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雅柳
作為全國最早提出并率先實施“品牌戰略”的城市之一,青島始終以“品牌之都”為定位積極推進產業升級。即將啟幕的“質臻品牌·煥新賦能·熱AI青島”品牌日活動,不僅是其品牌建設成果的集中亮相,更凸顯了這座制造業強市借助AI技術尋求動能轉換的探索。
從技術突破到生態構建,從企業實踐到消費共鳴,青島正以系統性思維,讓AI不僅成為品牌升級的“加速器”,更成為激活城市產業基因、重塑品牌價值的關鍵引擎。

AI賦能:技術驅動品牌提質
將“熱AI”寫入年度主題,青島的選擇并非跟風。
當下,AI正從效率工具轉變為品牌重塑的核心驅動力,而青島通過產業布局與企業實踐,筑牢了技術賦能的根基。
產業布局上,青島已形成“一核多點”發展格局:以人工智能產業園為主承載區,光谷軟件園、元宇宙產業創新園等為特色區,AI產業的集群效應初步顯現。
其中,創新奇智的AI質檢系統在柔性液晶面板生產中實現了微米級精度的缺陷識別,讓“AI+制造”的效率優勢顯而易見。企業財報顯示,其2024年以18.7%的市場份額領跑全國工業質檢AI賽道。
極視角建成了國內最大人工智能視覺算法生態社區,數千種視覺算法為企業服務;疊加“工業大腦”“超大規模混合算力海洋”等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青島為AI賦能品牌奠定了堅實技術基底。
企業端的突破更印證了技術價值:海爾“AI之眼”能夠根據家庭習慣自動調節運行模式,推動家電從功能提供者轉型為生活場景服務商;海信基于“星海大模型”的AI電視,能記住用戶觀影偏好并主動推薦內容,讓服務更懂需求;賽輪“橡鏈云聊”大語言模型打通研發、制造與營銷環節,客戶在線即可定制輪胎參數——
這三者的共性在于,將AI技術優勢轉化為用戶可感知的價值,這正是品牌競爭的新內核。
值得關注的是,本屆品牌日的AI元素不止于展示,更在培育市場認知。從技術研發到消費體驗,AI正全方位滲透品牌建設各環節,為品牌資源高效聚合筑牢技術基礎。
打破壁壘:協同構建品牌生態
如何讓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動能?青島的解法是:打破壁壘、協同發展。
在市級層面,活動成立制造業品牌發展聯盟,其核心價值在于破解“協同壁壘”——讓海爾、青島啤酒等龍頭企業的經驗下沉,推動“政產學研金服用”資源按市場需求流動。
相比于杭州“鏈長制”以政府主導為特征,強調縱向產業鏈貫通,青島的聯盟則以龍頭企業牽引為核心,側重橫向的生態協同:龍頭企業開放AI模型接口,中小企業可直接復用成熟技術;高校實驗室的研發成果,通過聯盟快速對接企業需求,實現“實驗室到生產線”的無縫銜接。
這種有組織的協同運作模式,直擊地方品牌建設的痛點——中小企業缺技術、缺渠道,龍頭企業缺生態協同。而聯盟的作用,正在于搭建“能力共享”的橋梁。
區域實踐的差異化路徑提供了可借鑒樣本。據工信部公示信息,嶗山區培育的卡奧斯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連續6年位居國家級“雙跨”平臺首位;2024年該區12個品牌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占全市半數、居全省區縣第一。

城陽區則聚焦食品產業,以細分領域領軍企業構建“城陽味道”。行業調研報告顯示,義龍包裝在調味品包裝裝備領域市占率達71%,海科佳裝備的掛面成套裝備市占率為50%,沃隆堅果、利和味道等品牌亦在消費市場表現亮眼。
這一模式直接服務于青島市“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建設,通過品牌賦能推動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讓品牌建設從“單兵作戰”轉向“集群發展”。
場景創新:讓品牌與消費者深度貼近
品牌建設的最終落腳點,是與消費者深度連接、實現價值落地。青島正通過消費場景創新,打通品牌建設與消費終端的“最后一公里”。
“品牌之夜”嘉年華融合國家補貼與企業讓利,直接拉動消費潛力釋放。政策補貼降低了消費門檻,場景創新則讓品牌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體驗”,二者疊加重構了青島品牌與消費者的關系。
區域專場的場景設計更見巧思。嶗山區“智匯嶗山”用VR體驗讓“科技改變生活”可見可感,與當地AI產業優勢呼應,讓“硬核技術”落地為生活便利;城陽區“食在青島”則以“一杯咖啡、一袋堅果、一份甜品”具象化“城陽味道”,將食品產業供應鏈優勢轉化為“可體驗、可傳播”的消費符號。
消費場景與產業根基的綁定,讓品牌從“工業符號”變為“生活方式”,這是青島制造業品牌價值閉環的關鍵。
與此同時,“品牌共創”項目允許市民生成電子明信片、《品牌日報》等專屬紀念品,跳出了傳統“品牌單向輸出”的模式,讓品牌建設成果從“可知”變為“可觸”“可分享”,提升參與感的同時催化了價值認同。
而浮山灣53棟高層樓宇打造的“青島品牌長廊”,更將場景創新延伸至城市空間維度——通過構建“智能制造示范”“特色文旅體驗”“多元互動打卡”三大場景空間,推動市民從“圍觀”向“消費”轉化。
全民參與的模式既激活了消費即時活力,更在互動中深化了消費者對青島品牌的長期認同。
2025年品牌日系列活動,是青島在數字時代的一次集中路演。作為全國品牌戰略的先行者,青島的實踐表明:品牌建設不是孤立的企業行為,而是城市產業生態與創新能力的綜合體現。
當AI技術持續賦能產業升級、區域品牌形成集群效應、消費者與品牌建立深度認同,青島正以“品牌之都”的新內涵,詮釋高質量發展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