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翟瑞民
“十四五”期間警方共破獲電詐案件173.9萬起
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政委姜國利7月2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期間,全國公安機關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持續保持對涉黑惡犯罪的高壓嚴打態勢,共打掉黑社會性質組織590余個、惡勢力犯罪組織8900余個,破獲相關各類刑事案件10.5萬起。公安部先后掛牌督辦183起案情重大、復雜的黑惡案件,緝捕“漏網之魚”行動目標逃犯2353名。“十四五”期間,打掉涉網黑惡犯罪組織2192個,破獲刑事案件3.8萬起。在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方面,公安機關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73.9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6.6萬名,其中包括詐騙集團幕后“金主”、頭目和骨干3442名。
去年以來檢方起訴涉電商領域相關犯罪1萬余人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7月23日消息,電商產業鏈不法亂象增多,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破壞公平市場競爭秩序、影響電商行業健康發展。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全國檢察機關起訴涉電商領域相關犯罪1萬余人。檢察辦案發現,涉電商犯罪領域以下情形值得重點關注:相較于傳統售假犯罪,利用電商渠道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侵權成本更低、營銷模式更新、售假渠道更隱蔽、治理難度更大;電商行業涉及通信、物流、零售、互聯網等各個領域,掌握大量公民個人信息。在利益驅使下,部分從業者違規獲取個人信息并非法出售、提供;一些不法分子通過電商直播平臺,利用公眾對直播商品真偽難以鑒別的特點,精心設置直播話術,將廉價商品進行包裝,以“高價回收”等為名實施直播詐騙行為,誘導消費者購買。
氣象局:7月以來152個國家級氣象站高溫超40℃
7月23日,中國氣象局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入汛以來,全國平均高溫日數(8.5天)為歷史同期最多,平均氣溫(16.8℃)為歷史同期次高,陜西、河南、山東、湖北、四川、新疆等6省(區)氣溫為歷史同期最高。7月11日以來,40℃及以上的高溫主要出現在陜西東南部、湖北中西部、重慶東北部和西部、新疆東部以及內蒙古西部等地,覆蓋面積達40.7萬平方公里,152個國家級氣象站觀測到40℃及以上氣溫。共有102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7月極值,其中新疆吐魯番東坎(48.7℃)、陜西興平(43.1℃)、湖北巴東(42.9℃)等32站突破歷史極值。
市監總局出臺執法指南細化廣告違法行為管轄規定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7月23日消息,為指導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準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適用問題執法指南(二)》,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對廣告違法行為的管轄,有效防止推諉扯皮和“遠洋捕撈”現象,切實規范廣告領域涉企執法行為。《指南二》以廣告發布媒介為重點分類施策,梳理細化了對不同媒介廣告的管轄規定。對通過廣播、電視、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影等大眾傳播媒介發布違法廣告的,由廣告發布者所在地進行管轄;利用商品包裝物、印刷品、交通工具等移動載體發布違法廣告的,按照違法行為發生地原則進行管轄,并明確強調不得重復管轄。
水利部:云南廣西等地10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
據水利部7月23日消息,7月22日8時至23日8時,受局地降雨影響,云南南汀河支流南襪河,廣西桂南沿海灘營江,廣東練江和漠陽江支流三甲河,內蒙古額爾古納河支流激流河等9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最大超警幅度1.33米,其中云南南襪河小幅超保。此外,受高溫融雪影響,新疆伊犁河支流夏塔河流量小幅超警。今天,水利部滾動會商研判全國雨水情形勢,安排部署暴雨洪水防御工作;向天津,河北,內蒙古,山西,黑龍江,重慶,四川,甘肅,青海,陜西,貴州,廣東,廣西,云南等14省份發出“一省一單”靶向預警,提醒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災害防御、水庫安全度汛等工作。目前,水利部維持針對廣東、廣西、海南3省份的洪水防御Ⅳ級應急響應,4個水利部工作組正在廣東、廣西、海南、吉林防汛一線協助指導暴雨洪水防御工作。
我國首次以消費補貼形式支持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
據民政部網站7月23日消息,民政部、財政部日前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發放養老服務消費補貼項目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實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發放養老服務消費補貼項目。這是我國首次在國家層面以消費補貼形式支持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將推動降低失能老年人照護支出壓力,更好滿足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剛需。第五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失能老年人約3500萬,占全體老年人的11.6%。據測算,到2035年,我國失能老年人將達到4600萬,到2050年達到5800萬左右。《通知》介紹,項目將于2025年7月起,在浙江省、山東省、重慶市以及遼寧省沈陽市、安徽省滁州市、江西省新余市、四川省成都市等試點地區先行開展,后續將根據試點情況于2025年底前在其他省份推開。各個地區的項目實施期限為12個自然月。
最高法發布執行異議之訴司法解釋保障買房人權益
據央視新聞7月23日消息,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審理執行異議之訴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對于商品房消費者權益保護進行了細化、具體的規定,進一步拓寬了保護范圍,更大力度守護買房人的合法權益。該解釋自2025年7月24日起施行。執行異議之訴是針對強制執行中發生的財產爭議提起的訴訟。比如,買房人根據合同約定向開發商支付了房款,但還沒辦下房產證,若開發商因債務糾紛導致房屋被法院查封執行,買房人可通過提起“執行異議之訴”主張權利。根據以前的規定,如果被執行的房產是買房人的唯一房產,可排除強制執行,但如果買房人還有其他房產,則不能排除強制執行。此次司法解釋的一大亮點是放寬了對房屋類型、套數、性質的限制,將保護范圍從“保護居住需要”拓寬為“保護居住生活需要”。
今年1-6月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65萬個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7月23日消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6月,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65萬個,河北、遼寧、重慶、黑龍江、上海、福建等6個地區開工率超過80%。據了解,2025年,全國計劃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5萬個。
發改委: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12月18日正式啟動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王昌林7月23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關于海南自貿港封關的具體時間,經黨中央批準,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王昌林表示,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在12月18日這一天啟動封關運作,具有重要象征意義,也是向世界展示我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和信心。接下來還有幾個月時間,我們將抓緊做好后續準備工作,幫助經營主體充分了解封關政策、開展相關業務測試。
封關后到海南出差、旅游等不需要額外辦理證件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王昌林7月23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海南島封關不是封島,而是要進一步擴大開放,促進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封關后,海南與國際的往來將更加順暢自由,與內地的聯系將保持便捷高效。按照現階段的封關制度設計,除部分貨物從海南自貿港進入內地需要接受查驗外,大多數貨物以及所有的人員、物品、交通運輸工具等進出海南島,仍按現行規定管理,封關前后沒有變化。“大家到海南出差、旅游等,都和現在一樣,不需要額外辦理證件。”王昌林說。
三部門發布海南自由貿易港全島封關貨物稅收政策
據財政部網站7月23日消息,為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合印發通知,明確海南自由貿易港全島封關時的貨物稅收政策。政策規定,海南自由貿易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境外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設立“一線”,海南自由貿易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境內的其他地區之間設立“二線”。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登記注冊的獨立法人企業,自由貿易港內符合條件的事業單位及民辦非企業單位經“一線”進口征稅商品目錄以外的貨物免征進口稅收(包括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零關稅”貨物及其加工制成品在島內享惠主體間流通時免于補繳進口稅收。對“零關稅”貨物及其加工制成品經“二線”進入內地,以及流通至非享惠主體和個人時補繳進口稅收。其中,對海南自由貿易港鼓勵類產業企業加工增值達到或超過30%的貨物,經“二線”進入內地免征進口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