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人社部人力資源流動管理司副司長張文淼在周二的人社部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上回應了如何破解當前制造業“招人難”、“留人難”的問題。
張文淼表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吸納就業和開發人力資源的重要領域。人社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了人力資源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工作,促進制造業領域人力資源開發利用和高質量充分就業,為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供充分的人力資源支撐。
“主要考慮是,在30個左右具備條件的城市先行先試,用3年時間,努力推動實現融合發展機制創新、政策創新、平臺創新、模式創新,形成人力資源與實體經濟協同高效的發展格局。”張文淼說。
張文淼提到,接下來將鼓勵試點城市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是打造招聘用工聯合體,提高用工保障水平。張文淼表示,人社部將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聯合制造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產業組織,建設招聘用工聯合體,提高人力資源利用效率,滿足制造企業“季節性”“潮汐式”的用工需求。探索建設跨企業培訓中心,促進勞動者素質和技能提升,滿足制造企業轉型升級對技能人才的需要。
二是打造制造業人力資源專業服務機構,提高人力資源供需對接水平。張文淼提到,人社部將培育面向制造業人員招聘和管理的專業化、高水平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支持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研發招聘大模型、智能面試、虛擬現實培訓等產品,幫助制造企業快速獲取各類人才,提高人崗匹配效率。
三是打造常設性制造業招聘專區,提高人力資源綜合服務水平。張文淼表示,人社部將推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與制造企業、工業園區加強合作,提供高效的就業、社保、人力資源流動、勞動關系等公共服務,幫助制造企業“一站式”解決招人用人需求。
另外,人社部表示,將推進人力資源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采取更多務實舉措助力制造企業破解“招人難”“留人難”問題。同時,進一步深化人力資源市場管理改革,對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創新監管手段和方式,探索建立制造業人力資源服務標準體系,確保穩妥有序推進試點工作。
工信部1月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51.2萬家,較2023年末增長6.1%。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公布的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及調研分析報告顯示,制造業企業數量占500強比例達66.4%,占比連續3年實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