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明一
7月1日,“泰山黃河號”(東營-泰山)旅游列車(Y746/7次、Y742/3次)正式開行(以下簡稱旅游列車),這是“好客山東·齊魯1號”系列旅游產品之一。
這條被譽為連接黃河入??趬衙里L光與五岳之首泰山雄姿的文旅新動脈,帶來的是“黃河入海·中華泰山” 的精彩旅程,不僅有自然與文化的雙重震撼,更讓東營市再一次被關注。

大不一樣的人文休閑資源
或許,對于許多外地游客而言,東營只是一座普通的山東小城。在觀光旅游方面,東營的產品雖不及北京、西安等歷史名城的高端,但在人文休閑資源方面,東營不遑多讓。
作為中華民族兩大母親河之一——黃河的入海口城市,東營是國務院批復認定的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是勝利油田的誕生地和主產區、國家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的交匯融合區。
這里臨河靠海,區位優越,風光秀美,環境宜人,擁有我國暖溫帶最年輕、最廣闊、保存最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有著不可復制的黃河入海壯麗奇觀,先后被命名為“中國東方白鸛之鄉”“中國黑嘴鷗之鄉”。尤其,總面積1530平方千米的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六大最美濕地之一,被譽為鳥類的“國際機場”,鳥類遷徙的“中轉站”。
這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東營是我國古代大軍事家孫武的故里,全國八大地方劇種之一——山東呂劇的發源地。這里是明初以來多次政府移民的安置區,是與中國革命同頻共振的著名老區、紅色圣地,是新中國成立后實施大規模農墾軍墾、石油會戰、農業開發的遼闊舞臺。
博大精深的黃河文化、古齊文化、移民文化、紅色文化、石油文化、戲曲文化等,在這里異彩紛呈、交相輝映。各地移民和流動人口帶來的不同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稟賦、民俗風情,在這里相互碰撞、相互啟發、相互借鑒、相互融合,最終塑造了堅忍不拔、開拓創新、匯納百川、兼收并蓄的黃河口文化。
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薪火相傳的地域文化,昂揚向上的拼搏精神,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讓東營旅游迅速駛入了高效生態發展的快車道。

東營文旅,有著更高的期盼
“經過優化,旅游列車不再經停淄博站,全程運行時間大幅縮短1小時以上——東營至泰山最快僅需約5小時15分,泰山返東營約5小時51分?!?/p>
或許,“慢旅深游”是當下最時興的旅游方式之一,然而,也正是因為“直達需要5小時”,讓“東營何時有高鐵”再一次引發關注。
2008年,膠濟客運專線全線貫通,沿線城市率先進入高鐵時代;2017年,青榮城際通車,煙臺威海加入高鐵旅游網;2019年,日蘭高鐵日照至曲阜段通車,沂蒙老區終圓高鐵夢;2021年,日蘭高鐵曲阜至菏澤莊寨段通車,“牡丹之都”菏澤接入全國高鐵網;2023年,濟鄭高鐵通車,聊城西站宣示著一座城的夢想照進現實……
高鐵線網連接著城市與鄉村,輸送著源源不斷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成為沿線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助推力。
以文旅產業為例,當文旅產業成為城市發展的新支柱,旅游成本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資金成本,經濟實力是否允許;二是時間成本,能否以最短的時間玩最多的景點。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資金成本在游人心中的比重逐漸降低,同時,時間成本的影響越來越明顯。
例如三天小長假到來,人們首先考慮“我能去哪”。綠皮車時代,盛行團隊觀光游,全國一盤棋,并沒有感覺到太多的不方便;高鐵時代,同城效應率先在京滬沿線發揮出來,當省內諸多兄弟城市先后加入高鐵大家庭,漫長的行程,卻將東營屏蔽在“周末城鐵旅游圈”之外。
對于東營而言,雖有普通列車,車次卻不多。這些年,東營的鄉親十分盼望有高鐵,為此,城市各級部門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如今,屬于東營的高鐵時代捷報頻傳。
5月30日,隨著津濰高鐵第295孔箱梁架設完成,津濰高鐵利津段在全線率先完成橋梁主體工程建設,較計劃工期提前1個月,為后續橋面鋪裝、軌道鋪設等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整體工程進度邁入新階段。
自津濰高鐵開工以來,東營市高鐵專班始終堅持高點定位、高位推動、高效建設,率先完成供地工作,實現了津濰高鐵東營段率先全段4個月全面開工建設。
津濰高鐵利津段橋梁主體建設完工為全線起到了良好帶頭作用,做出了榜樣。東營市高鐵專班已明確繼續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力爭2025年年底東營段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展開鋪軌和四電工程建設;盡早建成通車,圓東營人民“高鐵夢”。
可以預見,待到將來高鐵一響,處于京津冀與膠東半島交通的東營市,旅游業態必將不斷豐富,旅游鏈條日益完善,旅游影響不斷擴大,旅游效益大幅提升。
只不過,目前,玩轉東營,“慢旅深游”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