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民企掀起了一個小小的收購潮。
7月14日,青島上市企業賽輪輪胎發布公告:全資子公司賽輪沈陽將收購普利司通沈陽100%股權。
賽輪輪胎是國內首家A股上市的民營輪胎企業,這兩年在全球范圍內布局多個大項目。
7月13日晚間,青島另一家上市公司德固特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浩鯨云計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浩鯨科技”)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資金。
受此利好刺激,7月14日公司股票復牌后持續大漲,已創下近4年新高。
此外,7月10日晚間,停牌五天的無錫上市企業長齡液壓發布被青島企業收購的公告:
收購方由成立于2018年的青島造芯新勢力“核芯互聯”創始人胡康橋及其關聯方,將斥資21.13億元,通過“協議轉讓+要約收購”的創新方案,合計持有該公司41.99%表決權,從而取得控制權。
前些年,青島國資在資本市場瘋狂掃貨,借此入主上市公司并為城市引入相關產業,引發各界關注。
與國資相比,民企收購行為更能反映一個區域的經濟活力。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中敢于甩出大手筆,一是溢價通常不會很高,時機合適;二是,敢買本身就說明了對市場前景與自身業務的看好。
若青島民企能創造一個類似青島國資的收購現象,那城市的產業活力會有機會提升一個層次。
1
縱觀青島民企最近的幾次出手,一個顯著的特征是:大膽。
德固特要收購的浩鯨科技,無論是營收規模還是凈利潤,都要比德固特高許多。
2023年和2024年,浩鯨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8.61億元、36.54億元,凈利潤2.02億元、2.05億元。截至2025年3月末,浩鯨科技資產總額56.17億元,所有者權益29.54億元。
反觀德固特,截至2024年年末,員工人數為566名,公司注冊資本為1.5億元。去年營收5.09億元,同比增長64.21%;歸母凈利潤9671.51萬元。
一個年營收5億,一個年營收36億,也難怪本次收購被市場稱為典型的“蛇吞象”。
至于收購資金來源,德固特表示:擬向不超過35名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以詢價的方式發行股票募集配套資金。
賽輪收購普利司通沈陽的舉動,也是一次冒險。
后者是一家已經停產的企業。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普利司通沈陽虧損4.80億元;2025年上半年,營收僅94.32萬元,虧損卻高達5.51億元。
對于賽輪而言,該筆收購最大的好處是獲得成熟的工業用地以及產線等基礎設施,能快速啟動,提升產能。
賽輪在公告中表示,本次收購完成后,公司將調整普利司通沈陽的管理層,并將充分利用該公司現有的土地、廠房及設備等資產,結合企業發展戰略確定具體的建設項目。
公告顯示,普利司通沈陽原先具備年產170萬條載重子午線輪胎的生產能力。按行業經驗,同等規模輪胎工廠新建成本約10億–15億元。從這一點看,賽輪是賺到了。
作為國內輪胎行業的龍頭企業,本次收購也能看出,賽輪構筑“國內+國外”雙輪驅動格局的努力。
目前,賽輪在東北僅有賽輪沈陽一家工廠,攬入普利司通沈陽后,會增強在當地市場的競爭力。要知道,東北擁有一汽等重要汽車制造廠商。
風險也顯而易見。今年以來,賽輪的財務壓力顯現,加上輪胎市場的內卷以及整合過程的不確定性,都是企業要面臨的挑戰。
正因為如此,賽輪表示,后期可能存在因市場變化、行業政策調整等因素導致的項目建設未達預期的風險。
之前,坊間曾流傳北方企業家保守的說法。青島企業最近的操盤,著實與保守不沾邊。

2
青島民企此次全國出擊的另一大特征是:跨界。
成立于2018年的核芯互聯青島,是一家專注于數模混合信號鏈芯片設計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涵蓋轉換器、時鐘、高速SerDes,以及信號鏈上的其他關鍵器件,產品型號達到1600多種。
其創始人胡康橋是一位“80后”,從清華大學畢業后赴美留學,曾入職美國超威半導體公司(AMD),后回國創業。
而2021年登陸上交所的長齡液壓,是集液壓元件、精密鑄件、回轉減速器件等產業于一體的大型制造企業,主要產品為液壓中央回轉接頭、履帶張緊裝置、液壓閥、回轉減速器及各類精密鑄件等。
很明顯,兩者在業務上并無交集。因此,外界猜測,核芯互聯拿下實控人急于易手的長齡液壓,有可能是注入資產,實現借路上市。
核芯互聯原計劃2022年沖擊科創板,可惜沒能如愿。目前,核芯互聯已完成四輪融資,累計融資超6億元,中金資本、同創偉業、東方富海等頭部機構均在投資方之列。
如果能借路上市,企業可拿到低成本融資,投資方能實現投資增值,并可更順利地實現退出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核芯互聯本次收購,得到了無錫國資的助力。在關鍵時刻,無錫國資旗下公司,接收了核芯互聯價值約6億的股權,使后者順利籌集到了收購資金。
德固特收購浩鯨科技的跨度同樣很大。
德固特聚焦節能環保領域,是炭黑裝備制造業的“隱形龍頭”,在炭黑設備、高溫換熱領域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
浩鯨科技是一家國際化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商,面向全球電信運營商、云基礎設施服務商及政企客戶提供數字化和智能化解決方案。在云計算領域,浩鯨科技是阿里云、天翼云、移動云等主流云基礎設施服務商的合作伙伴,已累計承擔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個云項目。
德固特稱,通過本次重組,主營業務將從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拓展至電信軟件開發及服務、云和AI軟件開發及服務、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可成功構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
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重組的難度可想而知。從環保到數字化服務,德固特要過業務、管理等多道關口。

3
不管怎么說,通過這幾筆收購,還是看到了青島企業的闖勁。這些充滿朝氣的公司,是城市產業向上、人才聚集、資本匯聚的寶貴承接平臺。
在這幾家公司背后,都能看到“技術型”企業家的影子,他們是創始人,與企業融為一體,且均在短時間內帶領企業快速成長。
賽輪的董事長袁仲雪,出自“中國橡膠業黃埔軍校”的青島科技大學,先后創立了軟控和賽輪兩大公司,其中賽輪成立于2002年,9年后便在A股上市。
參與德固特創建的現任董事長魏振文畢業于山東理工大學農業機械化專業,是教授級工程師。公司成立于2004年,2021年登陸資本市場。
核芯互聯的創始人胡康橋是清華系,畢業于電子工程系本科專業,是國家科技創業領軍人才。
在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沉浸實業多年,對行業極為熟稔。換句話說,不是屬于“賺快錢”的類型。
所以,他們的企業穩健成長,并最終在資本市場上掀起了浪花……
來源:鳳凰網青島
原標題:青島民企開啟“收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