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國產功率半導體公司,大漲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國產功率半導體公司,大漲

國產功率半導體的市場復蘇,在去年就已有明顯跡象。

文 | 半導體產業縱橫

今年上半年的功率半導體市場,傳來的大都是消極的情緒。

“需求疲軟”“庫存高企” ,英飛凌、安森美等巨頭更是直言“傳統業務承壓”。

但有意思的是,國產功率芯片公司的體感似乎并不相同。

01 功率半導體公司,排名變了

根據英飛凌發布的202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2024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總規模縮小至323億美元。中國的士蘭微電子以3.3%的市場占有率躍升至全球第六,而比亞迪則首次躋身全球前十,市場份額達到3.1%位列第七。英飛凌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其在功率半導體市場的市占率仍位居全球第一,但2024年同比下降了2.9個百分點,降至17.7%。 排名第二的安森美半導體市占率也下降了0.5個百分點,為8.7%;排名第三的意法半導體市占率下降了1個百分點,為7%。 相比之下,2024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占率前十的企業,只有士蘭微、比亞迪兩家企業市占率相比2023年提升。

士蘭微電子功率半導體營收從2023年的9.28億美元增長至2024年的10.66億美元,市占率從2.6%提升至3.3%,穩居國內功率半導體龍頭地位。比亞迪則主要得益于其汽車整車產銷量的快速增長,2024年,比亞迪全年銷量超過427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超過425萬輛,同比增長41.1%。 此外,排名第四的是三菱電機(市占率4.7%),排名第五的是富士電機(市占率3.9%),威世半導體(市占率2.7%)、東芝(市占率2.7%)、NXP(市占率2.6%)分列第八、第九、第十。

從數據看,市占率攀升正讓本土企業在全球競爭中權重漸顯。而今年一季度,當多家功率芯片龍頭對市場前景持保守態度時,國產功率芯片公司的表現尤為值得關注。

02 大漲1072.43%,國產功率芯片再度飄紅

筆者統計了十家國產功率半導體公司的Q1最新業績,這些數據印證了筆者上述的觀點。

今年Q1,國產功率半導體公司業績集體飄紅。統計中的十家公司中,除蘇州固锝外,其余九家的營收同比均為上漲,歸母凈利潤數據來看,除斯達半導體外,其余九家公司的歸母凈利潤營收也均呈現上漲趨勢。

其中,表現最亮眼的便是士蘭微。報告顯示,士蘭微一季度營業收入為30.00億元,同比增長21.70%;歸母凈利潤為1.49億元,同比增長1072.43%;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45億元,同比增長8.96%;基本每股收益0.09元。華潤微、宏微科技、華微電子、蘇州固锝也均實現三位數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

從當前功率半導體市場的復蘇節奏來看,國產功率半導體公司與國際廠商的節奏似乎并不相同。

國產功率半導體的市場復蘇,在去年就已有明顯跡象。

早在去年Q2,筆者就曾觀察到有業內人士表示“功率半導體的價格開始企穩,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開始回升。”其中,各晶圓代工廠、IDM(即設計制造垂直一體化)廠,都是接近滿產狀態。

華潤微在接待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6英寸及8英寸產線的產能利用率達到90%以上,其中部分產品線已在95%以上;12英寸產線處于爬坡上量以及客戶驗證階段。揚杰科技表示,公司已經處于滿產滿銷狀態。

“功率半導體復蘇得比預期要早,我們的產線也已經基本上處于滿載狀態。”晶圓代工廠方面,芯聯集成相關人士曾表示。

功率半導體市場的需求穩步增長,主要得益于兩方面:一方面,消費電子行業在今年Q1明顯復蘇;另一方面,高端的汽車電子、AI帶動的高性能計算及高速通信等需求,給產業帶來新的成長驅動力。這一點在下文部分公司的財報中也得以體現。

