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長應勇在2017年陸家嘴論壇發表主旨演講稱,十年來見證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當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也見證了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蹄疾步穩,新的增長動力加快形成,撐起了中國經濟的一片新天地;還見證了上海經濟在創新轉型的軌道上行穩致遠,2016年上海市全市生產總值超過2.7萬億元,同比增長6.9%,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超過70%,上海口岸進出口總額占全國28%,集裝箱吞吐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
應勇指出,在當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相互交織的背景下,金融對各國經濟的作用和影響更加突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貿易國、第二大對外投資國,迫切需要一個與自身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
多年以來,在中央政府的統一部署和國家金融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目前上海聚集了股票、債券、期貨、貨幣、票據、外匯、黃金、保險等各類金融要素市場,成為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齊備的城市之一,擁有各類金融機構1515家,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全球中央對手方協會等一批重要的國際金融組織落戶上海。金融業成為對上海經濟發展貢獻最大的行業之一,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7%。
應勇表示,上海的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邁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今后幾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沖刺階段,必須把金融中心建設放在全球經濟金融格局深刻變革的大趨勢下,放在國家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大格局中,放在國家對上海發展的戰略定位上,站高望遠,加快推進。
應勇稱,要加快建設的是更加開放、更具輻射力和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近年來,我們充分利用上海自貿試驗區這塊“試驗田”,穩步推動自由貿易帳戶體系,跨境投融資匯兌便利、利率市場化等一系列金融改革事項,確立了適應更加開放環境和有效防范風險的金融創新制度。接下來,上海將繼續推動自貿試驗區與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深度聯動,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主動服務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深化落實“金改40條”,加快構建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體系,建設人民幣全球服務體系,穩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試點,不斷將金融開放向縱深推進。
此外,還要加快建設的是不斷創新、更具活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創新、探索金融中心建設的深度。上海正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通過科技與金融的緊密結合,進一步釋放了協同創新的聚變效應。一方面,上海推動金融融資更加廣泛、更加深入地融入創新鏈和產業鏈,為科創中心建設提供更加豐富的金融支持和服務手段。這些年投貸聯動、科技保險、科技創新板等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的落地生根,助推創新創業種子的開花結果。另一方面,上海依靠科技進步,加快推進金融創新和產品創新,金融新業態、新模式,成為金融中心越來越大的推動力。我們相信,伴隨著科創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設的聯動發展,上海國際金融一定能創造出更多更豐碩的創新成果。
上海要建設的是深化合作、更具包容性和普惠性的國際金融中心。國家要求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我們將加快提升上海金融市場的投融資服務功能,主動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金融機構的深度合作,加強與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戰略合作,打造成為國內外金融資源配置的重要節點。上海愿與全球著名的金融城市攜手,共同支持“一帶一路”項目建設,探索構建互利共贏的金融合作網絡,讓更多的地區和人民共享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成果。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推動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根本目的就是促進金融成為一池活水,更好地澆灌實體經濟的經濟之樹。無論是完善金融市場、集聚金融機構,還是優化金融環境,都要持續向鞏固和提升實體經濟能級聚力,上海將在國家金融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進一步拓展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著力增強市場功能,擴大直接融資,形成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
此外,還將進一步鼓勵金融機構,突出主業,加大對先進制造業、科技型企業等領域的支持,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堅決防止“脫實轉虛”。著力營造更有吸引力的金融環境、聚焦金融機構、金融人才最關心、最迫切的現實問題,拓展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以更好的服務打造更優的環境,以更優的環境聚集更多的金融要素,讓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和機構與上海這座城市共同成長,一起進步。
“思所以危則安矣,思所以亂則治矣”。應勇表示,上海金融風險總體可控,但是維護金融安全須臾不可掉以輕心。將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加強金融形勢跟蹤分析,繼續推動綜合監管試點,促進行業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結合,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持續形成金融發展和監管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