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環繞京津、毗鄰渤海,擁有487公里大陸海岸線,管轄海域7200多平方公里。當前,河北正加力服務海洋強國建設,奮力經略海洋、向海圖強,遼闊的蔚藍海域正煥發出新的活力。
伴隨著河北加快發展海洋經濟,工行河北省分行將支持海洋經濟發展列為全行重點工作之一,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支持海洋產業和涉海產業發展,為海洋經濟“藍色引擎”注入澎湃金融動力。
科技強海 以海水淡化解發展之渴
在唐山市曹妃甸區鋼鐵電力園區,一提到“用水”,不少企業都曾犯過難。曹妃甸缺水嗎?雖處渤海之畔、擁有國家級物流樞紐唐山港,但資源型缺水的問題依然突出,降水少、蒸發強,用水高度依賴陡河水,必須精打細算。水少,需求卻旺盛。隨著產業日益發展,水資源供給已無法滿足長遠發展需求。為解“發展之渴”,在多項政策扶持下,三友集團成立三友藍海科技有限公司開發海水淡化項目,項目地址就選在急需用水的曹妃甸鋼鐵電力園區。

海水淡化項目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大、經營成本高、回報周期長的特點,作為破解曹妃甸“水困局”的關鍵工程之一,三友藍海科技海水淡化項目剛啟動便面臨超7億元的初期建設投資需求。“當時可行性報告堆滿了我的辦公桌,項目建設卻卡在了融資環節。”企業財務總監孫麗萍回憶。工行河北省分行在得知項目建設進度和企業融資需求后,依托當地分支機構工行唐山分行派遣金融顧問多次深入企業調研,為企業量身定制融資方案,通過采用“技術+資金”雙維評審體系,將企業精制濃海水循環利用核心技術實力與產業發展前景納入授信評估,在“綠色金融+循環經濟”雙重綠色通道的加持下,僅用9個工作日,4.5億元綠色貸款方案便趕在項目全面開工前成功落地,以高效便捷的服務、快速可靠的金融支持,為海水淡化“藍圖”注入了強勁動能。
文旅向海 金融助力港口景區煥新顏
海洋文旅產業,是激活藍色經濟潛能、傳承海洋文化血脈的重要引擎。它不僅是盤活沿海資源、吸引八方游客的“流量密碼”,更是塑造城市魅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強勁動能。碧海銀灘既是生態財富,亦是經濟寶藏,深挖其文旅價值,關乎文化自信的培育,更關乎藍色經濟的可持續未來。

2024年12月,秦皇島港口工業旅游區(原西港花園)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稱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感受海港文化與自然風光的交融。西港花園由秦皇島港西港區部分區域改建而成,占地約1200畝,這里的主要景觀皆由港口廢棄設備設施重新設計改造而來,既保留了獨有的工業氛圍和深厚底蘊,又融入了海港的時尚氣息,是工業遺址與現代文旅融合的典范。隨著游客數量的不斷增長,西港花園對基礎設施升級、旅游項目拓展等方面的資金需求日益迫切。工行河北省分行在得知企業需求后,迅速對接西港花園運營方,深入了解其發展規劃和資金需求,量身定制融資方案,為西港花園修繕老舊建筑、完善道路系統、優化游客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信貸資金支持。同時助力開發港口特色旅游項目,如打造沉浸式工業文化體驗區、豐富港口主題文創產品等,進一步提升景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促進海洋文旅產業向高向好,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港通海 建設綜合性現代化大港
黃驊港作為渤海灣核心深水港,2024年吞吐量達3.55億噸,增速居全省第一,其綜合物流園區糧食物流樞紐項目是黃驊港綜合物流園區的核心子項目,旨在打造現代化糧食物流樞紐,解決沿海地區糧食運輸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建成后港口年糧食吞吐能力將提升220萬噸,并大幅降低區域糧食物流成本與損耗率,是完善港口配套、促進港口發展的重要一環,更是河北省服務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關鍵落子。

作為滄州市屬重點國有企業,河北渤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承擔了該項目的建設任務。“那時候,感覺每天都被資金問題壓得喘不過氣來。”項目負責人回憶起那段艱難時光,直言不諱。大型港口項目投入巨大、建設周期長,資金鏈的穩定與管理是核心挑戰。了解到企業的燃眉之急,工行河北省分行迅速組建專班深入港口,與客戶面對面對接需求,精心打造了一套“政策+需求+風控”三維融資方案,將國家政策導向、市場真實需求與項目動態風險管控緊密結合,為項目定制8.97億元項目貸款,并開辟專屬綠色通道,以最快速的時間、最高效的服務搬走這塊港口發展之路的絆腳石。工行的工作人員在施工現場表示,“我們的目標不僅是‘輸血’解困,更要確保每一分錢都精準‘滴灌’,澆灌在項目最需要的‘土地’上。”
工行河北省分行將繼續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導向,持續發揮金融優勢,助力海洋經濟發展,探索藍色未來新引擎,在譜寫經略海洋的篇章中有力踐行國有大行責任擔當。
(賈涵澤 綜合整理)
來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