,心流對“通用Agent”的理解完全錯誤,羅列了GPT-4o等主流大模型AI應用,還錯誤地將Manus的開發公司寫成了字節跳動,報告的實際價值大幅降低。
圖:心流生成結果
就此次測試結果而言,扣子空間的結果篩選后可用,勉強打60分;心流則明顯不及格,畢竟在核心定義上出現了錯誤。結合網上眾多Manus的測試結果來看,目前大廠的產品并不占據優勢,這意味著初創企業們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只是技術優勢的窗口期是在不斷縮短的。
初創企業們已經開始賺錢了
與大廠們不同,初創企業對于通用Agent的商業化更迫切。前小度CEO景鯤離職創業,其初創公司MainFunc已獲得6000萬美元融資,并發布了首款產品AI搜索引擎Genspark。
4月初,Genspark發布新產品Super Agent,主打數據檢索、生成PPT、深度研究三大功能,日前又新增了AI Sheets工具集,表現十分全面。據景鯤表示,Super Agent 發布 9 天時間其年度經常性收入(ARR)便突破1000萬美元。按照20美元/月的訂閱費用來計算,其付費用戶已經破萬。
不過,Genspark目前的市場重心還是放在海外,景鯤似乎暫時沒有回流國內的打算,Genspark封鎖國內IP,無法使用。
作為首個通用Agent,Manus的成績自然是目前最好的,海外市場39美元/月和199美元/月兩種訂閱模式,也充分展現了其自信。據非凡產研數據顯示,Manus上線一個月后,其ARR已經達到4149萬美元,月度經常性收入(MRR)環比激增755%,意味著開始盈利了。目前,Manus已成功融資7500美元、估值5億美元,同時宣布與阿里通義合作開發中文版本。
大廠入局,殊途同歸
除了字節和阿里,百度也有一款“心響”Agent推出,目前僅上線安卓版,iOS和PC版本尚未推出。百度的方向與競品不同,更貼近普通消費者,官網給出的使用案例包括旅行規劃、AI相親等,感覺上有文小言的影子,但更注重一站式規劃和任務托管場景。
除了互聯網大廠,聯想是首個推出通用智能體的硬件廠商。剛剛發布的天禧個人超級智能體,是一個典型的通用Agent,采用了端云混合部署架構,據悉其智能水平已部分達到L3級別。事實上從算力角度來看,“PC+通用Agent”的方案非常理想,輕薄本可通過處理器的NPU實現,游戲本或臺式機的高端顯卡算力甚至超過很多新能源汽車芯片。
對于大廠而言,通用Agent可以暫時不好用,但不能沒有。一方面,這些應用深度綁定大廠各自的云服務,如火山引擎、阿里云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為ToB業務引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研發通用Agent的過程中,一些技術和應用形式可以賦能自身業務,比如電商、硬件等,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
正如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近日在阿里內網的發言:““阿里巴巴必須放下過去的成績,回到創業初心,以創業者的心態,開啟一段全新征程?!盇I驅動這個詞近年來頻繁出現在阿里財報中,多維度賦能其電商、云計算業務,還吸引了蘋果等新的合作伙伴。事實上,不論是國內的BAT還是微軟、谷歌、亞馬遜,終極愿景都是成為AI平臺和技術的供應商。2025年的AI大戰,將由通用Agent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