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焦瑾璞6月21日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在聯合上下游企業籌備一支規模1000億-2000億元人民幣的“一帶一路”黃金發展基金,支持向“一帶一路”國家輸出礦產開發的技術和產能,助力這些國家開發金礦。
焦瑾璞指出,如果中國能向沿線國家輸出找礦、挖礦、冶煉、流通、交易的一整套黃金開發技術和產能,幫助其再造一個發展的“心臟”,對中國和相關國家來說都是好事。
據中國黃金協會不完全統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黃金儲量總和約為2.36萬噸,占全球的42%左右,全球十大黃金礦山中,有7座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其中,俄羅斯黃金儲量居全球第三位,哈薩克斯坦黃金儲量居全球第八位,烏茲別克斯坦也有豐富的黃金資源,被稱為“黃金之國”。
中國黃金集團公司總經理、中國黃金協會會長宋鑫此前曾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和消費國,具有先進的黃金勘探開采技術和人才優勢,與沿線國家互補性較強,合作開發黃金資源的潛力和空間極大。
目前,中國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對外投資如何實現回報還沒有明確的計劃。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在陸家嘴論壇上指出,“一帶一路”戰略不是援助形式的“馬歇爾計劃”,而是要講求回報的投資,需要把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放在共同的利益體中,通過不同形式使“一帶一路”國家實現循環發展,這些形式可以是以債換股、以投資換取資源等。
在論壇上,焦瑾璞還表示,上海黃金交易所目前已開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局國際合作,與馬來西亞、迪拜、匈牙利的交易所正式簽訂了協議,加強合作。他指出,上海黃金交易所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現貨黃金市場,上海黃金交易所的現貨市場和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黃金期貨市場相加,中國在全球黃金市場中排名第二。
在此背景下,中國也在爭取對黃金的人民幣定價權。去年4月,上海黃金交易所推出了以人民幣計價的“上海金”。今年4月9日,“上海金”正式在迪拜掛牌,標志著這一定價標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向黃金的人民幣定價權邁出了重要一步。
焦瑾璞認為,中國黃金市場的發展與自貿區、金融改革開放密不可分。上海黃金交易所在2014年9月率先在上海自貿區設立了國際黃金交易中心,最新數字顯示,至今交易量已達3萬億元人民幣,參與的主體都是全球化的境外大投資機構。交易方面,全球投資者的不同貨幣都可以作為沖抵保證金,之后以人民幣計價交易。
此外,上海黃金交易所還達到了交割全球化,其在自貿區專門設立了上千噸的黃金交割庫,既是中國的實物交割中心,也是亞太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