當前,國產功率半導體已在眾多領域應用,特別是低端產品,如二極管、三極管、晶閘管、低壓MOSFET(非車規)等,已初現“規模化效應、國產化相對較高”等特點。在中高端領域,如SJ MOSFET、IGBT、碳化硅等,特別是車規產品,由于起步晚、工藝相對復雜以及缺乏車規驗證機會等問題,國內廠家依然在追隨海外廠家技術發展路線。但近年來,市場逐漸從依賴進口向國內自給自足轉變,國產廠商的市場空間正進一步擴容。

相比功率半導體市場國內企業取得的顯著進展,汽車半導體市場仍由外企主導。英飛凌財報顯示,其在汽車半導體及汽車 MCU 領域均位列第一,且市場前五名企業均為外企。

汽車半導體市場空間巨大,尤其是隨著汽車行業電子化程度的提高,汽車芯片的需求量快速增長。國際數據公司(IDC)預計,隨著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電動汽車(EV)和車聯網(IoV)的日益普及,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到2027年將超過880億美元。而根據英飛凌數據,2024年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為684億美元。這意味未來三年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將增長近29%。

中國汽車半導體市場增速更為可觀。據悉,2024年中國汽車芯片市場規模達1200億元,預計2030年突破30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25%。增長主要源于: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至40%,帶動功率芯片需求;L2級以上智能駕駛滲透率超50%,推動主控芯片需求;智能座艙普及率超60%,拉動存儲和模擬芯片需求。

在多家國產功率半導體公司的財報中,“汽車”均是一個關鍵詞。

華潤微財報顯示, MOSFET、IGBT、SiC MOS、功率 IC 等系列化車規級產品及模塊產品,已通過產品組合形成解決方案進入國內頭部車企及汽車零部件Tier1 的供應鏈體系,應用于如動力控制、車身電子及智能駕駛輔助等多個核心系統,并不斷提升市場份額和競爭力。消費電子方面,其功率IC、IPM 模塊、MCU 等核心產品,在家電、手機、計算機、智能穿戴等領域的頭部客戶端穩定上量。

揚杰科技表示,汽車電子業務持續高速增長,Q1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超70%。此外,隨著經濟形勢向好及國家“兩新”政策推廣,消費類電子市場需求旺盛,公司Q1消費電子領域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超27%。

宏微科技也表示,已完成光伏用 IGBT&FRD 芯片、車規級IGBT&FRD 芯片開發及認證。SiC 產品研發進展迅速,1200V 40mohm SiC MOSFET 芯片研制成功,已通過可靠性驗證,量產在即;車規級 SiC 模塊銀燒結工藝通過驗證,SiC SBD 芯片完成客戶系統級測試,產能持續釋放。

03 下半年,功率半導體走向何方?

對于下半年的功率半導體市場,筆者觀察到三點趨勢。

第一點,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有望迎來復蘇。

在整體周期性復蘇方面,海外功率大廠紛紛表示,短期功率器件仍前景難料,行業恢復仍需時間。不過已有不少龍頭將行業復蘇的矛頭對準今年。

英飛凌首席執行官約亨-哈內貝克(Jochen Hanebeck)表示,“除人工智能外,我們的終端市場目前幾乎沒有任何增長動力,周期性復蘇被推遲。因此,我們準備在2025年實現低迷的經營業績”。

東芝電子設備和存儲業務總經理Noriyasu Kurihara表示,目前對功率芯片的需求緩慢,因為設備制造商仍在消耗庫存,但2025年業務應該會回暖。

隨著下半年,功率半導體市場的整體好轉,國產廠商或迎來更快地發展機遇。在這一點上,他們已做好準備。

第二點,國產功率半導體公司,持續放量。

士蘭微、捷捷微電、中芯集成、華虹公司等本土IDM和ODM廠商正興建產能,保證出貨量,同時不斷迭代新產品。

士蘭集昕公司“年產36萬片12英寸芯片生產線項目”已有部分設備到廠并投入生產,并且加快轉12英寸產線量產的進度;士蘭集科加快車規級IGBT芯片、超結MOSFET、高性能低壓分離柵MOSFET芯片的產出和上量,已具備月產2萬片IGBT芯片的生產能力。

