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龍頭新聞·黑龍江日報 孫銘陽
盛夏的黑龍江,廣袤的黑土地上正涌動著數字浪潮。從城市的寫字樓到三江平原的田間地頭,5G信號穿越林海雪原,千兆光纖接入千家萬戶,綠色數據中心在冰城拔地而起……“十四五”期間,黑龍江省以鋪天蓋地之勢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數字化答卷。
烈日當空,30米高的通信鐵塔上,網絡建設人員戴著厚厚的絕緣手套,在高溫中調試設備。這樣的場景,五年來在龍江大地不斷上演。截至2025年4月底,黑龍江省5G基站總量已達9.09萬個,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實現全省鄉鎮(含)以上城區、全部行政村及3A級以上重點景區主景區的全面覆蓋。

在大興安嶺地區,曾經因地處偏遠而信號微弱的山村,如今村民們用5G手機直播山貨采摘,訂單從全國各地飛來;在鏡泊湖景區,游客通過5G+VR設備沉浸式游覽瀑布奇觀,高清畫面實時傳輸無卡頓。5G網絡的普及,讓黑龍江的城鄉居民站在了同一條數字起跑線上,偏遠地區的孩子能通過在線課堂聆聽名校名師授課,農民們用手機APP就能查看土壤墑情、遠程控制灌溉設備,數字紅利正沿著信號塔的“脈絡”流向每一個角落。
“下載一部4K電影只要30秒,視頻會議再也不卡頓了!”哈爾濱市民王先生的感慨,道出了千兆網絡帶來的改變。截至2025年5月底,黑龍江省10G-PON端口數達61.2萬個,千兆用戶超351.7萬,城區鄉鎮以上千兆平臺覆蓋率實現100%。2024年初,哈爾濱和佳木斯成功入選全國“千兆城市”,成為龍江數字基建的閃亮名片。
2022年5月,哈爾濱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正式開通運行,這個被稱為“互聯網十字路口”的超級節點,讓黑龍江的網絡地位實現跨越式提升。此前,黑龍江省互聯網流量需繞行北京、上海等城市,如今通過直聯點,網間通信流量得到有效疏導,跨區域流量繞轉減少,網絡延遲大幅降低。
隨著2022年7月配套監測系統上線,黑龍江省互聯網通信質量全面提升,不僅滿足了本地企業的發展需求,更吸引了眾多省外企業將數據節點設在黑龍江,讓哈爾濱成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數字樞紐。

在哈爾濱平房區的一家智能工廠里,NB-IoT物聯網設備實時監測生產線溫度、壓力等數據,一旦出現異常立即報警;在大慶的油田,物聯網傳感器遍布油井,遠程控制抽油機啟停,大幅降低人工成本。這背后,是黑龍江省19265個NB-IoT基站構建的物聯網網絡,實現全省鄉鎮以上區域全覆蓋,農村區域按需覆蓋。
與此同時,IPv6規模部署穩步推進,截至2025年5月末,全省移動網絡IPv6流量占比達65.54%,固定網絡占比27.26%,家庭無線路由器支持率超50%。從手機到智能家居,從工業設備到政務系統,新一代互聯網協議正為黑龍江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走進中國移動哈爾濱數據中心,機房內服務器高速運轉,而室溫卻保持在22℃左右。這座建在冰城的國家級綠色數據中心,每年11月至第二年4月,園區采用冬季運行模式,可節約電費約300萬元?!笆奈濉逼陂g,黑龍江省已建成30家數據中心,其中4家躋身國家級綠色數據中心,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集團級大型數據中心紛紛落戶,全省機架數突破10萬大關。
寒冷的氣候成為得天獨厚的優勢,讓哈爾濱成為存儲“冷數據”的黃金寶地。從政務數據到企業檔案,海量信息在這里安全存儲、高效運轉,既降低了能耗,又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算力支撐。
從通信鐵塔到光纖網絡,從數據中心到物聯網基站,“十四五”期間,黑龍江省用五年時間完成了一場數字基建的“跨越跑”。這些遍布城鄉的數字基礎設施,正像毛細血管一樣,為黑龍江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讓這片廣袤的土地在數字化浪潮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來源:龍頭新聞·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