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川觀新聞 文露敏
四川工業經濟半年“成績單”已出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
這個數字,超過全國增速近1個百分點。更可貴的是,在一季度以7.2%的增速拿下近三年“最強開局”基礎上,增速仍有所加快,創下了3年多來月度累計增速高點。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是GDP的組成部分。其增長速度,反映了一定時期四川工業生產增減變動的相對數,是判斷短期工業經濟的運行走勢的重要指標。
“攀高”的數據,成為四川工業挑大梁的角標。那么,一路“攀高”的底氣和動力從何而來?
從生產車間來
四川工業經濟“細胞”活躍
7月18日,成都市成華區龍潭工業園內,成都卡諾普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精彩場景正在上演。當天下線的工業機器人,不久后,將出現在馬來西亞的某間智能工廠中。
“今年是厚積薄發的一年。”卡諾普副總經理鄧世海感嘆。一組數據可以佐證——2020年,企業的工業機器人機型用一個手掌就能數得過來,如今,已經開發出60余款機型;今年上半年,卡諾普工業機器人出貨量同比實現穩定高速增長。
不止卡諾普,今年上半年,四川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同比增長63.1%。
工業機器人為何能夠迅速挺進工廠?“工業門類廣泛,機器人要干好活,需要‘量身定制’,從‘0’到‘1’這一過程尤為關鍵。”鄧世海提到,在應用場景對接上,企業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不少幫助和扶持,成為起量發力的有力支撐。

去年以來,四川大力開展工業領域供需對接活動,實施工業企業供需對接激勵等,解決工業企業訂單需求不足、供需信息不對稱、產銷銜接不順暢等問題。
翻開半年報,產量增長強勁的還不止工業機器人。今年上半年,四川鑄造機械、發電機組、工業鍋爐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80.0%、50.2%、30.4%。
“今年上半年風電設備交付量突破1000臺,較2024年同期增長209%。”東方電氣集團相關負責人透露,企業通過儲備式生產,新增布爾津、若羌基地,強化葉片模具資源保障及傳動鏈自主裝配能力,產能實現跨越式提升。
有產量,也有效益。1—5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63.3億元,同比增長7.0%,增速較1—4月加快0.9個百分點,連續6個月回升。
一個個車間、一家家企業,構成四川工業經濟最活躍的“細胞”。
“大”有乾坤——全省前50強工業企業中有37戶生產增長、有23戶兩位數增長,合計拉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1個百分點。
“小”有后勁——規模以上小微企業活力較強,增加值增長9.4%,今年以來持續高于全省工業平均水平。
從重點產業鏈來
四川優勢產業乘勢而上
7月9日,隨著捷達品牌全新VS8車型和全新一代速騰L車型駛下生產線,“四川造”汽車產品矩陣又添兩員。7月18日,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生產車間內,兩款新車型已進入批量生產階段,產能穩步爬坡,未來單日最大產能可達500臺。
新車型帶來新增長。今年上半年,受重點企業新車型爬坡上量拉動,四川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1.0%,連續6個月保持20%以上的較快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14.4萬輛,超過2024年全年水平。
“成都經開區汽車產業1—6月累計產值624.17億元,同比增長14.66%,其中實現整車產量40.59萬輛、同比增長26.42%,新能源汽車產量11.27萬輛、同比增長386.33%。”成都經開區汽車和先進制造業發展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兩年內,吉利體系領克Z20、極氪X、銀河星愿新能源車型項目及沃爾沃體系EX90、極星3等中高端新能源車型項目的先后落地,成為增長曲線的有力支撐。

駛入“快車道”的汽車制造,是四川大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重點產業鏈建圈強鏈的切片。
上半年,全省加快推動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和“15+N”重點產業建圈強鏈,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基礎不斷夯實。1—6月,工業六大優勢產業增加值增長7.7%,增速高于一季度、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電子信息產業、裝備制造產業增加值保持兩位數增長。
“政策的系統性、連續性,提升了政策的整體效能,也有助于不斷鞏固和增強經濟穩中向好態勢。”四川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楊治剛分析。
比如,去年和今年省政府辦公廳接續印發的“16條”“21條”,都對汽車企業進行重點支持。特別是,對燃油汽車生產企業、新能源汽車增產等進行激勵,一定程度緩解了汽車生產企業面臨的生產銷售壓力,助其度過“陣痛期”。
記者注意到,7月,四川又印發《關于增強優質產品生產供給能力引領和提振消費需求的實施意見》,公布2025年度四川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等。
隨著優質消費品供給能力持續提升、特色產業集群“拔節生長”,“上揚曲線”的延續,又將值得期待。
來源:川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