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在外部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的背景下,財政政策在穩增長中扮演關鍵角色。
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各地發行新增專項債規模約21607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的14935億元,增長約44.7%。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5000億元,重點用于投資建設、土地收儲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等。
受國務院委托,財政部部長藍佛安6月24日向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作2024年中央決算的報告。報告特別提到,下一步,將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全力鞏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本面。
“加快政策落地,強化部門協同,多措并舉幫扶困難企業,盡早發行和使用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券等,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帶動效應,支持做好’兩重’’兩新’等工作,推動促消費、擴投資、穩外貿、惠民生等政策早見效、多見效。”藍佛安說。
國家發改委黨組近日在《學習時報》撰文指出,要統籌用好各類政府投資工具。優化中央預算內投資投向領域,抓緊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落實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向領域“負面清單”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正面清單”管理,積極穩妥開展項目“自審自發”試點。
財政靠前發力對投資端到明顯助推作用,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1-5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6%,處于較高水平。
分析師認為,三季度專項債發行有望進一步提速,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支撐力。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研究報告中稱,預計今年三季度地方債發行也將有所加速,單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或接近2萬億元,除了項目建設,地方債發行放量也將側重于三方面。
明明進一步指出,一是化債,臨近二季度末,河北、四川、湖北等地相繼發行特殊新增專項債,整體發行規模有明顯的放量趨勢,因此對于下半年而言,這塊化債資金仍可重點關注;第二,新增專項債資金增列用于償還企業拖欠款的用途,三季度有望更多發行使用;第三,三季度也可以期待土儲專項債的發行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