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短劇爆火美國市場。
據都市快報橙柿互動近日消息,中國短劇已經成為美國部分影視人的“救命稻草”,一些三線演員的日薪甚至暴漲了7倍;有的爆款短劇僅用17萬美元成本就獲得200萬美元收入。甚至讓一位早年參與過《教父》影片拍攝的資深選角導演主動尋求合作機會。
中國電影人高峰日前也公開表示,靠“抄中國作業”的方法在美國拍短劇,累計票房已經超過7000萬美元。他稱,1年能拍出45部短劇,“50%的演員是今天收工馬上拿現金”,每天的工資發放額為7.5萬美元。
據報道,去年由高峰執導的短劇《The Divorced Billionaire Heiress(離婚的億萬富翁女繼承人)》風靡美國,三個月就達到了2500萬美元票房,刷新了2024年短劇行業紀錄,居北美短劇市場第一。而這部劇的制作成本僅約20萬美元。
界面新聞消息稱,短劇自媒體“短劇自習室”創始人梁麗麗日前在介紹海外短劇發展現狀時表示,在位列海外前20的短劇應用當中,有18款來自中國團隊背景,其中頭部效應明顯,僅4%的平臺就占了80%的市場收益。從海外市場的份額分布來看,歐美地區貢獻最大,東南亞緊隨其后,然后依次是拉美、日本和韓國。
DataEye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有超2.7億人次下載中國短劇。截至3月,海外市場上的中國短劇App已增至237款,同比去年增長近4倍。
在近日舉行的2025微短劇出海品牌大會上,新美集團影視事業部總經理鮑小華指出,微短劇行業堪稱內容產業的 “效率革命”。其獨特的產品形態特質,賦予了與各行各業融合的無限可能。從 “短劇 +” 模式出發,無論是與電商結合打造沉浸式購物體驗,還是與文旅產業聯動宣傳景區特色,微短劇都展現出強大的跨界融合能力,為資本提供了廣闊的投資想象空間。
亞投(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譚志勇稱,從消費者層面看,微短劇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形式契合現代人的生活節奏,不斷涌現的新玩法也成為行業發展動力;從投資角度,微短劇受眾廣泛,能夠為To C端投資提供有力參考。
不過,針對中國短劇在海外爆火,也有業內人士提出了“冷思考”。STOREEL聯合創始人張睿指出,基于 “最大公約數” 開發題材雖能降低風險,但也可能限制創新。因此,在短劇出海過程中,需平衡原創與本土化內容的比例,探索創新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