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肖芳
界面新聞編輯 | 文姝琪
百度搜索進行了近10年以來的最大改版,從搜索框、搜索結果頁到搜索生態都進行了變革。
其中,最直觀的變化就是百度搜索框變大,原本只支持幾十個字的搜索框,現在能放得下超千字的長文本,還可以上傳文件,集成了AI寫作、AI畫圖等功能。在此次改版之前,百度搜索框的形態已經穩定保持了20多年。
最近幾年,隨著抖音、小紅書等新型內容社區的崛起以及各類AI助手類產品的出現,傳統搜索引擎面臨著一些用戶被分流的壓力。
7月2日,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采訪時,百度搜索總經理趙世奇也談及于此。在他看來,環境的變化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用戶需求的變化,也包括競爭環境的變化。百度也不僅僅是和其他搜索引擎進行競爭,也在和其他的信息供給產品競爭。
20多年前,百度剛剛創辦的時候,搜索引擎還是個新鮮事物,而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本人是掌握了“超鏈分析”技術的發明人,這讓百度搶占了市場先機并且持續積累技術。但如今,這種先發的技術優勢已經不復存在,百度搜索需要找到新的核心競爭力。
可以說,百度搜索改版既是主動尋求變革,又是必須進行的變革。
新時代,百度搜索的競爭優勢在哪?
從趙世奇和界面新聞等媒體的交流來看,此次搜索產品的改版,也是百度重新思考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過程。
在趙世奇看來,最關鍵的一個是產品必須要變革,一定不能再用原來的搜索引擎的產品定義去看待它。“我們內部一直在講要忘掉老的搜索形態。”
同時,百度在思考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AI技術給搜索帶來的變革在哪里。趙世奇表示,現在很多AI搜索產品本質上只是用AI接了一下搜索,但AI搜索不應該只是這樣的。“真正的AI搜索,應該是AI模型和搜索的模型更深度融合。”
百度搜索的改版正是基于內部對產品和技術的思考做出的。從改版后的產品形態來看,百度承接的用戶搜索行為不再僅限于關鍵詞,一個長句或者一段模糊的描述都可以作為需求,對結果的定義也不再是內容和信息,而是包含了生成式結果、應用和服務等更加多元的結果。
比如,界面新聞記者在傳統搜索框中輸入“我想去美國旅游”,得到的搜索基本都是網友分享的美國旅游攻略,而在改版后的搜索框中輸入同樣的需求,不僅可以獲得重要景點的推薦,還可以得到一份完整的旅游路線規劃。
在這種思路下,百度搜索接入的不僅僅是網站、App等內容平臺,還包括MCP(模型上下文協議)、智能體以及真人服務。
加入這些新的應用和服務之后,搜索結果不再局限于現成的信息。比如,MCP可根據實時數據為用戶提供旅游目的地的天氣、酒店價格等實時信息,幫助用戶更好地進行決策。用戶想要訂酒店,搜索引擎不再跳轉到OTA平臺,而是直接幫用戶完成心儀酒店的預訂。
但趙世奇也表示,這些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思考,到底什么是AI搜索,仍然是一個正在進行中、沒有答案的問題,也許三個月之后就會有一些新的思考和變化。
事實上,目前各家互聯網公司對AI搜索的形態也沒有形成統一的認知。單從用戶交互來看,一些產品仍然做成搜索框的形式,只不過把搜索結果從鏈接變為更加直接的內容,還有一些產品把產品形態做成了問答交互式。
在一個還沒有共識的階段,百度想要通過持續的探索找到最順應用戶需求的產品形態,重新構建起自己的競爭優勢。“再過三個月,我們也許變成了一本‘雜志’,但別人還是答案,這是不一樣的東西,也是我們追求的。”趙世奇表示。
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個上線20多年、擁有超7億月活用戶的產品,百度搜索在還沒有完全想好產品終極形態的情況下,反復進行改版,會面臨老用戶是否能接受的問題。
在此次改版中,百度也考慮到了老用戶使用習慣的問題。雖然新版本已經上線,但其并沒有強制所有用戶都切換至新版本,而是需要用戶自己主動切換,從接受能力強的用戶開始一點點擴大覆蓋范圍,并結合用戶反饋改進細節。
百度還要補齊生態短板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搜索不再強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內容生態上遭遇挑戰。
PC互聯網時代,百度可以搜索到互聯網最全面的信息。但移動互聯網時代,各個App都想做超級入口,相互之間不再開放,這讓搜索引擎能夠獲取的信息豐富程度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
目前,搜索產品進入新一輪變革期,百度雖然還不能完全確定未來的產品形態,但卻非常肯定,開放的生態對搜索引擎是更有利的。百度也希望借機建立一個更多元的新開放生態。
這個新的開放生態不再僅限于以網頁、App為代表的內容生態。趙世奇對界面新聞表示,MCP、AI應用、Agent都是重要組成部分。
在他看來,MCP可以調用更多外部應用,為用戶提供實時動態的信息和數據;在AI時代,將會涌現越來越多小而美的公司,他們針對小垂類場景開發的AI應用將是對搜索生態非常好的補充;百度把Agent聚焦在面向真人的數字分身,律師、醫生等掌握專業知識的群體可利用數字分身經營自己,為用戶提供專業內容和信息,這也是對搜索生態的一種補充。
除此之外,百度還考慮引入更多內容表達者。這些內容表達者并不同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內容創作者,后者大多依靠內容創作賺錢,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能夠為他們帶來更多商業收益的平臺,平臺的頭部效應非常明顯,而百度定義的內容表達者,僅僅就是想表達。
趙世奇判斷未來會出現越來越多內容表達者。他的依據是,AI降低創作門檻之后,越來越多人都可以低成本地表達,僅僅把表達當成參與的一種方式,而不寄希望于通過表達賺錢謀生。“這個群體會持續對未來的內容和服務的生態產生很大價值,也是目前百度正在積極去做的事情。”
在今年4月的Create2025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正式發布了百度搜索開放平臺,提供了AI時代的生態解決方案。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截至目前,百度搜索開放平臺已接入1.8萬+優質MCP,其中有很多已經直接可被百度搜索調用。
比如,近期熱度很高的拉布布,用戶只需拍照檢索,就能直接喚醒 “千島MCP server”,不僅能查到相關物品的詳細信息,還能直接獲取購買鏈接,實現一鍵下單。要是用戶想了解 “哪些股票基金費率較低”,百度搜索會調用“盈米MCP”,借助其金融數據,給出系統且可信的建議。
在搜索產品進行大幅度改版之后,百度依然保持著想要做超級入口的野心。趙世奇表示,希望百度搜索未來能夠成為AI時代的超級入口,給新的AI應用、MCP和Agent流量,讓用戶找得到,也讓百度發揮出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