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龍頭新聞·黑龍江日報 肖勁彪
日前,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培育的抗寒桑樹新品種“萬寶紅1號”和“朱鈺1號”順利通過植物新品種保護權現場實地審查。此次新品種保護權的獲批,打破了寒地桑樹品種40年單一的困局,填補了高寒地區鮮食型和加工型專用果桑的市場空白,為龍江果桑產業迭代升級帶來新契機。
“萬寶紅1號”屬于大果鮮食型品種。該品種植株長勢旺盛,枝條粗壯,單芽最多可結26個果實,果實長度達3厘米,大小約為普通寒地果桑品種的兩倍,口感甘甜多汁,糖度高達22%,在黑龍江地區畝產可達1500斤以上。

“朱鈺1號”則是高產加工型品種。其植株矮化,發枝多且密集,抗寒性強,果實小而量多,適宜用于加工,在黑龍江地區畝產可達2000斤以上。該品種栽種當年即可結果,次年開始產生產量,第5年進入豐產期,豐產期可持續10年,每畝收益預計5000元。
評審組通過開展田間審查、對比測試,聽取第一育種人李娜的育種工作匯報,并依據《植物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穩定性測試指南 桑屬》,對新品種各項性狀進行逐項鑒定。經評估,一致認為這兩個品種在枝條彎曲度、葉片皺縮程度、葉基形態等多個性狀上表現出特異性,且一致性、穩定性均符合相關規定,最終通過審查,同意授予新品種保護權。

黑龍江省果樹協同創新與推廣體系專家、哈爾濱市農科院“果樹課題”主持人、高級農藝師李娜表示,此前,受寒冷氣候及品種選育技術滯后等因素制約,黑龍江省果用桑樹品種資源稀缺,長期以來僅依賴上世紀80年代審定的“龍桑1號”作為果用品種。此次新品種保護權的獲批,打破了寒地桑樹品種40年單一的困局,填補了高寒地區鮮食型和加工型專用果桑的市場空白,為龍江果桑產業迭代升級帶來新契機。
來源:龍頭新聞·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