捷捷微電宣布對全資子公司捷捷半導體有限公司投建的“功率半導體6英寸晶圓及器件封測生產線建設項目”增加投資,由最初的5.1億元上調至8.1億元。6寸線目前具備30000片/月產能,現已實現約20000片/月產出。

中芯集成在去年6月表示,將發力高端功率半導體代工市場。中芯集成已經建成了國內最大車規級IGBT制造基地,預計IGBT產能在今年底前超過12萬片/月。

隨著產業鏈庫存出清,需求進一步回暖,消費電子、汽車電子、高性能計算、高端通信及新能源等領域將是功率半導體行業增長主要驅動力,而擁有高端產品的廠商將成為產業景氣度回溫的主要受益者。

第三點,國產SiC器件,加速上車。

碳化硅(SiC)功率器件作為第三代半導體的核心代表,憑借其高頻、高效、耐高溫、耐高壓等特性,正在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工業電源等領域加速替代傳統硅基器件。

2024年為國產SiC MOSFET主驅規模放量的元年,8英寸線逐漸落地,預計溝槽型SiC MOSFET也逐步追趕國際大廠。其中,性能指標(包括比導通電阻/短路耐受時間等)、產能(優先考慮產能供給充沛廠商)以及高可靠性成為終端車企關注重點。

芯粵能CTO相奇表示,2025年或將成為國產SiC芯片規模量產上車的元年。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半导体产业纵...
界面财经号
IP属地:北京
赋能中国半导体产业,我们一直在路上。

合肥高新区官宣: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正式签约!中科大附中基础教育(小学、初中)正式落定讯飞小镇!

下載界面新聞

國產功率半導體公司,大漲

國產功率半導體的市場復蘇,在去年就已有明顯跡象。

文 | 半導體產業縱橫

今年上半年的功率半導體市場,傳來的大都是消極的情緒。

“需求疲軟”“庫存高企” ,英飛凌、安森美等巨頭更是直言“傳統業務承壓”。

但有意思的是,國產功率芯片公司的體感似乎并不相同。

01 功率半導體公司,排名變了

根據英飛凌發布的202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2024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總規模縮小至323億美元。中國的士蘭微電子以3.3%的市場占有率躍升至全球第六,而比亞迪則首次躋身全球前十,市場份額達到3.1%位列第七。英飛凌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其在功率半導體市場的市占率仍位居全球第一,但2024年同比下降了2.9個百分點,降至17.7%。 排名第二的安森美半導體市占率也下降了0.5個百分點,為8.7%;排名第三的意法半導體市占率下降了1個百分點,為7%。 相比之下,2024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占率前十的企業,只有士蘭微、比亞迪兩家企業市占率相比2023年提升。

士蘭微電子功率半導體營收從2023年的9.28億美元增長至2024年的10.66億美元,市占率從2.6%提升至3.3%,穩居國內功率半導體龍頭地位。比亞迪則主要得益于其汽車整車產銷量的快速增長,2024年,比亞迪全年銷量超過427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超過425萬輛,同比增長41.1%。 此外,排名第四的是三菱電機(市占率4.7%),排名第五的是富士電機(市占率3.9%),威世半導體(市占率2.7%)、東芝(市占率2.7%)、NXP(市占率2.6%)分列第八、第九、第十。

從數據看,市占率攀升正讓本土企業在全球競爭中權重漸顯。而今年一季度,當多家功率芯片龍頭對市場前景持保守態度時,國產功率芯片公司的表現尤為值得關注。

02 大漲1072.43%,國產功率芯片再度飄紅

筆者統計了十家國產功率半導體公司的Q1最新業績,這些數據印證了筆者上述的觀點。

今年Q1,國產功率半導體公司業績集體飄紅。統計中的十家公司中,除蘇州固锝外,其余九家的營收同比均為上漲,歸母凈利潤數據來看,除斯達半導體外,其余九家公司的歸母凈利潤營收也均呈現上漲趨勢。

