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翟瑞民
近年來,境外間諜情報機關開展滲透竊密活動愈發活躍,公職人員也成為對方重點圍獵的目標。2025年7月10日,據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消息,國家安全機關公開發布多起公職人員泄密的案例。
國家安全部發文表示,失泄密事件往往藏匿于工作生活的細枝末節,如果理想信念不夠堅定、紀律規矩意識不強,很可能被干擾、受影響、遭裹挾,最終陷入境外間諜情報機關設計的犯罪深淵。
第一起案例介紹,張某大學畢業入職某基層單位,憑工作實績28歲晉升部門副職,是當時最年輕的中層干部。仕途順遂中,張某保密意識漸趨松弛,工作與保密紀律雙重失守。某次會議領取3份涉密文件后,張某未依規送回單位妥善保管,竟將密件帶回家中?;丶液螅瑥埬吃谂c親屬李某交談時,擅自披露文件內容并允許其瀏覽,李某趁機偷拍并將密件信息傳輸至境外,造成惡劣影響。
經查,李某受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指使,長期蟄伏伺機竊取我涉密文件,最終李某以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張某受黨紀處分、被調離崗位。
國家安全機關提醒,廣大公民特別是公職人員要嚴守保密紀律規矩,非涉密場所不談論涉密事項,遵循“親屬不透露,親友不接觸”的鐵則,警惕“親情牌”背后的境外滲透,同時強化家庭保密教育提醒,督促家人自覺樹立保密觀念、遵守保密要求,敏感事項不打聽、不議論、不外傳。
另一起案例中,某市直機關干部侯某,在某屆足球世界杯期間,以消遣心態涉足網絡博彩,但貪念作祟,由小額投注滑向巨資豪賭,最終債臺高筑,積蓄盡失。為填補賭債窟窿,竟將黑手伸向工作接觸的涉密文件,主動聯絡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利用職務便利多次偷拍涉密資料并傳至境外,非法牟利7萬余元。最終,侯某以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此,國家安全機關表示,廣大公民特別是公職人員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自覺抵御不良誘惑,堅決摒棄“以密謀財”的錯誤觀念。
第三起案例顯示,某省直機關工作人員李某,因工作需要,赴境外參加短期培訓。期間,李某禁不住境外間諜情報機關人員的美色誘惑,陷入其精心設計的“溫柔陷阱”。
事后,境外間諜情報機關以李某私密照片為要挾,脅迫其加入境外間諜組織,李某迫于無奈履行了參諜手續?;貒螅钅潮в袃e幸心理,并未向組織匯報自己被脅迫參加境外間諜組織的事情,更是在后續工作中多次將工作文件轉交給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最終,李某以間諜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
國家安全機關表示,如發現自己在境外遭遇拉攏策反、脅迫誘騙,應保持冷靜,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時舉報反映,積極尋求派駐單位或駐外機構的保護和幫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第五十五條規定,在境外受脅迫或者受誘騙參加間諜組織、敵對組織,從事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活動,及時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機構如實說明情況,或者入境后直接或者通過所在單位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如實說明情況,并有悔改表現的,可以不予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