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龍頭新聞·黑龍江日報 杜清玉
18日,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人頭攢動,走進黑龍江展區,“黑土優品”的特色農產品顯得格外清新。

從五常大米的顆粒飽滿到鮮食玉米的清甜多汁,從白樺樹汁的天然純凈到雜糧的豐富多樣,一條貫穿“種子到筷子”的綠色產業鏈,正通過第三屆鏈博會向全球參觀者展示。

“這大米是用烏蘇里江水灌溉的。”展位前,北京市民李女士捧著一小袋饒河大米驚奇地說。饒河縣勝利米業有限公司銷售經理王天一趕忙介紹起自家大米的優勢和來歷。“我們的饒河大米產自寒地黑土,擁有獨具天然優勢的自然條件。我們的農作物都是用天然水灌溉的,大米口感回甘強烈,吃起來也很有嚼勁。”

優質的產品背后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從育種上活水灌溉、合作社統一標準化種植,到加工環節的智能色選機分揀,再到低溫倉儲鎖鮮,每一步都藏著“黑科技”。
鮮食玉米展位前,大慶老街基農副產品有限公司銷售經理王一宇正忙著對接客商,希望把黑土地的甜糯玉米推向更遠的市場。一顆好玉米的“出生證明”,離不開高標準基地。王一宇介紹:“我們的‘肇州糯玉米’是擁有統一國家地理標志的品種。28項全鏈標準,從土壤墑情到采收運輸全部量化,3小時內完成速凍鎖鮮。通過精深加工,還衍生出了多種產品,例如糯玉米碴,玉米養生粥等。”

一邊介紹,王一宇一邊用手機展示商品的溯源二維碼。掃碼后,田間溫度、檢測報告、加工時間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了“每一口都可追溯”。這種“種植-加工-冷鏈-出口”的全鏈條,讓龍江鮮食玉米產業不僅帶動農戶增收,更填補了國際高端鮮食玉米市場的供應缺口。
“黑龍江三個字就是我們產品的背書,消費者也非常認可,它是高品質和純天然的代名詞。”深耕北京市場十七年的京糧北谷糧食集團銷售總監劉國強說,這次我們想增加一下產品線,因為鮮食玉米最近銷售勢頭比較旺盛,我們已經與齊齊哈爾、綏化的一些合作社進行了合作。同時還希望能再拓寬一下采購渠道,目前正和牡丹江的一家種植企業洽談合作。

黑土地上種得出玉米、大豆,竟還能種出山藥。“黑土優品”展區內,一款山藥煎餅吸引了不少客商的目光。“我們以山藥為原料,推出了這款山藥煎餅。山藥之所以能種在黑龍江,是因為我們特別與中科院研制的‘中科棉白’新品種,已經申請了專利,我們在全國一共種了300畝地,每畝產量大概有2500公斤到2800公斤。”樺川縣萬興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商務經理邢寶賀告訴記者,公司的產品不僅有煎餅,還有山藥粉條、山藥刀花寬面、山藥枸杞粉等十余種品類,年銷售額達2500萬元以上。

一位來自深圳的采購商拿起煎餅品嘗,他說:“這款煎餅口感綿密,入口即化,很適合老年人食用,我們是做銀發經濟相關行業的,為了進一步合作,希望可以到工廠去看看。”
展臺前的對話熱鬧非凡,簽約臺上的合作更是成果豐碩。
17日上午,一場黑龍江省農投食品集團與京東集團、京津冀地區企業的簽約儀式拉開序幕,推進“金谷農場”系列產品入駐豫中南數字平臺,為農產品流通注入數字化動能,讓“黑土優品”產業鏈再添“數字翅膀”。

“我們在京團體會員大概有3000多家,涵蓋各領域,包括有機食品、食品精深加工、包裝、物流,還有商超。這幾天會組織會員企業到鏈博會精準對接,希望以后能有機會把我們的企業帶到黑龍江實地調研,促進合作。”北京黑龍江企業商會執行秘書長張瑞說。

從鏈博會可見,國際農產品競爭早已從單純的價格之爭轉向品質較量。競爭的維度也從過去的初級產品層面,不斷延伸至對產品品質的信任之爭。面對更高層次的競爭,“黑土優品”如何應對?黑龍江省農投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任關宇說:“我們將以寒地黑土稀缺的生態為價值錨點,通過數字溯源和國際認證,建立起消費者對‘黑土優品’品牌的信任,用健康的功能性產品和跨境的短鏈供應,打開增量市場,同時擴大國內外兩個大市場,從黑龍江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升級為全球健康食品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同時,通過對此次鏈博會前沿趨勢的洞察,為后續黑龍江農投食品決策發展提供清晰的戰略思路。”
來源:龍頭新聞·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