其中,表現最亮眼的便是士蘭微。報告顯示,士蘭微一季度營業收入為30.00億元,同比增長21.70%;歸母凈利潤為1.49億元,同比增長1072.43%;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45億元,同比增長8.96%;基本每股收益0.09元。華潤微、宏微科技、華微電子、蘇州固锝也均實現三位數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

從當前功率半導體市場的復蘇節奏來看,國產功率半導體公司與國際廠商的節奏似乎并不相同。

國產功率半導體的市場復蘇,在去年就已有明顯跡象。

早在去年Q2,筆者就曾觀察到有業內人士表示“功率半導體的價格開始企穩,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開始回升。”其中,各晶圓代工廠、IDM(即設計制造垂直一體化)廠,都是接近滿產狀態。

華潤微在接待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6英寸及8英寸產線的產能利用率達到90%以上,其中部分產品線已在95%以上;12英寸產線處于爬坡上量以及客戶驗證階段。揚杰科技表示,公司已經處于滿產滿銷狀態。

“功率半導體復蘇得比預期要早,我們的產線也已經基本上處于滿載狀態。”晶圓代工廠方面,芯聯集成相關人士曾表示。

功率半導體市場的需求穩步增長,主要得益于兩方面:一方面,消費電子行業在今年Q1明顯復蘇;另一方面,高端的汽車電子、AI帶動的高性能計算及高速通信等需求,給產業帶來新的成長驅動力。這一點在下文部分公司的財報中也得以體現。

當前,國產功率半導體已在眾多領域應用,特別是低端產品,如二極管、三極管、晶閘管、低壓MOSFET(非車規)等,已初現“規模化效應、國產化相對較高”等特點。在中高端領域,如SJ MOSFET、IGBT、碳化硅等,特別是車規產品,由于起步晚、工藝相對復雜以及缺乏車規驗證機會等問題,國內廠家依然在追隨海外廠家技術發展路線。但近年來,市場逐漸從依賴進口向國內自給自足轉變,國產廠商的市場空間正進一步擴容。

相比功率半導體市場國內企業取得的顯著進展,汽車半導體市場仍由外企主導。英飛凌財報顯示,其在汽車半導體及汽車 MCU 領域均位列第一,且市場前五名企業均為外企。

汽車半導體市場空間巨大,尤其是隨著汽車行業電子化程度的提高,汽車芯片的需求量快速增長。國際數據公司(IDC)預計,隨著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電動汽車(EV)和車聯網(IoV)的日益普及,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到2027年將超過880億美元。而根據英飛凌數據,2024年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為684億美元。這意味未來三年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將增長近29%。

中國汽車半導體市場增速更為可觀。據悉,2024年中國汽車芯片市場規模達1200億元,預計2030年突破30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25%。增長主要源于: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至40%,帶動功率芯片需求;L2級以上智能駕駛滲透率超50%,推動主控芯片需求;智能座艙普及率超60%,拉動存儲和模擬芯片需求。

在多家國產功率半導體公司的財報中,“汽車”均是一個關鍵詞。

華潤微財報顯示, MOSFET、IGBT、SiC MOS、功率 IC 等系列化車規級產品及模塊產品,已通過產品組合形成解決方案進入國內頭部車企及汽車零部件Tier1 的供應鏈體系,應用于如動力控制、車身電子及智能駕駛輔助等多個核心系統,并不斷提升市場份額和競爭力。消費電子方面,其功率IC、IPM 模塊、MCU 等核心產品,在家電、手機、計算機、智能穿戴等領域的頭部客戶端穩定上量。

揚杰科技表示,汽車電子業務持續高速增長,Q1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超70%。此外,隨著經濟形勢向好及國家“兩新”政策推廣,消費類電子市場需求旺盛,公司Q1消費電子領域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超27%。

宏微科技也表示,已完成光伏用 IGBT&FRD 芯片、車規級IGBT&FRD 芯片開發及認證。SiC 產品研發進展迅速,1200V 40mohm SiC MOSFET 芯片研制成功,已通過可靠性驗證,量產在即;車規級 SiC 模塊銀燒結工藝通過驗證,SiC SBD 芯片完成客戶系統級測試,產能持續釋放。

03 下半年,功率半導體走向何方?

