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日頻頻遭遇自然災害威脅,中國駐日本大使館于7月4日緊急發布提醒。內容如下:
一、據日本氣象廳統計,自6月21日8時至7月2日16時,鹿兒島縣吐噶喇列島近海區域累計發生有感地震911次。7月2日,日本氣象廳舉行緊急記者會,提醒當地居民注意安全,做好能夠隨時避難的準備。
二、據中央氣象臺消息,今年第3號臺風“木恩”已于7月3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中心位于日本東京南偏東方約1150公里的洋面上。預計“木恩”將在日本本州島東部洋面以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向偏北轉東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增強。
三、據日本氣象廳消息,今年6月日本平均氣溫較基準值高2.34攝氏度,成為自1898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日本氣象廳表示,今夏日本全國將迎來長時間的酷暑天氣,預計高溫天氣將持續到9月。
鑒于上述,駐日本大使館提醒廣大在日同胞及訪日游客:密切關注地震動態、氣象預警和防災信息,必要時盡早撤至安全區域;注意出行及交通安全,遇暴雨等極端天氣非必要不外出,確需外出時遠離河道、海邊及山區;關注個人身體健康狀況,高溫天氣下合理安排戶外活動時間,做好防暑降溫措施,及時補充水分。
日本原本就是一個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每年都會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壞。
隨著近日所謂“漫畫家末世預言”遭熱議,外界最為關注的是自6月21日起的吐噶喇列島及其附近海域頻繁地震活動,其活躍程度創下了1995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熊本大學副教授橫瀨久芳接受媒體采訪時推測,地震頻發或是受板塊沖擊影響。
7月1日,日本政府還召開中央防災會議,修改了南海海槽大地震防災對策計劃,提出未來10年內把預估最多造成29.8萬人死亡的人數“減少八成”。
日本政府預測,南海海槽未來30年內有80%的幾率發生里氏8到9級的大地震,估計最壞情況下會有29.8萬人喪生。南海海槽是從日本靜岡縣到九州以東海面約700平方公里、深約4千米的海槽。該海槽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接處,海槽沿線為地震多發區。上一次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是在1946年的“昭和南海地震”,震級達到里氏8級,造成至少1330人喪生。
由于南海海槽大地震間隔時間為100年到150年左右,日本政府定期公布風險預測,以提前采取措施減少大地震可能造成的破壞。政府對南海海槽大地震的預測評估引發過日本民眾恐慌性囤購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