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夏能源網
“跌跌不休”的多晶硅價格,在不經意間居然出現了反轉跡象。
華夏能源網(公眾號hxny3060)獲悉,7月2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下稱“硅業分會”)公布的周價格中,n型復投料和n型致密料成交均價分別為3.47萬元/噸、3.21萬元/噸,分別環比小幅回升0.87%、0.63%。這是今年春節后硅料價格的首次上漲。

在期貨市場,7月2日一早多晶硅主連即快速拉漲,至午后鎖定漲停,報35050元/噸,創下多晶硅期貨上市以來的首個漲停板。
實際上,自6月25日創下最低價30400元/噸后,多晶硅主連便處在震蕩上行中,至7月4日發稿時已漲至35360元/噸,不到7個交易日漲了16%。
“投資機構的基金經理們,這兩天都瘋狂了.他們把手里的股票、其他期貨,都賣光了,全部資金在猛沖多晶硅、工業硅期貨。” 一位投資圈人士對華夏能源網透露。
今年上半年,多晶硅可謂是整個光伏產業鏈中壓力最大的一環,在產能過剩和庫存增大壓力下,龍頭企業紛紛放假、控產,開工率下調到了50%,在苦熬中等待困境反轉。
如今,多晶硅價格上漲并伴隨多晶硅期貨漲停,是否意味著多晶硅企業的苦日子終于熬到頭了?
三大因素推動硅料漲價
關于本周硅料價格的回升,硅業分會表示,一方面,部分前期暫緩執行的訂單,本周經協商以高于預期的價格重新成交;另一方面,本周也有個別企業少量訂單漲價成交,故本周多晶硅市場均價呈現小幅回升的趨勢。
此前搶裝潮時期,相比于硅片、電池片、組件的漲價,多晶硅價格始終未能漲起來,為何卻在531過后一個月才出現上漲呢?華夏能源網認為有三大因素:
一是,上半年硅料企業一直控產。
據硅業分會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多晶硅產量累計約59.6萬噸,同比大幅減少了44.1%。“近期硅料月產量基本維持在10萬噸左右相對穩定的狀態,與需求基本匹配,無新增庫存壓力。”硅業分會稱。
二是,持續一年的洗牌效果初顯。
多晶硅均價于2024年5月中旬降至3.8萬元/噸的低位后,持續低于行業平均成本運行已超一年之久。今年上半年,陸續停產的企業達到4家。2024年以來,停產企業數量累計達9家。長期虧損重壓之下,部分產能被淘汰出局,這一積極信號推動多晶硅價格試探性上漲。
三是,政府頻頻釋放強烈的干預信號,各方看到了產能出清的希望。
6月29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在破除“內卷式”競爭中實現高質量發展》,點名光伏行業各環節年產能均超1100吉瓦,地方政府依舊熱衷于招商引資助推了“內卷”。
7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李樂成主持召開座談會,14家龍頭企業領導人受邀參會。李樂成強調,要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綜合治理光伏行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工信部將進一步加大宏觀引導和行業治理。
種種跡象表明,光伏“反內卷”已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預計后續會有更強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出臺,疊加行業自發性的產能管控,光伏行業供給側出清的拐點即將到來。
壓力仍在但曙光已現
需要注意的是,有消息稱,隨著四川等地的“豐水期”的到來,電價下降,一些硅料企業又在計劃復產,這家直接影響行業控產的效果。
硅業分會表示,目前硅料增量主要集中在四川、新疆及青海等地的個別企業復產產線的少量產出。預計7月份硅料產量在10.3-11.0萬噸區間內,相比6月份的10.2萬噸,預計增幅1%-8%。
硅業分會同時還表示,若將多晶硅復產增量計算在內,全年產出預計高于預期8%,下半年硅料供需壓力將再次升級。
另一方面,硅料庫存仍居高位。據SMM統計,截至6月26日,多晶硅生產廠家庫存總計27萬噸,處于近年來的同期高位。三季度為行業淡季,短期需求較弱,此時如復產規模較大,勢必導致行業庫存再次增加。
綜上來看,硅料在今年下半年仍有降價壓力,當前的反轉勢頭仍需要進一步夯實,控產挺價、行業自律等手段一刻不得松懈。
中信建投研報認為,按照硅業分會最新報價計算,硅料企業的凈利潤已處于虧損狀態,且已接近頭部企業現金成本。但如果繼續保持控產,則基本可以實現供需匹配。
據硅業分會信息,2025年全年,全球多晶硅需求約140萬噸(不含各環節庫存),國內需求約130萬噸。在國內硅料企業無復產增量的前提下,全年多晶硅產出預計在120萬噸左右。照此下去,今年下半年可消納多晶硅庫存10-20萬噸,硅料企業的壓力將大為緩解。
值得注意的是,由協鑫集團、通威股份等六大龍頭企業推進的聯合收購剩余產能,通過雪藏尾部產能實施更大力度的控產等并購整合計劃仍在推進中,該方案如果落地,將給多晶硅去產能吃下“速效藥”,市面上的硅料產能將快速減少。
“考慮到政府部門對于新能源高質量發展高度重視,無論龍頭聯合收儲是否能順利落地,但對于光伏行業來講,已經走在了糾偏、轉變的道路上。”有券商表示。
硅料作為決定光伏產業鏈景氣度的最核心環節,其供需形勢基本決定了產業鏈整體的利潤中樞。如能通過行政干預、行業自律和企業調整實現產能出清,將有助于整個產業鏈生態盡快恢復健康。這對于光伏產業來說,是一道“涅槃重生之門”。
來源:華夏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