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爾濱信息工程學院的教室里,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生何蓉蓉,正在為今年冬天的冰雕展作準備。她指揮AI“造字”,將“冰靈”這個主題,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工具,累計生成近百個抽象的三維造型。指尖一點指令,隔壁3D打印實驗室的機器上,一座未來感十足的立體作品就“生長”出來了,光線在其鏤空結構中流動,一個“數智時代”的冰雕模型躍然于掌上。“AI提供了我們想不到的形態可能、疊加上3D打印技術,可以讓我更快的分析出雕刻的方式,有效的提升冰雕的呈現效果”何同學說。
技術賦能:重塑設計的“想象力邊界”
集群渲染加速創意孵化,3D打印打通“最后一厘米創意壁壘”,學校正用前沿技術解鎖設計新維度。集群渲染機房是視覺傳達設計與環境藝術設計學生的“超級創意引擎”。它能快速處理生成海量創意,讓學生突破傳統思維框架,探索如動態視覺系統、數據藝術裝置等前沿領域。3D打印實實驗室,每年投入近50萬的設備及耗材,免費向全校開放。它讓學生大膽嘗試參數化設計產生,可更好的實現復雜拓撲結構、漸變透光效果、動態交互組件等。
近年來藝術設計學院,創新實踐成果斐然。學生團隊在數字藝術與智能設計賽事中摘金奪銀。教師團隊深度研究AIGC在設計中的應用,教師馬超已在北大核心期刊等刊物上發表多篇關于“AIGC重塑視覺傳達設計教育”方面的研究論文,為交叉學科融合發展樹立標桿。


扎根國策,智造未來
學院在技術上的探索,精準呼應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推動“設計驅動創新”的宏偉藍圖。未來,學校將重裝升級,引入AI大模型設計平臺、工業級多材料混合打印系統,打造“智能設計與數字制造”融合實驗室,并深化與頭部科技企業、文化單位的戰略合作,讓課堂的前沿探索,加速轉化為驅動產業與文化的“視覺傳達新動能”。


當AI生成的抽象符號蛻變為矗立街頭的光影雕塑,當參數化算法編織出可觸摸的文化敘事,這所冰城高校證明:新質生產力與視覺設計的深度融合,正讓無形的文化精神與時代思潮,以前所未有的、可感可觸的“智慧之形”,嵌入城市的肌理與公眾的記憶。
來源:推廣
最新更新時間:07/03 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