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單爍
一股赴港上市浪潮正在奔涌。2025年7月9日,六家企業同時在港敲鑼上市,創下單日紀錄。
在這股赴港上市熱潮中,山東企業正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
據山東省金融監管局2025年7月16日數據,上半年全省11家企業遞表港交所,占內地申請總量的5%;青島、濟南、煙臺的新銳制造與科技企業集體南下,建邦高科、天岳先進等“硬科技”企業沖刺“A+H”雙平臺。
當“國際化”從口號變為生存剛需,齊魯大地的產業變革力量正借道香港,開啟一場資本與產業鏈的全球卡位戰。
港交所的山東新面孔
濟南天橋區的建邦高科車間內,納米級銀粉在精密設備中勻速流動。據建邦高科2025年5月港股招股書,這種應用于光伏電池核心環節的導電材料,已助力企業躍居全球市場份額第二。
2025年5月,該公司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其股東名單中明確標注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晶科能源等戰略投資者。與此同時,濟南槐蔭區的天岳先進正調試新一代碳化硅襯底生產線——
據該公司2025年4月科創年報披露,其產品應用于電動汽車與量子通信領域。據港交所申報記錄,這家碳化硅龍頭在2022年登陸科創板后,再度啟動港股上市,試圖打通“A+H”雙融資通道。
可以看到,今年以來,山東企業的南下名單持續加長:
據山東省委金融辦2025年7月16日通報,截至2025年7月18日,全省在港上市企業總數突破70家,僅上半年新增量就接近過去三年總和。
魯企南下的三重戰略邏輯
為山東企業推開通往香江之門的,是今年以來不斷吹拂的政策東風。今年2月份,國務院《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文件明確支持內地企業赴港融資,并將香港定位為跨國供應鏈管理核心樞紐。
今年以來,進一步提升的上市效率則進一步助推山東企業密集赴港。據招銀國際在2025年6月濟南“魯港資本市場融合發展研討會”披露的數據,港股IPO平均周期壓縮至300天內,較A股提速超50%。
同時,港交所還對市值超百億企業推出的“快速審批”機制,據港交所2025年3月修訂的上市規則指引,該機制下的企業審批周期可縮短至30天。
重要的是,今年以來,大量山東企業還收獲了來自國際資本的精準灌溉。例如,在建邦高科的招股書中可以看到,沙特阿美明確列為核心戰略投資者;據公司2024年年報,天岳先進的客戶清單則覆蓋英飛凌、博世等全球功率半導體巨頭。香港資本市場的全球化屬性,使山東企業得以接入國際資源網絡。
“港風”資本跳板背后的競逐與挑戰?
詳看各城市板塊,青島、濟南等城市的赴港熱情更是高漲。
例如2025年6月26至27日,濟南高新區舉辦“魯港資本市場融合發展研討會”,會議實錄顯示高新區負責人劉紅文宣布構建“全周期上市服務生態”,首批聚焦建邦高科、天岳先進等3-5家目標企業。
更深層的變革來自國資引領。財報顯示,山東高速集團旗下山高控股總資產三年激增至661.7億元,通過發行港元債券反哺省內綠電基建;山東黃金2024年通過H股募資52億港元開發海外金礦,省屬國企的跨境資本循環正在被加速打通。
更重要的是,赴港上市對山東企業而言,遠非簡單的融資渠道切換——
無論是建邦高科通過沙特資本進入中東新能源市場,天岳先進借國際資本擴建碳化硅產線,還是齊魯高速以港元債券撬動省內綠電投資。可以看到香港正從跳板蛻變為山東產業全球化的資源整合樞紐。
但對于山東企業而言,澎湃機遇的背后同樣面臨著艱巨挑戰。例如,聯交所持續提升的對ESG披露要求意味著更嚴苛的合規挑戰,而這也必將成為山東企業重構全球競爭力的必經之路。
如何將港股募集資金轉化為核心技術壁壘?這將決定這批南下魯企能否在新一輪產業變局中占據主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