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信部1月8日公布了鋼鐵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
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對界面新聞記者說,上述自2018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辦法,核心要點就是“1個必須+6個不得”這兩個要求。
“1個必須”具體指用于產能置換的冶煉裝備必須是國務院國資委、各省級人民政府2016年上報國務院備案去產能實施方案的鋼鐵行業冶煉裝備家底清單內的冶煉裝備和2016年及以后合法合規建成的冶煉設備,即2016年上報的置換產能。
“6個不得”具體指用于產能置換的產能不得為:列入鋼鐵去產能任務的產能、享受獎補資金和政策支持的退出產能、“地條鋼”產能、落后產能、在確認置換前已拆除主體設備的產能、鑄造等非鋼鐵行業冶煉設備產能,不得用于置換。
徐向春說,這是為了防止好不容易控制住的鋼鐵產能再度無序擴張,并且對于置換產能的范圍和要求更加具體。
自2016年開始執行的“去產能”政策,使中國在近兩年內清除了1.4億噸地條鋼,淘汰了1.15億噸的低端產能,一共清除了2.5億噸的產能,大部分都是建材產品(螺紋鋼)。
中國鋼鐵行業近11億噸的產能得到有效控制,鋼鐵行業需求向正規產能轉移,鋼價隨之上漲,自2016年中國鋼鐵行業開始扭虧為盈。2017年,在持續的去產能、地條鋼取締的政策過程中,鋼材價格持續上漲,鋼鐵企業盈利,生產積極性顯著提升,納入統計的鋼鐵產量繼續上升。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1-11月,中國粗鋼累計產量76480萬噸,同比增長5.7%;鋼材累計產量97298萬噸,同比增長1.1%。2017年前11月的粗鋼日產創下新高,就年度日產來看,2017年前11月粗鋼平均日產229萬噸,較2016年全年平均日產220.9萬噸增加了8.1萬噸。
徐向春說,隨著鋼鐵生產盈利,產能再度無序擴張的苗頭再現,一些地方以新建改建、異地大修等名義,實際上在增加新的產能。“這次規定比較嚴格,只要涉及建連鐵煉鋼冶煉設備,就必須要實施產能置換,也即‘建設爐子、就須置換’。”
此外,這次對于中頻爐轉電爐生產也有明確規定:“各地區鋼鐵企業內部退出轉爐建設電爐的項目可實施等量置換,退出轉爐時須一并退出配套的燒結、焦爐、高爐等設備。”
徐向春稱,新辦法規定轉爐退出時所有配套設備都退出,這是針對中頻爐轉電爐——“中轉電”,防止地條鋼死灰復燃。由于生產地條鋼的主要設備是中頻爐,一些地方以“中轉電”的方式繼續生產地條鋼。
徐向春還稱,新辦法特別提到河北、江蘇、山東三省要繼續控制總量,實際上是要求這三省繼續壓減產能,不要在省內置換。“中國鋼鐵布局東北華北過多,華南西南等南方地區相對缺鋼,產能過剩的地區可以向有條件發展的地區買指標。對于上電爐,其實拆除原有產能再建電爐成本高,適合本來就要退出之后轉讓產能指標的地區。”