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庫同心,山海共融。2025年是寧波對口支援庫車十五周年,也是第十一批寧波援疆干部人才進疆第三年。這不是單向的奔赴,而是跨越4500公里的雙向應答——從東海之濱到大漠邊陲,一批批援疆人用腳印在戈壁灘寫下“甬能量”,一趟趟物流專列跨越千里,滿載著寧波人民的深情厚誼。
從“物援”到“心連”,從“輸血”到“造血”,“甬庫在一起”是荒漠大棚里紅艷欲滴的草莓,是庫車校園里同步直播的寧波課堂,更是兩地孩子共繪“我的家在中國”的蠟筆畫。甬庫同心,從來不是地理的奇跡,在廣袤的新疆大地上,“援疆”二字已淬煉成“共繪新‘疆’來”的生命契約。
甬庫連心“醫”路情
為庫車筑起“帶不走”的健康屏障

在新疆庫車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一場跨越萬里的醫療援疆行動正在持續推進,書寫著新時代的暖心篇章。自援疆工作開展以來,寧波醫療援疆團隊以“輸血”與“造血”并重、“硬件”與“軟件”共建的創新模式,推動當地醫療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從“組團式”幫扶到“柔性式”支援,再到如今“大專科”3.0版的迭代升級,寧波醫療援疆工作不斷深化,為庫車各族群眾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健康屏障。
康復故事:醫療援疆帶來生命希望
時隔一年,在庫車人民醫院心血管科辦公室,我們再次見到了那個笑容燦爛的柯拉熱·艾合買提。只見她手持聽診器,俏皮地說:“我在玩醫生游戲,我來聽聽你的心跳聲。”一旁的媽媽笑著補充:“每次來復查,她都會學做一下醫生,給我們聽診。”
媽媽告訴我們,從寧波動手術回來的一年,小艾合買提恢復得很好,體重從手術前的9公斤增加到了15公斤,已經跟同齡孩子差不多了。“她特別喜歡跑和跳,一開始我們跟在后面還是有點擔心的,但她一溜煙就跑沒影了,一點問題都沒有,后來我們就慢慢放心了。”

回想起去年的艱難時刻,柯拉熱·艾合買提的媽媽仍心有余悸:“當時,孩子先是被篩查出先天性心臟病,寧波市援疆指揮部特地安排到寧波進行手術。然而到寧波經仔細檢查,又發現一側腎臟無功能。”
就在全家陷入絕望時,寧波市援疆指揮部迅速啟動救助機制,協調寧波多家醫院,制定詳細手術方案,最終成功實施了手術。寧波市援疆指揮部不僅提供手術資金支持,還承擔患兒在寧波治療期間的生活費用,大大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
“從這一年來復查的情況看,孩子手術后恢復良好。”柯拉熱·艾合買提的主治醫師、庫車人民醫院心血管二科的木巴拉克·艾尼瓦說:“寧波市援疆指揮部推動了心臟疾病早篩機制的建立,寧波援疆專家要求醫院主動到鄉里篩查嚴重心臟病患者,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而且,寧波市援疆指揮部還積極籌集社會資金,成立了救助基金,已經幫助30多位長期未得到救治的大病患者重獲健康。”

木巴拉克·艾尼瓦醫生還介紹說,在寧波市援疆指揮部的推動下,南疆首個心臟病診療中心和手足病矯正中心得以建立,這讓本地患者不再需要長途跋涉求醫,在家門口就能獲得優質醫療服務。
醫者仁心:寧波援疆醫生的奉獻精神
提及寧波援疆醫生,讓木巴拉克·艾尼瓦醫生向我們回憶起寧波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眼科學科帶頭人、主任醫師陸勤康教授到庫車開展醫療支援工作的場景。那一次,庫車人民醫院提前發布了陸勤康教授要來的消息,不少病患提前來到醫院等候。但那天晚上飛機延誤,一直到晚上10點多陸教授才抵達。一下飛機,他顧不上休息,第一時間趕到醫院。

“當時醫院那條一百來米長的長廊里,擠滿了等著陸教授的患者。”木巴拉克·艾尼瓦醫生說,“他沒有絲毫耽擱,馬上開始梳理每個病患的情況,哪些是需要做手術,哪些可以門診治療,都安排得妥妥當當。第二天,他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手術中。其實,這樣的場景在寧波來庫車的援疆醫生工作中屢見不鮮。”
“在寧波醫生手把手的指導下,現在,就算面對復雜病例,我們本地醫生也能從容應對了。”木巴拉克醫生自豪地表示。
通過“名醫工作室”和“師帶徒”機制,寧波專家為當地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建立的12項新技術標準使醫院年手術量增長40%。
醫療援疆,架起甬庫兩地的連心橋
“醫療援疆實際上是整個援疆體系當中老百姓直接獲得感最強的一塊工作。”寧波市援疆指揮部黨委副書記、副指揮長、紀委書記張杰介紹。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寧波市援疆指揮部投入專項資金,建立了南疆地區首個標準化心臟病診療中心和手足顯微外科診療中心。兩個中心配備了先進的醫療設備,包括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心臟彩超等高端儀器,填補了南疆地區在該領域的空白。
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寧波市援疆指揮部創新實施了“百名柔性醫療專家援疆工程”,采用“1+X”幫扶模式,即1名寧波專家帶教多名本地醫生。目前已成立10個名醫工作室,涵蓋心血管內科、兒科、骨科等重點科室。張杰特別提到:“我們選派了50位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專家,每批專家駐點工作3-6個月,確保幫扶工作的連續性。”
在醫療技術提升方面,通過“以院包科2.0版”的創新模式,寧波市援疆指揮部重點幫扶了心血管疾病、創傷急救等特色專科。統計數據顯示,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累計完成心臟病手術70例,手足畸形矯正手術21例,其中62例為阿克蘇地區或庫車市首例高難度手術,實現了30項技術突破。

“最令人欣慰的是醫院整體實力的提升。”張杰說,庫車人民醫院在寧波醫療團隊的幫扶下,不僅通過了二甲醫院評審,更在全疆縣級醫院綜合考評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2023年的第16位躍升至2024年的第2位。醫院年門診量增長35%,手術量增長40%,轉診率下降60%,切實解決了當地群眾看病難的問題。
“醫療援疆工作架起了甬庫兩地的連心橋。”張杰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繼續深化“組團式+柔性式”幫扶模式,重點加強遠程醫療協作平臺建設,讓優質醫療資源惠及庫車各族群眾。
來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