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2016年)平均閱讀量6.64本,與2015年基本持平;7-18歲群體平均閱讀量9.52本,比去年提高了1.15本。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在全國處于前列的水平。”在昨日舉行的2017年上海書展第二次發布會上,上海市新聞出版局發布了一年一度的《上海市民閱讀狀況調查分析報告》。
報告顯示,讀者閱讀紙質讀物的時間在連續兩年下降后,今年首次出現反彈,與之相對應的是,選擇數字閱讀的讀者比例在連續三年上升后首次明顯下降。與數字閱讀相比,紙質讀物閱讀效果受到更多讀者認可,認為紙質讀物具有最好閱讀效果的讀者比例達到了58.55%,超過半數。報告認為,這反映出了最近一年紙質閱讀的回潮。
調查報告還體現了紙質圖書和深閱讀需求之間的正相關性,讀者選擇紙質閱讀的五大原因依次是:“需要深度閱讀”、“內容需要反復閱讀”、“考慮資料的權威性、學術性”、“為了收藏和保存”以及 “內容查找方便”;其中,“需要深度閱讀”這一項已連續五年占首位,所占比例逐年提高。
與紙質圖書的“深閱讀”需求形成對照,數字閱讀內容的主流為 “快閱讀”——閱讀最多的四類內容依次為時事新聞、生活信息、娛樂信息以及評論或雜文——這四類內容所比重超過了總比例的一半,信息豐富和獲取便利構成了數字閱讀的主要優勢。讀者反映數字閱讀體驗不佳,“容易導致視覺疲勞”、“海量信息,龐雜而難以篩選”和“不適合精度閱讀”等種種缺陷仍然存在。
報告發現,讀者的閱讀習慣也存在著“男女之別”。例如,和男性相比,女性更愛看紙書,在“紙質閱讀>數字閱讀”這一選項上,女性比例比男性高出5.25%。 在數字閱讀方面,女性更偏好與生活關聯度密切或文學性較強的內容,男性則偏愛實用性強或思想類的內容。在紙質報紙閱讀時間連續幾年下降的背景之下,男性讀者閱讀紙質報紙的比例仍然高于女性,基本不讀紙質報紙的女性比例比男性高8.31%。
讀者的閱讀習慣然受到“親友圈”的影響巨大,影響力排序依次為父母/家人、同事/朋友、老師、同學、其他、領導、偶像/明星,報告中的相關數據清晰地表明:家庭環境、學習環境、工作環境、社交環境對于閱讀影響的程度比重甚大而且相當接近。即使在偶像明星影響力無處不在的娛樂時代,閱讀習慣仍需長期積累、逐漸形成。
……………………………………
歡迎你來微博找我們,請點這里。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