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安徽省正式印發《培優育強縣域制造業特色產業集群行動方案》,明確構建“4433”萬千億制造業產業體系,并設定目標:2027年全省培育60個百億級縣域制造業特色產業集群,2030年擴增至100個左右。在這一省級戰略布局中,合肥市全域八區縣入選重點培育名單,覆蓋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大方向,成為安徽打造制造強省的“核心戰場”。
合肥的集群建設緊扣差異化與協同化雙原則,既強化現有產業鏈協同,又布局未來產業,推動技術創新與規模擴張,形成全域產業鏈互補格局:
長豐縣:依托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基礎,同步發展流體控制設備及智能家電(居),構建“汽車+家電”雙驅動模式;
肥東縣與肥西縣:分別聚焦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先進光伏及光儲設備組件、化工新材料,形成新能源上下游配套鏈;
核心城區:包河區(汽車智能電控裝備)、廬陽區(光電與儀器儀表,軟件和信息技術)、蜀山區(環境監測技術與裝備)分別承擔關鍵技術突破任務,強化高端要素集聚;
縣域配套:巢湖市(輕量化汽車零部件)、廬江縣(新能源電池材料及磁性材料)則瞄準細分領域,填補產業鏈空白。

在集群建設方面,合肥有多個重點項目支撐。例如:投資建設的新橋智能電動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定位世界級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集群,預計年總產值達5000億元;中汽中心安徽檢測基地項目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的重要"底座"工程;蔚來在合肥擁有兩座智能制造工廠、120余家本地產業鏈合作伙伴,截至2025年5月,蔚來公司已累計交付新車超76萬臺;蜀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被認定為安徽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園區,集聚了430余家重點企業,實現全年營收超500億元等。



合肥還在創新方面發力,江淮汽車聯合多所高校啟動了"下一代自主可控新能源汽車研發與產業化平臺";合肥創新性地采用了"場景招商"模式,聯合19個城市成立了全國首個"場景創新城市聯盟",把招商從"給政策、求企業"升級為"給機會、引技術"。

合肥產業集群的發展,不僅是區域經濟增長極,更是安徽制造業升級的核心支撐。通過集群效應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城市競爭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未來,合肥將以產業集群為支點,在全球產業格局中占據更重要位置,成為縣域經濟與都市圈協同發展的標桿。
來源:投資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