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孟寶樂
在剛剛過去的5月20日,一場特殊的“表白”在濟南上演。
這一天,不僅是我國首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的施行首日,也是濟南連續第三年“頂格”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的日子。
據濟南日報報道,座談會現場,濟南市委書記劉強、市長于海田等市領導悉數出席,與51家民營企業負責人圍桌而坐,面對面共話發展新局。
這場被賦予法律意義與城市深情的對話,向外界傳遞出濟南堅定不移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

首日即行動,護航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首先,濟南召開的這場民營企業座談會,具有鮮明的政策背景與戰略深意。
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實施,這場座談會被賦予了特殊的法治意義。
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為民營經濟發展量身定制的基礎性法律,《民營經濟促進法》第一次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法律,第一次在法律中規定“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
這標志著,我國民營經濟發展從政策倡導邁向法治護航的全新階段,為民營經濟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實現穩健發展構建起根本性制度框架。
濟南選擇在法律生效首日召開座談會,以“首日即行動”的姿態,向全社會傳遞出堅決落實中央政策部署、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鮮明態度。

“我們將進一步全力支持濟南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會議現場,市委書記劉強明確表態。
如何將法治精神轉化為護航民營經濟的實際效能?劉強還結合濟南發展實際,從四個維度作出系統性戰略部署:
“要持續優化發展環境,營造公平競爭環境,進一步推動審批提速,提高涉企服務質效。要強化金融、用地、人才等資源要素保障,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支持。要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要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促進企業提高科創能力,強化企業科技服務,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持續提升核心優勢和市場競爭力。”
從營商環境優化到資源要素支持,從法治權益守護到科創服務賦能,這場與法治同行的座談會,既是濟南向民營經濟遞交的法治承諾書,也是以制度剛性破解發展約束的改革路線圖。
當《民營經濟促進法》的法治光芒映照泉城,濟南正以法治為基、以實干為翼,勾勒出民營經濟與城市發展共生共榮的新圖景。

深情告白,有誠意更有深意
再來看,此次民營企業座談會規格很高,誠意很足。
大會現場,濟南市委書記、市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委副書記等悉數出席,以頂格配置傳遞出把民營經濟放在心頭的政治擔當。
51家民營企業負責人濟濟一堂,其中10位企業家代表輪流發言,直抒發展意見、暢敘創新藍圖,從圣泉集團的生物質材料突破,到優寶特智能機器人的場景應用,發言中既有扎根泉城的堅定信心,更有解碼未來的建設性提案。
濟南市委書記劉強認真聽取企業家們的發言,并予以高度肯定。
“我們將把大家提出的意見建議逐條進行梳理,盡快研究落實,能解決的我們抓緊解決,暫時還不能解決的,我們和企業及時做好解釋回復,同時我們一起研究如何在工作中創造條件,把這些暫時不能解決的問題逐步推進解決。”劉強當場表態。
這不僅是濟南對民營企業的深情“告白”,更是政府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鄭重承諾。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座談會的參會企業名單透露出鮮明導向:51家企業中39家屬于新質生產力領域,占比超70%,科技型企業成為絕對主角。這正與濟南聚焦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高度契合。
當前,民營企業已成為濟南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生力軍。2024年,濟南民營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614家、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8687家、民營“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82家。據統計,2024年,濟南民營企業的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占全市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的50.1%。
座談會上,市委書記劉強明確表示濟南將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提高企業科創能力,強化企業科技服務,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當新質生產力的種子在政策雨露中茁壯成長,泉城大地必將迎來民營經濟“萬木蔥蘢”的新春天。
值得一提的是,座談會現場,濟南還向民營企業發放了《2025濟南民營企業投資機會清單》《濟南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一本通(2025版)》等一系列材料,詳細列出了濟南重點產業、136個投資項目以及來自國家與省市級層面的高含金量政策,為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與指引。
從“給政策”到“給機會”,從“解難題”到“謀未來”,濟南正通過政策的迭代升級,讓民營企業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既感受到“陽光雨露”,更看得見“星辰大海”。

三年頂格禮遇,續寫政企“雙向奔赴”
事實上,濟南已連續三年高規格“表白”民營企業家,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民營經濟的重視與支持。
時光回溯,2023年5月8日,2023年濟南市民營企業座談會隆重舉行。這場高規格的座談會“含金量”頗高,不僅面對面、心貼心傾聽民營企業家們的“心聲”,還印發了《關于開展攀登行動支持民營企業跨越發展的若干措施》。
這份滿載誠意的文件,瞄準融資、人才、市場等民營企業亟待解決的痛點難點,精心制定21條務實舉措,為民營企業攀登新高峰注入了強勁動力。
自此,濟南便與全市民營企業定下“一年一會”的年度之約——每年5月召開全市民營企業座談會,搭建起政府與企業共商發展的常態化溝通橋梁。
去年同日,2024年濟南市民營企業座談會如期召開,60位民營企業家作為“座上賓”應邀出席。濟南多位市委常委和副市長與企業家們同聚一堂,彼此傾聽意見建議,共謀發展新機遇。
會議期間,濟南更是做足了功課,精心梳理出條件相對成熟、適合向民間資本推介的150項“濟南民營企業投資機會清單”和惠及民營企業的150條“濟南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將政策紅利精準送到企業手中,全力支持民營企業在市場浪潮中破浪前行。
今年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依然延續前兩年的優良傳統,再次為民營企業送來發展的東風、投資的機遇、政策的紅利。
三年間,超百位民營企業家應邀赴會,在政企面對面溝通中坦誠建言。他們關于產業升級、營商環境等領域的真知灼見,被逐條記錄在冊并建立專項臺賬。
據公開數據,2024年濟南累計為全市民營企業辦理各類問題訴求3.1萬余件。真正做到了 “企業有所呼、政府必有應”,形成了良性互動的政企關系典范。

數據印證著發展成效:2024年,濟南民營市場主體達到152.3萬戶,比2022年增加4.1萬戶,占全市市場主體的98.6%;其中,民營企業數量62.1萬戶,占全市企業數量的95.2%。
三年光陰,百企參與,萬件訴求辦結,市場主體持續擴容……這些數字串聯起的,是濟南對“兩個毫不動搖”的生動詮釋。
當座談會從年度儀式變為發展引擎,當民營企業從政策受眾變為決策參與者,當政策禮包從資源供給變為生態構建,濟南用三年時間打磨出政企互動的泉城樣本。
未來已來,在親清政商關系的滋養下,濟南民營經濟必將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疾馳猛進,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