對于下半年的功率半導體市場,筆者觀察到三點趨勢。

第一點,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有望迎來復蘇。

在整體周期性復蘇方面,海外功率大廠紛紛表示,短期功率器件仍前景難料,行業恢復仍需時間。不過已有不少龍頭將行業復蘇的矛頭對準今年。

英飛凌首席執行官約亨-哈內貝克(Jochen Hanebeck)表示,“除人工智能外,我們的終端市場目前幾乎沒有任何增長動力,周期性復蘇被推遲。因此,我們準備在2025年實現低迷的經營業績”。

東芝電子設備和存儲業務總經理Noriyasu Kurihara表示,目前對功率芯片的需求緩慢,因為設備制造商仍在消耗庫存,但2025年業務應該會回暖。

隨著下半年,功率半導體市場的整體好轉,國產廠商或迎來更快地發展機遇。在這一點上,他們已做好準備。

第二點,國產功率半導體公司,持續放量。

士蘭微、捷捷微電、中芯集成、華虹公司等本土IDM和ODM廠商正興建產能,保證出貨量,同時不斷迭代新產品。

士蘭集昕公司“年產36萬片12英寸芯片生產線項目”已有部分設備到廠并投入生產,并且加快轉12英寸產線量產的進度;士蘭集科加快車規級IGBT芯片、超結MOSFET、高性能低壓分離柵MOSFET芯片的產出和上量,已具備月產2萬片IGBT芯片的生產能力。

捷捷微電宣布對全資子公司捷捷半導體有限公司投建的“功率半導體6英寸晶圓及器件封測生產線建設項目”增加投資,由最初的5.1億元上調至8.1億元。6寸線目前具備30000片/月產能,現已實現約20000片/月產出。

中芯集成在去年6月表示,將發力高端功率半導體代工市場。中芯集成已經建成了國內最大車規級IGBT制造基地,預計IGBT產能在今年底前超過12萬片/月。

隨著產業鏈庫存出清,需求進一步回暖,消費電子、汽車電子、高性能計算、高端通信及新能源等領域將是功率半導體行業增長主要驅動力,而擁有高端產品的廠商將成為產業景氣度回溫的主要受益者。

第三點,國產SiC器件,加速上車。

碳化硅(SiC)功率器件作為第三代半導體的核心代表,憑借其高頻、高效、耐高溫、耐高壓等特性,正在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工業電源等領域加速替代傳統硅基器件。

2024年為國產SiC MOSFET主驅規模放量的元年,8英寸線逐漸落地,預計溝槽型SiC MOSFET也逐步追趕國際大廠。其中,性能指標(包括比導通電阻/短路耐受時間等)、產能(優先考慮產能供給充沛廠商)以及高可靠性成為終端車企關注重點。

芯粵能CTO相奇表示,2025年或將成為國產SiC芯片規模量產上車的元年。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刚察县| 华坪县| 屏东市| 天祝| 榕江县| 富阳市| 桃园市| 宣化县| 平定县| 磴口县| 万山特区| 泗水县| 辉南县| 石林| 碌曲县| 勐海县| 罗甸县| 紫金县| 伊宁市| 潞西市| 抚州市| 宜丰县| 岚皋县| 锡林浩特市| 炉霍县| 翼城县| 昌吉市| 曲麻莱县| 揭阳市| 吐鲁番市| 灯塔市| 临汾市| 马龙县| 麻江县| 都江堰市| 红原县| 青州市| 衡山县| 大城县| 陆丰市| 张家口市|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