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到9月21日,2017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在上海舉行。界面創業為你帶來“雙創周”中值得報道的公司與內容。全部專題文章可點擊這里瀏覽。
近兩年,共享辦公處于“井噴”狀態,創業公司接二連三出現,商業地產紛紛希望分羹:2016年,國內聯合辦公業融資達數十億元;萬科、綠地、遠洋等品牌都拿出旗下地產交給聯合辦公來消化庫存,譬如萬科同聯合創業辦公社P2合作的商業綜合體虹橋萬科中心,以及潘石屹大力推出的項目SOHO3Q等等。而美國聯合辦公鼻祖WeWork同樣無法忽視中國市場,與2017年7月設立“中國WeWork”,首次獨立融資達5億美元,以加速其在華的擴張。
質疑聲隨之涌現。共享辦公企業的成長來得太急,盈利模式單一,彼此之間缺乏差異性。對于行業的同質化困境,聯合創業辦公社副總裁黃維用“社群化、產業化、智慧化”三個詞交出了P2的解答。同樣,這也是P2未來的發展方向。
聯合創業辦公社P2由海歸鄭健靈創立于2010年,多數人通過2015年大火的APP“足記”認識了這家公司。當記者參觀位于上海愚園東路的P2空間時,從一間會議室走出的“足記”員工同P2的工作人員打了個招呼。而在二層的公共空間內,兩位來自不同公司的創業者,正在一起“吸貓”。
社群化是P2空間最主要的特質,P2副總裁黃維談到,許多初創企業的第一批種子用戶即來源于P2內部。以“足記”為例,項目的第一批使用者是在空間內辦公的其他團隊,通過他們在朋友圈和攝影圈子的分享,最終成就了“足記”這個爆款。
這樣的社群關系同樣被應用在同加速器“中國加速”的合作中:“中國加速”入駐了P2位于愚園東路的辦公空間,共享所帶來的創投資源,從加速器成功畢業的團隊可以繼續在空間辦公,“用戶黏性是我們的優勢之一”。在全國范圍內,目前共有超過600家公司的25000余名會員在P2注冊;除初創企業外,已獲得B輪以上融資的較成熟企業也會選擇在創客中心續約。通過空間舉辦的線下活動和分享會,入駐公司可以聯系到VC,以及覆蓋行業上、下流資源的其他公司,并通過P2與其對接。
雖然會為入駐客戶提供創投資源,但黃維并不希望空間被貼上“投資平臺”的標簽,在采訪中,他始終以“給創業者的社群文化”來定義P2。從空間內的“泡面博物館”、每周一次的創始人集會“神經病飯局”可以看出,P2希望通過這些活動提升空間的聚集性,建立新的創業人“集合”,從而使自己區別于傳統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
目前,聯合辦公在美國辦公業態內的占比達到了15%,而在國內僅為個位數。聯合辦公市場活力仍在,蛋糕也還夠分,已入行的各家公司正處于競合階段。談到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優客工場,P2市場部負責人并不避諱,他們認為優客工場的優勢在于布點,雙方發展方向并不相同。對于自家公司,P2則選擇了內容深耕這條路:在面臨業務同質化的行業困局時,用“S.M.X.”三條發展線站穩腳跟。
其中,S線代表互聯網和科技,目標將旗下的諸家空間產品化,擴大布點,從而形成全球性的社區;M線則是公司在內容合作上的嘗試:2016年,P2宣布與音樂巨頭太合音樂集團合作,成立了以音樂為切入點的中國紅人聚集地品牌THouse,在上海徐匯建立新空間,并由音樂人鄭鈞擔任首席空間架構師,希望借此形成一條專注于文化、影視領域的娛樂全產業鏈;2017年,同真格基金、新榜的合作說明P2正在完成內容創業方向的垂直部署;此外,空間智慧化是X線的重要方向之一,在這個無法忽視人工智能和云數據的時代,科技性將成為各大聯合辦公空間的核心競爭力,和阿里巴巴聯合推出的智慧聯合辦公空間,則是P2在這條線上邁出的第一步。

雖然P2入局行業較早,但真正從創意園區中完成突圍要從兩年前算起。2015年3月,國務院發布《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一批有效滿足大眾創新創業需求、具有較強專業化服務能力的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臺。就此,聯合辦公的概念開始被重視。
在今年全國雙創周主會場長陽創谷的展位中,聯合辦公企業占到辦公行業展示區的30%。其中,在P2搭建的空間內,創始人鄭健靈同國務院副總理、科技部部長、上海市市長等一行人一起觀看了由P2主導拍攝的紀錄片。這部名為《改變世界的神經病》的片子,記錄了中國年輕一帶創業者的成長歷程和心路變化。
事實上,從三年前開始,P2已經逐步協助政府完成了多個項目的改造。以P2在上海東海廣場的辦公空間為例,2014年P2以每平米4元的租價租下了這棟位于靜安寺附近的棄樓中的三層,并拿到改造權。一年后,這里成為P2的聯合辦公空間之一,專為智能硬件團隊服務,并由此吸引了國內首家創客空間“新車間”的入駐。
通過改造原國企用樓,為地產業去庫存,這是P2獲取競爭力的方式之一。經過七年的發展,聯合創業辦公社正在不斷堅定自己的方向。同樣,各家公司都不會停止追尋差異化的腳步,在聯合辦公行業。新的局面正在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