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據國務院國資委網站周五發布消息,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專題會議,對接下來國有企業的重點發力方向作出部署。
會議提到,要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強化共性技術供給,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科學謀劃布局,強化出資人政策保障,推動國有資本加快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會議特別提出,要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突出大工程帶動,突出場景應用,突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筑牢國家戰略安全根基。
界面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近段時間來,國資委頻繁提及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增強發展動能。
在此之前,國資委主任張玉卓7月8日-9日在浙江調研國資國企改革創新工作時提出,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化改革創新,更深更廣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強化與各類所有制企業開放協作,構建產業鏈創新鏈貫通、攻出來用起來對接的一體攻關機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國資委副主任李鎮6月17日也表示,要完善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機制。要科學制定國資國企“十五五”規劃,基于企業自身戰略定位和產業優勢,選準戰新產業培育的“主攻方向”。
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對界面新聞表示,對中央企業來說,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目的是增強發展動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掌握發展主動權。
“未來一段時間,國有企業的投資將大量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譬如工業母機、數字技術、人工智能、量子技術、工業機器人、大健康等產業。”他提到。
具體策略上,劉興國在采訪中表示,一方面,要做好中央企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頂層設計,避免陷入分散重復投資的不利局面。另外,要著眼于產業鏈安全,要在產業鏈各環節協同進行投資布局,尤其是要加強在產業鏈核心環節的布局,嚴控產業鏈斷鏈風險。
除了要求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國資委在專題會議上提到,要進一步強化統籌聯動,一體推進國資央企巡視、審計整改,加強信息共享、成果共用和力量協同,形成整改合力,提升整改質效。要進一步健全整改工作機制,形成全鏈條閉環管理,推動整改融入日常、抓在經常,防止問題反彈回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