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楊曉飛
從昔日閉塞落后的貧困村,到如今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的“全國文明村鎮”,山西省汾陽市中寨村用十年時間,交出了一份鄉村振興的亮眼答卷。走進中寨村,青山環繞,白墻黛瓦,道路整潔,文化廣場上歡聲笑語,一幅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過去,中寨村村民以傳統種植業為生,收入微薄。近年來,村集體依托當地資源稟賦,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特色種植、鄉村旅游和農產品加工三大產業。
其中,中寨村建成500畝核桃經濟林,引進優質品種,年產值超300萬元;打造“田園綜合體”,春季賞花、秋季采摘,年接待游客超5萬人次;建設核桃油加工廠,提升產品附加值,帶動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長至2.8萬元。
中寨村不僅富了“口袋”,更富了“腦袋”。村里成立紅白理事會,推行移風易俗,婚喪嫁娶費用降低60%;組建秧歌隊、鑼鼓隊,定期舉辦“道德講堂”“好媳婦好婆婆”評選,讓文明新風深入人心。
通過實施人居環境整治,中寨村完成改廁、污水管網改造,綠化率達45%,并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站。村民感慨:“現在村里比城里還干凈,晚上路燈亮堂堂,散步跳舞都有了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