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到9月21日,2017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在上海舉行。界面創業為你帶來“雙創周”中值得報道的公司與內容。全部專題文章可點擊這里瀏覽。
近年來,中國3C制造業迅速增長。2014年,行業產值規模超過4萬億元;2015年,統共完成約9035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62%。盡管數據亮眼,國內3C制造業的自動化率和機器人密度依舊遠低于國外市場,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國3C行業機器人密度僅為50臺/萬人。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在未來三年,3C行業預計將保持較高增速。

國內3C制造業仍有極大的增長空間,位于上海自貿區的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則希望他們的YuMi,增加3C行業的人機協作能力和自動化能力。
協作機器人YuMi由ABB在2015年推出,是一款雙臂14軸機器人。雙臂的材料為輕質鎂合金,其外部有軟墊包裹。ABB市場部的吳文婷向界面創業記者介紹,這款機器人的技術核心為手勢交互感應操作:通過感測操作者的手部動作,將其轉換為運動控制路徑。YuMi在英文中是“你和我”協同工作的簡稱,力傳感技術可以保障人類操作者的安全,使其可以在開放環境中工作,完成“人機協作”。
國內勞動力成本的飆升,和行業對靈活制造的要求,使機器人的柔性指標愈加重要。YuMi的7軸設計減小了卡距,使工作范圍擴大。在組裝小件時,進行引導式編程:通過多功能智能雙手,和基于機器視覺的部件定位,在自己觸摸到小件后,通過傳感器來感知并完成相應動作。
而YuMi參與的3C產品生產線,則是組裝、測試、包裝一體化的系統,由一臺位于固定工位上的機器人和AIV小車組成。其中,AIV小車作為移動工作站,負責機器人的運送。二者配合,共同完成3C的自動化流程。
ABB市場部的劉昊,正在籌備YuMi在上海雙創周展示會上的“亮相”。他表示,在展示會現場,參觀人員可以看到機器人進行引導式編程的過程;并通過平板電腦體驗編程過程,和機器人完成互動。
波士頓咨詢公司曾有相關預測表明,2025年時,協作機器人將使產業生產效率提升約30%,并同時減少至少18%的總勞動力成本。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剛則認為,機器人在作業精度上具有“絕對優勢”,這會使工藝過程穩定性得到極大的提高。

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于1999年在外高橋保稅區(現上海自貿區)成立,是瑞士ABB集團在華的獨資企業,現作為ABB機器人業務全球總部和研發生產基地。
截止至2015年,上海生產基地已累計生產超過4萬臺機器人,產銷量達到1萬臺;當年,公司的銷售收入與資產數據分別為14003萬元和489558萬元。已公布的銷售數據顯示,在外資品牌工業機器人廠商中,上海ABB的銷售量位居第二,占比達到14.6%。總經理李剛則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提高協作機器人在亞洲的市場份額。
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推行,上海作為國內先進制造業的高地,希望借著自貿試驗區的東風,發展“再制造”產業。再制造,是專業化、批量化、規模化修復的生產過程,以廢舊的工業產品作為對象,使其達到或超過同類產品新品的質量標準。曾經,由于政策原因,廢舊部件采購清理、再制造產品銷售這兩個環節只能在海外進行,這便限制了再制造的發展。
自貿區進行改革試驗后,對外資準入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這使企業的經營范圍得以擴大;此外,自貿區貿易便利化改革,也令外資企業創新其業務模式,拓展了“再制造”機會。在這樣的條件下,2016年6月,在向浦東新區的市場監督管理、海關等部門機構申請后,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成功增加了“再制造”創新業務,成為上海自貿區第一家開展“再制造”業務的機器人企業。對此,總經理李剛稱,中國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ABB希望能補上上海“再制造”的空白,并服務于“整個亞洲區域”。
自貿區的政策正在持續為外資企業提供便利,共同為上海“再制造”行業服務;與此同時,正在變得越來越智能、靈活的機器人,則會為制造業的自動化改革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