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孟寶樂
濟南,正在謀求新一輪嬗變。
這一點,從濟南市黨政代表團外出招商的緊湊行程中,可見一斑。
據濟南日報,今年以來,濟南市委書記劉強,市委副書記、市長于海田親自掛帥,帶領“頂格招商團”化身招商一線“沖鋒隊”,馬不停蹄奔赴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等經濟活躍高地。
從1月南下深圳,到2月兩度進京,再到3月、5月再次北上北京南下廣深,這支高規格團隊用幾乎每月一次的高頻節奏,釋放出濟南求賢若渴、大抓項目的強烈信號。
在城市間招商引資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濟南書記市長沖在前,全力拓展發展空間,讓外界真切感受到“濟南速度”與“濟南誠意”。

招商攻堅,濟南開啟“高能模式”
當前,項目無疑是濟南城市發展的關鍵詞。
早在年前召開的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濟南便明確定調以“項目提升年”作為總牽引推動全年經濟工作。
隨后,在今年1月份召開的“兩會”上,濟南更是將“聚力推進‘項目提升年’,打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列為2025年十一項重點工作之首。
頻頻“定調”之下,釋放出濟南對項目建設全力以赴、志在必得的強烈信號。
而這些項目從哪里來?當前,各地都在全力爭奪優質項目資源,項目落地難度不斷攀升。濟南若想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競爭中搶占發展先機,就必須以超常規的力度、超常規的舉措,加快項目招引步伐。
今年以來,濟南高位謀劃、頂格推進,黨政“一把手”密集帶隊外出招商,發起高質量招商引資新攻勢。
1月8日,劉強、于海田率先帶隊奔赴深圳,先后走訪比亞迪、中國海外集團、華潤總部等知名企業,掀起新春招商第一波熱潮。
2月11日,劉強率隊赴北京京東集團總部考察,深化對接交流,推動更多合作項目落地見效。
緊接著,2月11日至13日,劉強率隊前往北京,先后走訪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中國人壽保險、中國建設銀行、中國人民保險等金融機構和企業總部。
3月26日,劉強、于海田再次率隊前往北京,走訪了國家開發投資集團、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中國建材集團等央企總部。
5月7日至8日,劉強、于海田率隊到廣州和深圳,先后走訪了廣州工控集團、中科宇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坂田基地、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等行業頭部企業。
在招商引資競爭激烈的戰場上,濟南積極高頻次走出去,一趟又一趟“頂格”拜會企業,推介濟南投資環境,推進項目洽談落地,從中可以看出濟南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的緊迫感與堅定決心,展現出濟南在新時代下抓項目、促發展的積極作為。

捷報頻傳,招商成果“含金量”十足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高強度、高頻次的頂格招商攻勢下,濟南招商成果捷報頻傳,合作項目紛紛落地。
3月26日的北京之行堪稱濟南“頂格招商”的標志性戰役——濟南與國家開發投資集團不僅簽署戰略性合作協議,更同步落地生物制造產業項目協議、國投現代種業產業鏈框架協議,聚焦生物技術、產業金融、量子信息等未來領域為濟南注入產業活力。
同時,濟南與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雙方圍繞交通規劃設計、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更新、房地產、循環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合作交換意見,簽署《濟南市人民政府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戰略合作協議》。
這兩場“一攬子合作”展現出濟南與央企合作的新高度,從單一項目引進轉向“戰略協同+產業共塑”,推動央企資源與濟南“13+34產業鏈”深度融合。
在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賽道,濟南同樣收獲頗豐——與京東集團2月份高層互訪后,5月23日正式簽約智慧物流、數字經濟總部項目,完成從考察到落地的全流程,并同步在高新區布局智能供應鏈基地。
百度集團5月15日與濟南的簽約更具突破性,除市政府與百度達成人工智能產業戰略協議外,高新區、城投集團、財金集團就AI產業園、自動駕駛測試基地、產業基金等領域與百度簽約,標志著濟南人工智能產業從單點突破邁向生態構建。
濟南深諳產業升級需要資本助力,在金融招商領域成果亮眼。4月28日,山東惠民數字科技與萊蕪高新區簽約數字經濟項目,同步推動省財金集團、新動能基金管理公司與濟南交換合作意見。
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濟南正以“拼勁”換“后勁”,用“誠意”贏“商機”,全力奔赴更具想象力的未來。
隨著央企總部、科技巨頭、金融資本的加速匯聚,濟南將撬動整個產業體系的重塑與產業優勢的再造。這些被頂格誠意叩開的合作之門,終將長成撐起城市天際線的產業地標。

使命擔當,招商緊迫性背后的“時代考題”
事實上,濟南頂格招商的背后,是城市發展與時代機遇的同頻共振。眼下的濟南,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
2024年1月,濟南都市圈獲批成為北方第五個、黃河流域第三個國家級都市圈,這不僅是對濟南區域輻射能力的認可,更賦予其引領黃河流域協同發展的重任。
同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提出,“山東要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 “努力成為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的殷切期望。
山東要為全國挑大梁,省會濟南自然要成為“主引擎”。濟南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進一步提出,要打造北方經濟增長極的核心支撐,這是使命,更是擔當。?
2024年11月,國務院批復的《濟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將濟南定位為“山東省省會、黃河流域重要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并賦予其“北方先進制造業基地、北方商貿物流中心、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等功能。
這些戰略定位,如同四梁八柱,搭建起濟南未來發展的宏大框架,也讓濟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愈發凸顯。
而招商引資,引進的是當下的項目,促進的是明天的產業,培育的是未來的實力。
在此背景下,一場場由市委書記劉強、市長于海田掛帥的招商攻堅,既是應對區域競爭的主動出擊,更是一座城市在多重國家戰略賦能下的必然選擇。

今年以來,憑借敏銳的洞察力和長遠的眼光,濟南招商團隊精準定位、精準對點,根據自身產業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活動。
無論是生物醫藥、新能源、鋼鐵等主導產業,還是在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等新興領域,濟南都精準發力提早布局。
在連續發起的招商攻勢之下,一場觸及城市深處的發展之變正在深刻進行,濟南新一輪的產業版圖正在重構。
放眼未來,伴隨著優質企業紛至沓來,大項目、好項目落地生根,一座更具活力、更富韌性、更趨智慧的新濟南將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