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川觀新聞 寧寧
如果你在網絡視頻中看到一架無人機像火箭一樣豎著起飛,然后逐漸“橫平”,變回飛機姿態飛走;又或者看到它從平飛狀態“站直”降落,那你很可能是看到了“文鰩”系統和尾座式無人機。
7月15日,據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消息,該公司自主研制的“文鰩”系統和尾座式無人機于近日參與了“應急使命·2025”——高原山區防災救災演習活動,首次在應急演練中亮相,引發各界關注。
具體來說,參與此次演習的是一款尾座涵道式垂直起降無人機,外形頗具科幻風,搭載了紅外和可見光球頭,翼展有2.6米、高1.8米。

同時,它也是一個“多面手”,采用模塊化結構設計,可實現任務載荷的快速換裝。“它的垂直起降方式讓部署更方便,有著無損回收、快速飛行、便捷保障、低成本使用等特點,還兼顧了旋翼機垂直起降和固定翼無人機高速巡航的雙重優勢。”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它的結構較為簡單、容易維護,螺旋槳有整個涵道保護,不僅使用安全,還能實現快速部署,并適應復雜地形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無人機的背后還有一個強大的管控系統——“文鰩”管控系統。

該系統是基于成飛多功能無人機協同管控系統開發轉化而來,在此次演習活動中演示了在大規模應急投送場景下,通過系統的集中管控算法,自主完成投送目標分配、自動航線規劃、自動威脅規避等無人機體系化應用功能。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管控系統實現了對飛行器的監視,但缺乏對它們的控制。相比之下,“文鰩”管控系統包含一套中心化的自動調度規劃算法,能實現旋翼無人機飛行審批、航線規劃、威脅規避等自動化管控,形成發現、決策、行動的快速響應機制,能應用在森林防火、農林植保、電力巡檢等民用場景中。
具體來說,“文鰩”系統和尾座式無人機如何搭配“干活”?
比如當一線發生災情時,先由尾座式無人機前進偵察,確認具體災情地點后,將位置信息回傳至“文鰩”管控系統,再由后者指揮控制載貨無人機進行應急物資投送。同時,“文鰩”系統還能實時同步每架無人機的飛行狀態,包括位置、高度、速度、航向及任務狀態等。
“這不僅實現了快速響應,還能有效利用空域和航空器資源。”公司研發人員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提升無人機的自主決策能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更智能的任務規劃,增強無人機的航時航程任務裝載等能力,同時打造集通用硬件、操作系統等四大板塊的“文鰩”開發者社區,供開發者基于統一的開發規范進行業務服務開發,以適應各種需求。
來源:川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